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人生总会老去。
刘效胜对老潘头说:我们都开始变老了,人生也就是个三万天的时间。你知道邓小平和陈云、李先念在八九运动后,干掉了赵紫阳,为什么会突然让江泽民接了这个班?陈云和邓小平变老后又在想什么?又干了什么吗?
老潘头当然回答不了。
刘效胜说道:谈起陈云和邓小平,一般人总认为陈云是老二,邓小平是老大。其实,历史上的邓小平曾经是陈云的部下。从1952年8月到1953年初,不少领导人都奉调回京。率先回京的邓小平,便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后又兼任财政部部长,那时的邓小平事实上是在陈云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对于邓小平这位搭档,陈云曾这样评价:小平同志是内外兼通,游刃有余,对于经济是无师自通。
时光如流水,岁月留不住。
陈云和邓小平变老了,他们开始考虑党内新老交替问题。对于党内领导集团的新老交替问题,一直都盘旋于陈云、邓小平、李先念的头脑中……
1986年的秋天,随着数位革命老战友的病逝,这也让陈云等人承受着极大的心理打击。
先是开国上将韩先楚,因病在北京逝世,接着便是两位开国元帅刘伯承和叶剑英!这三位在党、国家和军队有着崇高威望的领导人的去世,给陈云等老一辈领导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打击。
10月11日,陈云和李先念便一同参加了韩先楚将军的遗体告别仪式。对于韩先楚将军,陈云并不陌生,两人曾在革命战场上结下深厚的情谊。
对于韩先楚,陈云在致函中说道:
韩先楚同志早年参加革命,戎马一生,身经百战,战功卓越,为我党我军建设鞠躬尽瘁,贡献了自己的一生。他不愧为我党的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先楚同志的早逝,我深为悲痛。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
然而当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还未从韩先楚的悲痛中走出来时。便又得知刘伯承元帅因病逝世的消息,10月16日,陈云和李先念便又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由邓小平亲自主持的“刘伯承同志追悼会”。
刘伯承不仅是令人尊敬的开国元帅,同样是陈云和李先念在革命队伍中的一位好兄长。
刘伯承的去世,同样是使得邓、陈、李三人又处于“深深的悲痛”中。然而在这个月,叶剑英元帅同样因病而逝世。
带着悲痛的心情, 10月29日,陈云、李先念等人再次来到人民大会堂,出席了由邓小平主持的追悼会议。
先后经历了刘伯承、叶剑英的追悼会,陈云和邓小平、李先念都拖着沉重的脚步,身心都异常的疲惫……
正是在经过这些后,陈云、邓小平、李先念脑海中,便一直有个想法:他们要尽早地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
要知道当时陈云和邓小平都已年过80,李先念也接近80岁。为此1986年时,陈云便邀请邓小平、李先念到家秘密长谈。
上午10点时,李先念先来到陈云的办公室,两人握手问候之后,李先念便走向右边的沙发说:“我坐这边,他(指邓小平)坐那边,你们两个坐在一起。”
那时,陈云和邓小平两人谈话有一个习惯,在谁家谈话,谁就坐在右侧。
随后陈云便说道:“在前天叶帅的追悼会上,听说有不少同志晕倒了。我的腿也软了,秘书扶了我一把,才没倒。”
李先念听后,点了点头:“我也晕了,再站10分钟我就要倒了。”
大约两人谈话过了三分钟左右,邓小平便来到陈云家中。三人在互相握手问候后,邓小平便在中间的位置上坐下来,并从中山装的右侧口袋中掏出一份文件来,说:“今天就这件事咱们研究一下。”
三人在进行准备工作时,三人秘书便借这个机会,给他们拍了几张照片。要知道,这三位老人单独相处,这是很难得的事情。
这时,李先念便对三位正在照相的秘书说道:“可以了吧?”在秘书们出去之后,陈云的警卫赵天元最后离开办公室并将门关上。
这次的谈话是秘密的,除了他们三人外,没有任何人知道谈话内容,连他们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不清楚具体谈了什么。
后来还是陈云公开讲,这次秘密谈话主要是商量他们“退休”的问题!对于这次谈话,邓小平曾言:“陈云同志的想法很正确”。
赵天元刚走到值班室,便听到电铃响了,便又赶紧转回,打开办公室门。在看到赵天元进来后,三位老人都高声地说道:“烟,拿烟来。”
在听到首长的话后,赵天元便赶忙出来向邓小平的警务员张宝忠要烟。对方得知这件事后,便立即从口袋中掏出一包早已拆封的的硬盒10支装“熊猫”牌香烟。
赵天元在接过来后,边走边打开烟盒盖,将烟交给邓小平便关上门出来了。
随后,赵天元便又拿进去两个烟灰缸和两盒火柴。陈云在看到后,便说道:“不用给李主席放,放一个就好。”
为此,赵天元在放下烟灰缸后,便又前往值班室工作。
11点25分,三人的谈话结束。赵天元在听到电话铃声后,便快速走进办公室。这时,李先念已经从座位上站起来了,三位老人又谈了一会话。
在邓小平和李先念离开后,赵天元还数了数,在烟灰缸中有6个过滤嘴烟头:在80分钟的时间内,小平同志吸完了6 支烟,可想而知他们聊的话题之深。
陈云在和邓小平、李先念会谈后,便一直没有公开露面。按照往年的习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要在元旦、春节期间有所活动、新闻媒体也会有所报道。而1987年的元旦、春节这两大重要节日,陈云也并未露面……
这就引起了外界的种种猜测!对于外界的舆论,陈云自己也是清楚的。1987年3月中旬,久不出门的陈云便从北京悄然来到杭州休养。
进入4月,按照国家的规定,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为植树节。为此,中共中央领导人安排了一个统一的、公开的活动,参加全民义务植树节活动。
中央领导人的植树活动先从在杭州的陈云开始。当然陈云这次除了参加植树节,还有一层辟谣的意思:身体健康无事!
尽管如此,陈云还是想着尽快从中央领导职务上退下来。
1987年10月9日,陈云便出席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听取相关工作人员对十三大人事安排情况的说明。
原本他们准备在十三大时,便彻底退下来,不再担任中央领导职务。
不过在经过中央政治局和党内其他同志的商讨后,大家一致反对,大家的意见为: 只同意他们“半退”,仍担任一定的职务。
不久后,陈云便不再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对于陈云的这个决定,中纪委的同事想不明白。为了能够让大家理解自己的想法,陈云便作了说明:去年10年,小平同志,先念同志和我共同商定,十三大时一起退下来。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
无论中央委员会的同事还是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成员们,都不同意三老“全退”。三人的愿望没有实现,为此便只好采取“半退”的方式,先在十三大时退出中央第一线领导岗位。自此之后,陈云便担任中顾委主任。
从1987年到1992年这五年期间,是陈云从“半退”完成彻底“全退”的五年。
在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的这五年里,人们很少再见到他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在陈云看来,既然已经决定退了,就退得彻底些:不想过多地干预中央一线领导人的工作。
当然尽管陈云很低调,但是人们在党和国家的重大历史关头总会想起他,因为他在党内外仍然具有崇高的威望。
不过毕竟是“半退”了,在担任中顾委主任后,陈云更加注意自己的工作方式。除去一些重大事项需要他来“拍板”以外,对于中顾委的日常工作,陈云都是选择放手,交由宋任穷副主任去主持。
尽管陈云不再主持中顾委的日常工作,但他对党和国家的一些重大问题还是非常关注的。
在十三大结束后,有国务院的同志通过调研发现:
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形势越来越好,尤其是外商投资大量增加,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出现了越来越好的势头。为此,便提出,我国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机遇,如果能采取正确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可能会大大提高一步。
陈云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重视,为此他便专门就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等问题听取了国务院负责同志的汇报。
在听汇报后,陈云便直接说道:“完全赞同,要放开胆子去干。”
陈云的意见,对于中央制定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将沿海地区的发展战略确定下来后,便迎来了1988年的春节。而陈云自从担任中顾委主任后,第一次在新闻媒体上公开露面,也是在这个春节期间。
对于陈云这个老前辈,中央领导人从来都没有忘记他。
1988年2月15日,李鹏和胡启立专程前往陈云的住处,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向陈云祝贺春节。
陈云在客厅迎接大家,并说道:“你们身负重任,祝你们工作顺利,节日愉快。”大家坐定后,李鹏便向陈云汇报了下国务院的最近工作情况。
在离开时,陈云便对他们说道:“你们年轻,有希望。工作可以搞得好,应该搞得好。”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便对这次的拜年活动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报道。通过这次的报道,人们也知道了:陈云对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工作的大力支持!
春节过后,陈云便也跨入了自己的84虚岁年。就在刚进入84虚岁时,陈云便跟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有些老年人忌讳说自己年龄是73或84了,认为说这个数不吉利,往往是73岁时还说72,84岁时还说83。老汉不在乎,我是唯物主义者,人还能不死?死与不死不在于人为的说吉利不吉利,这是个自然规律。
已经长寿的陈云“半退”以后就更加的超脱。中顾委的日常工作,有宋任穷主持,陈云可以大大地解脱出来。
1988年3月中旬,陈云再次到杭州休养。晚年的陈云比较适应杭州的气候,南方的湿润对治疗陈云的病情有很大的好处。他在这里既可以调养身体,也可以深切感受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气息。这次在杭州,陈云待了2个月。休养期间,他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农业问题思考得较多。
休养快结束时,浙江省和杭州市的有关领导说要集体来看望他,陈云答应了。在这次的谈话中,陈云先是谈到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以来,对中国粮食问题的忧虑,由此进一步提起领导干部学习哲学的问题。
陈云认为:要想不走弯路,就必须谨慎地探索,要“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次谈话结束后,陈云便从杭州回到北京,寻找李鹏、田纪云等人谈了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在十三届四中全会后,陈云和邓小平的想法便是:尽管完成“全退”的心愿。
此时邓小平已是85岁的老人,陈云也已84岁。其他领导同志的慎重考虑,最终同意了邓小平、陈云“全退”的请求。
邓小平的“全退”,将会在两个月后召开的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就能解决。而陈云的职务为中顾委主任,而这届中顾委的任期,要等到三年以后召开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才能结束。
就这样,陈云全退的日期便定在了1992年!这也意味着陈云在这个职务上再干上三年,并且在此期间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出建议。在这段时期内,陈云同样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为国家的发展“保驾护航”。
随着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后,陈云终于完成了由“半退”到“全退”的转变,开始过起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生活。退休后的陈云,更多地将自己放在一个普通老百姓的位置上,去生活和思考的。
1992年秋天,陈云在到上海不久,便得到一个消息:上海水资源严重紧缺!得知这个消息后的陈云,几天都变得不爱讲话,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他叫来身边的工作人员,对他说道:“你帮我算算,城市居民用抽水马桶大小便一天需要多少水?”
根据推算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每人每天大便1次,小便6~8次,每次冲洗用水10公斤左右,每天约需80公斤水。如果有条件把小便时用马桶改为小便池的话,每次小便冲洗只需用水2.5公斤,这样,每人每天就可节水50-60公斤。账算下来,结果还确实不一样。由于马桶设计不合理,大小便都要用抽水马桶,这样的话就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从节约用水和经济实用上考虑,是可以对抽水马桶进行改造的。
陈云在得知这一结果后,便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道:“看来,我国节水的潜力大有可为啊!”随后,陈云便催促有关方面立即研制节水型抽水马桶。在上海和北京这类严重缺水的大城市生活,陈云亲身体验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只要是涉及到百姓的问题,陈云都非常的关注。他曾向上海市的领导提出:要从上海的实际出发,研究节约用水的措施,避免出现百姓无水可用的局面。
陈云从小出生在贫苦人家,他一生除了生活极为俭朴外,节约意识历来很强,到了晚年更是注意点滴节约。晚年的陈云,因为身体的缘故,总需要使用眼药水。医生曾向他提出建议:在点眼药水时,改用消毒棉球擦拭。
原来先前,陈云在点眼药水时总喜欢用手帕擦拭,医生担心他感染,为此才会提出建议。这一改,陈云觉得太浪费,因为棉球用一次就扔掉了。他向工作人员提出,把用过的卫生棉球保存起来,消毒以后改作他用。
没想到过了几个月,他还惦记着自己用卫生棉球是不是太浪费的事儿。他把工作人员叫来,一定要他们计算一下,他一年用多少棉球?一共花多少钱?工作人员把使用过后积攒起来的棉球统计了一下,按照他的要求又细算了一笔经济账:他一个月约用棉球250克,价值7-8元,全年花费不超过100元。陈云听后,认为这笔开销是不小的浪费,便再次指示身边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棉球留下来,消毒后改作他用。
赞扬陈云的人说: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身在领导岗位上还是退下来,陈云历来习惯于站在人民群众或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对他来说,个人的一切事小,人民的利益事大,人民生活无小事。陈云始终强调:解决群众切身问题的办法,必须在群众中去讨论,到群众中去找寻!
反对陈云的人说:陈云担任中纪委第一书记时并不廉洁。邓小平不住在中南海内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当时在台前表面上的一、二把手胡泡邦和赵紫阳也不住在中南海。家在中南海深处的只有陈云和李先念。与李先念在中南海的家相比,陈云家无论是面积还是档次都 要高上好几个数量级,扩建和装修的开销在当年都堪称天文。
王若水曾说,当时中纪委内部对此事议论纷纷,时任中纪委第三书记李昌把“党内群众反映”委婉地转达给了陈云,从此招陈云的记恨。
胡绩伟说过另一个陈云“搞特殊化”的例子。顶南在福建省委的前任廖志高在任时期,即已经在福建省对陈云进行的特殊供应,平时专门由公安部九局的科长负责,定期从福州、厦门等地向北京空运当地出产的时令水果及几种土特产。廖志高下台后就被陈云调回北京任中组部顾问。顶南到任后,福建省对陈云进行的特殊供应依“惯例”继续进行。顶南到并就北京分别与胡耀邦等人谈起过此事。认为对党和对陈云的形象不利。当时陈云不但是中央政治局常委,还兼任中纪委第一书记。状告中纪委第一书记搞“生活特殊化”,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陈云对反对“特供”的高层干部先后动手了。顶南、胡平、李昌、王兆国都受到了惩罚。反对“搞特殊化”的“特供”制度,不仅得罪了陈云,也得罪了一大批中共元老。就连当时积极倡导干部制度改革的邓小平都觉得这是“多此一举”。
群體心理探索小說(瀋陽 著)
回复删除今天像烏鴉暫時湊合起來,明天又像野獸一樣四散而去。社會上的流氓集團、烏合之眾的交往就是如此,今天臭味相投便雜湊在一起,明天利益相悖,便作鳥獸散。這是一本探索群體心理的另類小說。但愿這個世界能有更多的人從噩夢中醒悟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