景观2
耕读世泽
苏州太湖书院正门外侧西北拐角处设一石一碑,碑书刻有“立德立功立言”六字,硕石刻有著名文化学者、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卢家明先生手书“耕读世泽”四字。
“耕读”是一个汉语词汇,指既从事农业劳动又读书或教学。
在中国历史上以“耕读”著名之人物当数左宗棠。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是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他是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生性颖悟,少负大志。5岁时,他随父到省城长沙读书。道光七年(1827年)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十年(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7次名列第一。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名满天下的林则徐对左宗棠也十分器重,两人曾在长沙彻夜长谈,对治理国家的根本大计,特别是关于西北军政的见解不谋而合。林则徐认定将来“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特地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宝贵资料全部交付给左宗棠。后来,林则徐还多次与人谈起这次会见,极口称赞左宗棠是“非凡之才”、“绝世奇才”,临终前还命次子代写遗书,一再推荐左宗棠人才难得。
左宗棠非常重视以儒学为正统地位的传统教育。他在主讲醴陵渌江书院时,以宋儒朱熹所编纂的汇集儒家道德标准为内容的儿童教育课本《小学》为基本教材。他认为兴办教育的关键在于“劝学”,即提倡和勉励读书学习以实现“经正民兴”的目的。左宗棠还认为他一向不以博得科名为人生追求,强调“圣贤之学,不在科名,士之志于学者,不因科名而始劝。”
由左宗棠亲自创办的“求是堂艺局”(即福州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个专门培养近代造船与驾驶轮船人员的工业技术与军事技术学堂。左宗棠将艺局冠以“求是”二字,恰是他多年主张学以致用、奉行实事求是思想的反映。
左宗棠十分注重“耕读家风”的保持,他写下“纵读数千年奇书,无实行不为识字;要守六百年家法,有善策还是耕田”的楹联,“悬刊祠中,以示族子弟”。他据“儿求训甚切”之况,遂书“要大门闾,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和“慎交游,勤耕读;笃根本,去浮华”的家训以“诏其子弟”。左宗棠在述及自己的人生追求时说:“只想读书课子以绵世泽,守此耕读家风,作一个好人,留些榜样与后辈看而已。”因此,他进一步阐述道:“吾平生志在务本,耕读而外别无所尚。……子孙能学吾之耕读为业,务本为怀,吾心慰矣。若必谓功名事业高官显爵无忝乃祖,此岂可期必之事,亦岂数见之事哉?或且以科名为门户计,为利禄计,则并耕读务本之素志而忘之,是谓不肖矣!”
世泽:祖先的遗泽。语本《孟子·离娄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周敬王八年(前512年),徐国被吴国所灭,章禹的子孙便以国名为姓。徐氏素有“南洲世泽,东海家声”之说。
“两晋家声久,三槐世泽长”。这是三槐堂王氏家族传世的对联。王家是晋代的士族大家,这是王家后人的家族荣誉。王氏家族后人都以手植三槐栽于屋舍,并励志耕读传承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