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8月22日星期六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在波特兰图书馆里,有很多光碟。观看西方人拍摄的DV短片,心情会稍微放松一些。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西方人的片子较之于国内的会让我有种手脚放开放心大胆的感觉,他们的镜头运用很灵活,叙述的事情生动、活泼,整个片子看似没有框架,但叙事说理是完整的。
比如DV短片《run china》叙述的是一个美国青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街头,手持一张百元新版人民币向路人提问“币面上的人是谁?”的问题,以此为引子,来了解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片子避开了美中两国较为敏感的政治问题,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展开调查,一开始就能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你知道币面上的人吗?”观众会为之精神一振,随即被问题的答案摄住,使片子立刻有了较强的可看性。
这部DV作品,由于调查皆是随机采访式,特别的提问加上有趣的回答,更增添了片子的趣味性。美国人的语言很幽默,镜头前的他们也颇有表现欲。但一切都自然真切,看不出有娇柔造作的成分,较之国内此类作品中被采访者不自然的表情,放不开的思路,贫乏的语言,无疑此片的观赏性要胜出许多。加之镜头的灵活运用和背景音乐的轻松和谐,对人的视、听很具冲击力。
在这部片子的思想内容定位上,导演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将较为激烈的中西方思想碰撞处理的恰到好处,片中有涉及到两种意识形态较为严厉的交锋,如美城市街头高举“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标语的示威游行、被采访者对当局的不满及对社会主义的肯定和向往,但与此同时,也将轻松愉快的两人调侃放在片中,起到了“稀释”“调和”的作用。美中两国的文化不同,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了解与合作;美国大部分民众对华的态度是友好的;中国在世界人民的眼中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社会主义不是落后的主义,美国并非是我们认识中高度开放的社会等一系列敏感、发人深思的问题,就在这轻松愉快的短片中得到了解释,让中国人了解了美国社会的局部,世界的一隅。
我们不能不承认这部片子的现实意义: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民,他们并不十分了解自身,了解中国以及中国在世界人民心中的位置;他们还需要知道世界人民特别是西方人的心声,而且这种需要是迫切的,有积极意义的,对于一些盲目向往西方物质生活,缺乏民族自信心的中国人来说,此片应该说很有教育意义。至少,让你了解到:美国人眼中的中国。
美国作家罗伯特·劳伦斯·库恩的最新力作《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本由外国人来详细描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进程的书籍。库恩博士在上海的出版座谈会上曾说:“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变迁,也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一次变迁。我很荣幸有机会通过写这本书,从我的个人角度来介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发生的巨变。”
《中国30年:人类社会的一次伟大变迁》从外国人角度看中国,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发生巨变的中国。库恩博士坦承,最初要写这样一本反映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书,他非常犹豫。但经过思考以后,他觉得自己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角度:“我在中国有20年的经历。从外国人的角度来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考虑了书的结构,觉得有了信心,所以写了这本书。”
事实上,从1989年踏上中国土地的那一刻起,库恩就被深深地吸引了。二十多年来,他一直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与国内金融、文化、教育、传媒等许多部门有过密切合作,是为数不多的、广泛接触包括中国政府高级官员、经济文化界人士和普通老百姓等社会各阶层的外国友人。近几年,库恩博士又走了中国20多个省份的40多个城市,采访了许多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地方建设者,作了详细的访谈记录。他说:“我并不是在采访,我每次都是和领导者探讨一些问题。每次的沟通和探讨,我都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也成了我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库恩表示,他努力要做的就是:讲述事实,全部的事实,直抵核心。库恩介绍,书中素材的积累,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当时他在中国做了一些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是和美国PBS电视网制作了一个介绍中国的故事片,花了三年在全国采访和跟踪,包括中国的政府官员、下岗职工、农民工,还有大学生等,涉及到社会阶层的方方面面。第二部分素材来自于创作“江泽民传”时所做的大量采访。特别是2005年到现在三年多的调研,更增加了他完成这本书的信心。“这三年,让我对中国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库恩在书中写到,“我向所有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是他们帮助我懂得了中国,并爱上了中国。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多的人参与到与世界的沟通中去,才可以让西方、让世界各国更多地了解中国发生的变化。只有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才可以在世界真正扮演他应该扮演的角色。”
我没有更多的时间泡在波特兰图书馆,但我一定还会再去那里、常去那里。在那里,我不仅会了解美国人眼里的中国,而且更会体验一下:中国人眼里的美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