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8月1日星期五

八月赏花-自家阳台

茉莉花开笑无言 洁身如玉显清廉 芙蓉绽放似火焰 初恋娇艳羞红颜 夜深人静花无眠 对月舒展嫩花瓣 不求名利不求羡 花香只为结良缘

善结花缘-自家阳台

中伏酷暑性自癫 阳台窗前盆花妍 芙蓉花开红了脸 茉莉含香情缠绵 花开一夜不知倦 朝夕相伴时有限 芙蓉茉莉同许愿 日红月白皆天缘

漫游铜鼓岭-走读海南

铜鼓岭铜鼓岭西连内陆,东濒南海,绵亘20多公里,是海南的最东角。这里山美石奇,怪石嶙峋,传说也十分动人,素有“琼东第一峰”之美称。相传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挥师渡海,就在此登岸设营。伏波将军班师回朝时,遗下铜鼓,后人掘之,故以此为岭名。

文昌铜鼓岭-走读海南

铜鼓岭自然保护区位于海南岛最东端的文昌市。素有“琼东第一峰”之美称。由天然鹅蛋石组成的石头,大大小小的安然地躺满了铜鼓海角。景区周围还有神庙、和尚屋、尼姑庵等古迹,有仙殿、仙洞、风动石、银蛇石、海龟石等奇岩异石。

石头公园剪影-走读海南

石头公园的石头,有一类是由墨绿色的花岗岩组成的,石头较为平缓,错落有致。石头上海水星罗棋布,蓝天白云倒映,景色旖旎,从铜鼓岭流下的山泉与海水汇合到海沟里,情趣盎然。

文昌石头公园-走读海南

石头公园属于海南省文昌市龙楼镇,以铜鼓岭为中心,是海南的最东角,公园沿海长2公里,是数万年前造山运动隆出地表的石头,经漫长岁月潮汐的拍打雕刻和风化而成。海滩边的巨石头气势磅礴,有的石头重达数千吨,形状更是千姿百态。

第四章 中外俚语是语言沟通的润滑剂《英语自学笔记》J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第四章 中外俚语是语言沟通的润滑剂 Chinese and foreign slang is the lubricant of language communication
很多英式俚语、美语俚语变幻的中式英语,都已经纳入中国《俚语词典》了。熟悉英语单词的俚语用法,这是学习英语的好方法。因为日常俚语能让生活用语更接地气。 俚语,拼音是lǐ yǔ,是指民间非正式、较口语的语句,是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通俗易懂顺口的具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地域性强,较生活化。 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有时俚语用以表达新鲜事物,或对旧事物赋以新的说法。 《新五代史•卷三十二•死节传•王彦章传》中记载,“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俚语亦作里语、俚言。 但有趣的是外语中的俚语:slang; slang expression 指的是粗俗的口语,常带有方言性。 大多数亚文化群喜欢从其常接触的语言吸取词汇,赋予新义,有些则借自外语,很少自行构词的。因之俚语的形成,一如其他词汇的变形、换义,采用隐喻、明喻、民间词源、语音改变、语义扩大、缩小语义、截短法、缩略词、褒义化、贬义化、转喻、提喻、夸张、外来语及为防禁忌而使用委婉(特殊)说法等。 每一种俚语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和流行的原因,时过境迁,或改变其义,或转为标准语,或继续用于某些飞地。某些俚语去掉其富于刺激性的色彩之后,亦为人们所接受。 俚语的流通率无疑因新闻宣传而不胫而走。 有些俚语引进新概念,有些则提供新的表达方式,新颖、辛辣甚至耸人听闻。扭转语音、颠倒字母顺序而成黑话,或以音、形并用组成韵语。但大多数俚语以形象的谬误为其基础,常以新词用于现成的概念。最有效的俚语往往一语概括所指之物、用物之人及其社会背景。 俚语已成为幽默大师及新闻记者所必需的工具,运用得当,可使语言别开生面,推陈出新。语言学家及其他社会科学家因俚语可以反映文化概况而详加研究。 美英俚语就是美国人或英国人生活里常用的语言,和大家学校里学的英语很不一样。其实中文里也有很多俚语如:哇塞、当了、不靠谱、绝倒、纯爷们儿,这类的语言都是学校里不会教的,因为他们不够正式。 俚语是学校里不教的“非正式”语言。 俚语可以让说话变得更“生动”更“流利”。俚语比喻一般比较“夸张”,所以很适合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俚语因为比较夸张,可以让你的语言变得更“生动”、“流利”。 可以说,中外俚语是语言沟通的润滑剂。 (1)英国俚语的起源和传播 英语俚语是一种非正式的语言,通常用在非正式的场合,所以在使用这些俚语时一定要考虑到所用的场合和对象,因为英语俚语中有不少是骂人的语言,所以有人告诫最好不要随意用这些俚语。 同时,俚语因为是不正式语言,所以翻译成中文时不能够直接按字面意思翻译,不然句子翻译出来意思会很好笑。 英国俚语的起源 英国俚语的出现可以追溯至几个世纪前,其发展受到历史事件和文化交流的影响。 中世纪期间,英国英语吸收了诺曼法语的词汇,而在 16和17世纪大英帝国的扩张过程中,英语又引入了来自殖民地和贸易伙伴的词汇。 Cockney俚语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伦敦东区。据说是商人、工厂工人,甚至是小偷开始使用这种语言,以便在警察、顾客和老板听不懂的情况下交流。 伴随19和20世纪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伦敦和曼彻斯特等城市成为了多元文化的熔炉,这促进了俚语的发展。 聪明的Cockneys!多年来,这种语言不断发展,虽然现在已经不是日常伦敦生活的必需品,但当地人仍然创造出看似奇怪的短语,继续令人困惑。所以,了解一些Cockney短语非常有用,至少很有娱乐性。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在加速俚语词汇的传播。 常见的英国俚语误用 以下是非英语母语者在使用英国俚语时经常犯的一些错误: 1. 误用地区性的俚语词汇 如果您不是英国人,可能很容易认为英国俚语在全国各地都一样。但事实上是,英国各地有很多方言,俚语在不同地区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英格兰的某些地区使用“trouble and strife”(麻烦和纷争)或“apples and pears”(楼梯)可能没有问题,但在苏格兰人无法理解这些意思。 2. 在错误的语境中使用俚语词汇 有些英国俚语被认为比较随意甚至粗鲁,因此在正式场合或与不太熟悉的人交谈时,使用俚语可能会让人不快。 例如,在正式会议上称某人为“mate”(伙伴)或“bloke”(伙计)可能会显得太过亲近。 为避免这种错误,请注意你使用俚语的语境和语气。如果不确定场合是否合适,那就建议不要使用。 3. 误解某些俚语词汇的含义 英语非母语者很容易错误理解某些俚语表达的真实含义。俚语并非一刀切的,它因年龄、社交群体和语境等因素而异。因此,如果不小心,你可能会对面错误的场景和人群说出不适合的内容。 为了避免尴尬的沉默、他人困惑的表情,请关注当地人在不同情境中如何使用俚语。如果感到有些迷茫,不要害怕向别人寻求解释和说明。 为避免误解,有时需花时间了解使用的俚语的文化背景和内涵。可以关注当地人如何使用这些词汇,并尝试在相同的情境中使用。 4.留意不同版本的英语 无论你是对于英国皇室着迷,或是喜欢英剧中的迷人口音,如神秘博士或浴血黑帮,你无疑会遇到一些奇怪而奇妙的词汇,这些词汇构成了英式英语俚语。 在看英国电视剧时,有时会出现一些难以理解角色的台词,也许你明明通常能听懂英国电影和电视节目,但为何这次却不行呢? 答案很简单:尽管角色都在讲英语,但他们可能在说的是不同版本的英语。 理解英国俚语就像破译密码 人们了解的英式英语通常是标准英式口音,即休•格兰特(Hugh Grant)、裘德•洛(Jude Law)等知名电影明星所说的英语。这种口音在伦敦和英格兰东南部很常见,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英国口音或方言。 这好比在中国通用的是普通话,但你说广东话、上海话,就不一定能让所有人听得懂。 显然,在英国也有各地方言。 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区,甚至同一个城市,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俚语。所以对于伦敦有自己的“伦敦俚语”也不足为奇了,更不用说不同英语系国家之间有各种不同的俚语,所以就算彼此讲着同样的语言,但未必全盘了解。 通过对各地方言的基本理解和一点练习,你将很快能够像真正的英国人一样说话。 学习英语的路上肯定分成两大门派,美式英语及英式英语。如果想了解更多英语俚语的表达,还需注意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 理解英国俚语就像破译密码,一开始可能很难,但一旦弄明白了,它就是融入英国的钥匙。 (2)英国俚语口音的地区差异 想进入英式英语的世界,学习英语可千万别错过对当地俚语的了解。 几乎每个说英语的人都能识别出迷人且浓重的英国口音。但英国以外的人却很少知道,英国实际有近40种不同的口音。 你可能听说过其中一些,如伦敦口音、苏格兰口音或威尔士口音,但你知道乔迪口音、利物浦口音或伯明翰口音吗?《浴血黑帮》中汤米•谢尔比说的就是伯明翰口音。 除了口音,英式英语的地区差异还包括不同地区使用的俚语。 众所周知,标准英国口音是皇室英语、BBC 英语或标准发音(received pronunciation,通称 RP)。 RP这个术语由语音学家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创造。在1900年代,RP是教给英格兰南部上流和中产阶级寄宿学校男孩的口音。后来这种口音逐渐传播,并在19世纪后期成为“标准英语”,成为上层社会人士的代名词,直至今日。 皇室英语(the Queen’s English / the King's English),这是英国口音中最容易理解的一种,也因此在新闻电台中广泛使用。在影视节目中,《傲慢与偏见》和《唐顿庄园》等电影也使用了这种口音。 伦敦和英格兰南部使用 RP。以下是该地区常用的一些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loke 男人或小伙子 I saw that bloke you were talking to yesterday. 我看见了昨天和你说话的那个家伙。 Bloody 强化词或粗口,用于强调 It's been a bloody awful day. 今天真是糟糕透顶。 Chap 男人或小伙子,通常略显正式 He's a fine chap, isn't he? 他是个好小伙,不是吗? Cheers 谢谢或再见 Cheers for lending me your book. 谢谢你借我书。 Chuffed 高兴的或欣喜的 She was chuffed to receive an award for her work. 她因为工作获得奖励而感到非常高兴。 Gutted 极度失望或沮丧 I was gutted when I found out I didn't get the job. 当我知道自己没得到那份工作时,我非常失望。 Knackered 极度疲倦或筋疲力尽 I've been working all day, I'm absolutely knackered. 我已经工作了一整天,真是累坏了。 Lad 年轻男子或男孩,常用于亲昵称呼 He's a good lad, always willing to help out. 他是个好小伙,总是乐于助人。 Mate 朋友或伴侣 Hey mate, how's it going? 嘿朋友,最近怎么样? Quid 英镑的俚语 It cost me twenty quid. 这花了我二十英镑。 (3)英国俚语中的伦敦腔 伦敦腔(Cockney)是伦敦东区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口音,起源于伦敦的工人阶级。 历史上,“伦敦佬(Cockney)”这个术语特指那些出生在伦敦齐普赛区(Cheapside district)的圣玛莉里波教堂(the Church of St Mary-le-Bow)的钟声可听范围内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佬逐渐代表了与该地区相关的、更广泛的文化和语言身份。 伦敦俚语常用押韵的短语替换一个词,其中押韵部分(第二个词)在使用中通常被省略,只留下第一个词作为俚语。 过去,这种俚语是工人社区中一种暗语,使他们能在公共场所或外人中谨慎交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伦敦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Adam and Eve 相信 Would you Adam and Eve it, he won the race! 你能相信吗,他赢得了比赛! Apples and pears 楼梯 Mind the apples and pears as you go up. 上楼时注意楼梯。 Barnet Fair 头发 He's always fussing over his Barnet Fair. 他总是在乎他的头发。 Butcher's hook 看 Take a butcher's hook at this view. 看看这个景色。 Dog and bone 电话 I'll give you a ring on the dog and bone. 我会用电话联系你。 Frog and toad 路 I'll meet you at the end of the frog and toad. 我会在道路尽头和你碰面。 Plates of meat 脚 My plates of meat are killing me after that walk. 那次散步后,我的脚疼死了。 Ruby Murray 咖喱 Fancy a Ruby Murray tonight? 今晚想吃咖喱吗? Trouble and strife 妻子 The trouble and strife wants me home early. 妻子要我早点回家。 对于要去伦敦生活或游玩的你,有11个最常见的Cockney俚语,能够帮助你在下一次伦敦之旅中不至于因为这些用法而无所适从。 1. Apples and Pears = Stairs I’m going up the apples to bed. 我要上楼睡觉了。 当伦敦人告诉你要上apples and pears时,不用惊慌,他们并没有失去理智,只是在说“上楼”。 2. Dog and Bone = Phone Shhh, he’s on the dog and bone. 嘘,他在打电话。 当你的dog and bone没电时,确实很让人讨厌。 3. Al Capone = Telephone He’s always on his Al Capone. 他总是在打电话。 在Cockney俚语的奇妙世界中,Al Capone——那个臭名昭著的美国黑帮,和dog and bone意思一样。 4. Barney Rubble = Trouble If I’m not home soon, I’m in a lot of Barney. 如果我不快点回家,我会有麻烦的。 在伦敦,Barney(不说Rubble)表示会让你陷入麻烦的情况。 5. Bees and Honey = Money My new shirt was a lot of bees. 我的新衬衫花了很多钱。 用伦敦人的话说,就是很多money。有些人说在伦敦需要很多money。 6. Bubble Bath = Laugh £50? You’re having a bubble. £50?你是在开玩笑吧。 这是最常见的短语之一,在整个英国都在使用。它用来表示不相信或直接拒绝做某事。 7. China Plate = Mate Hello, me old China. How are you? 你好,我的老朋友。你怎么样? Cockneys会在这句经典问候中使用me和my互换。你可以说伦敦是你和朋友们探索的理想城市。 8. Pork Pies = Lies You’re telling me porkies. 你在撒谎。 这里,两个词组合成了porkies。如果有人告诉你一些你不相信的事情,告诉他们你觉得他们在撒谎。 9. Hank Marvin = Starving I’m completely Marvin. 我饿死了。 Hank Marvin是1960年代一个流行乐队的吉他手。Cockneys喜欢他的名字,现在你可以用Hank、Marvin或Hank Marvin来表达你的饥饿程度。 10. Ruby Murray = Curry Let’s have a Ruby tonight. 今晚我们去吃咖哩吧。 Ruby Murray是1950年代英国著名的歌手,她的名字(尤其是她的名字)在Cockney俚语中成为咖哩的代名词。 11. Loaf of Bread = Head Use your loaf! 动动脑子! 这不是要你拿一条面包,而是要求或建议你动动脑筋,考虑一下你的行为。 掌握这些Cockney俚语,让你在伦敦的旅程中不仅不会出洋相,还会显得特别地道。 (4)英国俚语中的乔迪口音 乔迪口音 (Geordie)是纽卡斯尔和泰恩赛德地区的方言——最难听懂的英国方言之一。乔迪口音充满了独特的词汇、短语和发音,即使你是英语母语者,听到可能也会感觉一头雾水。例如,你可能会听到有人说“gan doon”而不是“go down”,或“howay”而不是“come on”。 这些词汇不仅本身就让人困惑,口音和发音也令人感到棘手——乔迪人经常省略辅音或改变元音的发音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乔迪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elta 很棒,太棒了 That concert last night was absolutely belta! 昨晚的音乐会真是太棒了! Canny 好的,不错的 That's a canny little pub over there. 那家小酒吧挺不错的。 Divvent 不要 Divvent be daft, just get on with it. 别傻了,赶紧干活吧。 Gan doon 下去,去楼下 I'm gonna gan doon to the shops, want owt? 我要去商店,需要带点什么吗? Hinny 对女性的亲昵称呼,类似于“亲爱的” Alright hinny, how's it gan? 嗨,亲爱的,最近怎么样? Howay 快点,加油 Howay man, we're gonna be late! 快点,我们要迟到了! Hoy 扔 Hoy us that pen, will ya? 你能把那只笔扔给我吗? Radgie 好斗的人,易怒的人 Watch out for him, he's a bit of a radgie 小心他,他有点好斗。 Wor lass 我的女朋友 Wor lass is away visiting her mam this weekend. 我女朋友这个周末去看她妈妈了。 (5)英国俚语中的利物浦口音 利物浦口音(Scouse),去过利物浦的人都会对那里浓重且独特的口音有印象。就算没去过利物浦,很多人也会通过披头士乐队对利物浦口音略知一二。 由于利物浦口音的出现受到了多种方言的影响——包括爱尔兰、威尔士和兰开夏方言,这种口音对英语母语者来说也很难理解。利物浦人通常语速极快,会把词连在一起,并省略辅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利物浦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evvy 酒精饮料 Fancy going for a few bevies tonight? 今晚想去喝几杯酒吗? Blag 欺骗、诈骗 He managed to blag his way into the club. 他成功地骗进了俱乐部。 Boss 优秀的,很棒的 That film was boss, wasn't it? 那部电影真是太棒了,不是吗? Boss tha 你是最棒的 Thanks for helping out, you're boss tha. 谢谢你帮忙,你真是太棒了。 Our kid 弟弟、妹妹,或亲密的朋友 Me and our kid are going to the match. 我和小伙伴要去看比赛。 Scran 食物,尤指一顿饭 I'm starving, let's get some scran. 我饿死了,我们去吃点东西吧。 Sound 好的,没问题 Everything's sound, don't worry. 一切都好,别担心。 (6)英国俚语中的威尔士口音 你有没有听说过 Llanfairpwllgwyngyllgogerychwyrndrobwllllantysiliogogogoch? 这是英语中最长的词之一,有58个字母,是威尔士一个小镇的名字。 这很绕口,但应该能让你对威尔士方言有初步了解,这种威尔士口音(Welsh)方言充满了像“ll”和“pwll”这样的辅音组合。 一些威尔士词汇,如cwtch和“llongyfarchiadau”(祝贺),看起来像是猫在键盘上睡着时打出来的。 幸运的是,如今威尔士人讲的是威尔士英语,它是古威尔士语和标准英语的结合,而不是古威尔士语。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威尔士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laddered 醉酒 He was absolutely bladdered at the party last night. 他昨晚在派对上喝得烂醉如泥。 Butty 朋友或伙伴 Alright, butty, fancy a pint? 怎么样,朋友,想喝一杯吗? Chopsy 健谈、多话,或好争辩 Don't get chopsy with me! 别跟我斗嘴! Cwtch 拥抱 Let's have a cwtch to warm up. 我们来个拥抱暖和一下吧。 Lush 美味或有吸引力 This cake is lush; you should try it. 这蛋糕很棒,你应该尝一尝。 Minging 恶心,或没有吸引力 That fish smells minging! 那鱼闻起来真恶心! Mun/Munud 片刻 Wait a mun, I'll be right back. 稍等一下,我马上回来。 Tamping 愤怒或暴怒 She was tamping when she found out. 她知道后气得要命。 Tidy 好的,令人满意的 That meal was tidy, wasn't it? 那顿饭不错,不是吗? Ych-a-fi 表示厌恶的感叹词 Ych-a-fi, that food tastes terrible! Ych-a-fi,这食物味道太糟糕了! (7)英国俚语中的苏格兰口音 苏格兰口音(Scots),无论是否英语母语者,和苏格兰人交谈总是有挑战性的——苏格兰英语被认为是最难理解的口音之一。 苏格兰英语,或者说苏格兰方言,有五个主要变种: 1. 岛屿苏格兰语(Insular Scots):在设得兰群岛和奥克尼群岛使用,受到挪威语的影响。 2. 北部苏格兰语(Northern Scots):苏格兰高地和阿伯丁郡的方言,以浓重的卷舌“r”音和独特的词汇闻名。 3. 中部苏格兰语(Central Scots):在爱丁堡和格拉斯哥等地区使用,被广泛认可,并具有受历史和移民影响而形成的多元口音。 4. 南部苏格兰语(Southern Scots):涵盖苏格兰边界和邓弗里斯及加洛韦地区的方言,受到英语和苏格兰盖尔语的影响。 5. 阿尔斯特苏格兰语(Ulster Scots):主要在北爱尔兰使用,由于历史联系,与苏格兰英语有相似之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苏格兰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airn 孩子 The bairn is asleep now. 孩子现在睡着了。 Blether 闲聊或八卦 We had a good blether over a cup of tea. 我们一边喝茶一边闲聊。 Bonnie 漂亮的,美丽的 She's a bonnie lass. 她是个漂亮的姑娘。 Dreich 阴沉的天气 It's dreich outside today. 今天外面天气很阴沉。 Glaikit 愚蠢或愚笨 He looked positively glaikit after hearing the news. 听到这个消息后,他显得非常愚蠢。 Greetin' 哭泣 She's been greetin' since she heard the news. 她听到消息后一直在哭。 Haud yer wheesht 安静或闭嘴 Haud yer wheesht and let me think. 安静点,让我想一想。 Ken 知道 A ken whit yer sayin'. 我知道你的意思。 Tattie-bogle 稻草人 The tattie-bogle in the field was quite frightening. 田里的稻草人很吓人。 Wee 小的,很少 I'll just have a wee bit of cake. 我只想要一点点蛋糕。 (8)英国俚语中的格拉斯哥口音 格拉斯哥口音(Glaswegian)。 虽然格拉斯哥口音是众多苏格兰方言的一部分,但由于其特殊性,值得单独一提。 格拉斯哥口音是在格拉斯哥使用的方言,其起源于多种语言的融合,包括苏格兰盖尔语、古英语、爱尔兰语和意第绪语等移民语言。 它的特点是语速快、频繁省略辅音、词汇独特、语调独特,俚语和口语使用丰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格拉斯哥俚语词汇、短语和例句。 Boak 呕吐 The smell of that fish makes me want to boak. 那条鱼的味道让我想呕吐。 Boggin' 肮脏的 You need to clean your room; it's boggin'. 你需要打扫你的房间——它太脏了。 Cludgie 厕所,卫生间 I'll be back in a minute, just going to the cludgie. 我去一下厕所,马上回来。 Gie it laldy 全力以赴,热情地做某事 When he starts singing, he really gies it laldy. 他一唱歌就非常投入。 Hoachin' 拥挤的 The pub was hoachin' last night; couldn't move! 昨晚酒吧里挤满了人,动都动不了! Messages 杂货或购物 I need to nip to the shops for some messages. 我得去商店买些杂货。 Nae bother 没问题,不客气 Thanks for helping out, nae bother. 谢谢你的帮助,不用麻烦了。 Roaster 傻瓜或烦人的人 Stop being such a roaster and behave yourself! 别这么烦人,规矩点! Scooby 线索或想法 I haven't got a scooby what you're on about. 我根本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第三章 寻找学习英语的快车道《英语自学笔记》J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第三章 寻找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Finding a fast track to learning English 年过七十五,才开始真正地下定决心自学英语,看来有点愚蠢,人老了,学习英语有什么用?何况英语那么复杂那么难学,将余年时光放在这上面,这不是没事找事干吗? 我学英语就是为了打发时间,寻找自讨苦吃的乐趣。 游山玩水,走马观花,劳命伤财,体力精力不足;吃喝玩乐,酒后胡言,累了嘴巴,伤心伤胃;种花养草,草木无语,只能静观而无言相对;收养猫狗,不显孤独,却只能宠爱有加,束缚远行。聚友闲聊,谈天说地,天地何曾佑我?谈古论今,古今有何可恋? 如何消磨余年时光?此生唯有学习,老有所学,学而不厌,老有所乐,乐在静好。耳聪目明,白发不添,健康开朗,无忧即福。 由此思忖,自学英语,便是生活之解脱。 老了,还能象孩童时代那样学习语言吗?可以说儿童都是学习语言的天才。 不过,儿童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父母师长无数次的重复和矫正才能慢慢掌握,其过程往往需要十数年之久。而成人因母语能力的建立以及已有大量事物的认知,通过采取科学的方法,却可以快速的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说,成人的语言学习能力要远胜过儿童。但成人学习语言的时候往往被工作、生活等所干扰,也没有儿童学习语言时的环境和父母师长无微不至的指导矫正,所以无法做到像儿童学习语言时的专注和自然,因此给人造成了儿童是学习语言天才的假象。 人老了,返老回童,这是学习英语的最后机会。 如果我能坚持学习英语,能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吗?显然不可能。 英语母语者3-8岁已经拥有了10000左右的词汇量,8-18岁拥有20000左右的词汇量,18-38岁拥有了近30000的词汇量,专家学者的词汇量更是达到了50000-100000的数量。 老外能像我们一样欣赏《红楼》《三国》《唐诗》《宋词》吗?很难!我们学习英语也是一样很难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单单从词汇上我们就很难达到他们的水平。 但是,我不会因为难以企及就放弃实现自己的愿望,至少我的目标很简单,只要能用英语作些简单交流,可以阅读、可以欣赏,可以娱乐,通过英语学习,了解这个世界,在世界中找回自己,就行了。所以无需给自己太大压力,无需制定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学习英语为我所用,为我所乐。我将努力寻找学习英语的快国道,抄近路而行。 (1)英语学习的瓶颈在哪里? 我在英语学习时,断断续续学习了多年,对英语的使用和理解也有了一些积累。但总是遭遇瓶颈期,无论自身如何努力,英语能力都很难提升,我找不出问题所在,仿佛遭遇了一堵透明的墙,无法逾越、无从下手。结果呢,不怪自己愚蠢,总推说是因为自己没有时间。 现在成了退休老人,还能说缺少学习的时间吗? 我开始寻找英语学习遭遇的瓶颈期,现在似乎明白了,英语学习的瓶颈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 词汇:纵然自己记忆了一些单词,但是使用时总发觉自己的词汇量捉襟见肘,明明都认识使用时却想不到或者不能够灵活应用。 2. 语法:纵然自己谙熟了语法规则,但无论是口语还是听力、阅读还是写作,使用时总觉得不能得心应手,表达和理解时总觉得意犹未尽、很多时候甚至犹豫不决。 通过以上两方面,可以看出,其根本原因还是英语的单词和语法没有真正掌握所造成的。 所谓的单词量大其实是一种假象,大量的单词仅仅限于认识的层面,其众多词性和词义根本没有掌握。 所谓的谙熟语法其实也是一种假象,对众多语法规则的理解不过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其实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其本质,因此在运用的时候就会僵硬机械,而不能灵活运用。 所以还是要从根本出发,打牢单词和语法基础,做到真正地掌握每一个所学单词的词性和词义,真正地理解和吃透每一条语法规则的本质。 英语单词需要死记硬背吗? 英语单词不需要死记硬背,死记硬背让人痛苦,学习一样东西,一旦让人痛苦,那么一定就有问题。英语单词的学习和记忆只有像母语词汇学习一样,自然而然、循序渐进,才能真正掌握。凡是死记硬背、急功近利地学习,迟早都会忘记。 说到这点,我就会想到流行的各种学习单词的速成班,我认为这都是急功近利,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往往是蜻蜓点水,混个眼熟罢了。那些记忆词根词缀的方法也不可取,大量的词根词缀记忆和理解已不容易,更何谈大量的单词记忆,每个单词都有众多用法、意义、词性、词组搭配,如何能在短短一月内记忆掌握? 想想我们学汉字的时候,有谁会大量去记忆偏旁部首?谁会对偏旁部首追根溯源,一探究竟? 单词不用死记硬背,那么怎么学习呢?学英语找外教好吗? 在教大家开口说英语和练习一些简单的对话方面,外教有其优势,但是在教单词和语法方面,外教和中教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如果让外教来教语法,那么仅仅就语法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学生都难以理解,更不用说去全面理解系统的语法讲述和解释了。让外教教我们英语语法就好比让我们教老外中文语法,我们大多数人对中文语法都是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大多数的外教对英语语法也是如此,就是所谓的当局者迷,对自己在熟悉不过的母语语言的语法反而稀里糊涂。 所以我无需盲目的迷信外教,同时英美人也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英语语法与中国语法的异同,所以我不神化外国人对英语与汉语的理解。 (2)如何看原声影视学习英语? 有人说,在影视剧中学习,在不断的重复中记忆。不要放过每一个生词,与每一个生词亲密接触、全面了解,这好比进入一个新学校,面对新同学,只有彼此亲密接触一番、观察一番,他们的音容笑貌、性格特点、姓甚名谁、在多次的相见中,便如春风化雨般逐渐印在心里。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单词,这才算真正的掌握单词。 在看原声影视剧学习口语和找外教学习口语之间,无疑看原声影视剧的效果要好得多,性价比也更高。 那么如何看原声影视剧呢? 经常有人问能否听懂原版影视剧这个问题,原版影视剧的听力难度比英语新闻的听力难度要高的多。 英语新闻的播报有固定的模式,固定的词汇,发音清晰,语速一致,干扰较少;而原版影视剧就不同了,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人群,不同的背景音乐、不同的口音、不同的语速、不同的题材、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俚语,抑扬顿挫、大小高低……,想想我们看国产片,有时都需要看看字幕,何况是英语呢? 首先是原声影视剧的选择,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人来说,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简单,有双语字幕的原声影视剧,比如儿童题材的影片如《奇幻精灵》《小鬼当家》等,对白较少,情节较容易理解。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影片如《罗马假日》《阿甘正传》等,多看几遍可以提高对原声影视剧的兴趣。 英语基础较好的人就可以选择时间稍短、难度较大的原声影视剧如《生活大爆炸》《人质》等,内容丰满、情节有趣、对白量多,词汇丰富。 20分钟的原声影视剧认真地精看往往需要60分钟的时间,所以时长尽量选择在30分钟左右的,不然完整地看下来会比较疲倦。 第一遍泛看,以轻松的心情享受原声影视剧,熟悉剧情,这样才能寓学于乐。 第二遍精看,看懂每一句台词,查阅每一个生词,不放过每一句俚语。 第三遍精看,在第二遍的基础上已经轻松了很多,继续巩固第二遍的成果,熟悉有用的口语和重要的生词。 第四遍泛看… ...... 第十遍泛看…基本可以脱离屏幕。 十遍看下来,剧中的生词基本消灭了,剧中对白基本掌握了。当所看的剧集越多、遍数越多,遇到的生词反而会越来越少,口语听力却会越来越好,每一集所需看的次数也会越来越少。如能边看影视剧,边记笔记,反复巩固,则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口语训练除了在看剧时同步练习,还可以在休息时、散步时,边走路边回忆、边练习,效果更佳。 小说、文章、只有文字,没有声音、没有画面、看一遍都不易,很少有人能坚持看两遍、三遍、十遍,但是看原声影视剧可以。 对于爱好者来说,英语不可当成学业和任务来学,而是因为喜欢或真的为己所用而学,这样就有了学习英语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这种动力呢?喜欢周游世界吗?不懂英语似乎寸步难行;喜看英美大片吗?能看懂原版字幕那岂不是很酷;喜欢国外游戏吗?不理解英文说明让人抓狂;想做编程高手吗?英文太差也会困难重重……,让你想学习英语的理由还有很多很多……,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莫过于看原版影视更好,随手可得的片源,广泛的题材选择(爱情、战争、警匪、传记、记录等等)、精彩的剧情、异域风光,在给你带来欢乐的同时,潜移默化的提升了你学习英语的兴趣。所以当你对学习英语的兴趣还不是那么浓情蜜意的时候,那么就多看原版影视吧。 最后,看原声影视剧学习英语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你已经消除了语法障碍,不然还是需要先学透语法。 (3)中英语法上的主要不同点 中文和英文语法上有哪些不同? 应该知道一些中文和英文语法上的不同,从而避免中国人学习英语时犯错。 汉语和英语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语言就其思维本质而言大同小异,仅仅在思维的角度上稍有区别。 比如汉语英语都有两种基本的句型: 1. 主系表; 即什么是什么 2. 主谓宾。 即什么做了什么 主系表示例: 汉语: 我是一个学生。 英语: I am a student. 主谓宾示例: 汉语:我爱你。 英语:I love you.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从大的方面而言,从主谓宾等主干输出顺序而言,中英的表达顺序是一致的。只是对于一些附属成分,如修成主语、宾语等主干的定语而言,中英文采取的不同的方式,即中文采取了前置的方式,而英语采取了后置的方式。 中英文定语示例: 中文:这就是我想要的那本书。 定语前置 英语:This is the book that I wanted. 定语后置 之所以很多人觉得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会有很大的不同,其本质是没有真正的理解英语语法,同时作为两种高度成熟的语言,英文能表达什么意思内涵,中文就一定也能表达同样的意思内涵,所以英语有这样的语法,中文也相应的有对应的语法。 有人说,很多人说英语有时态,中文怎么没有时态呀?此话大错特错。中文同样有时态,比如中文同样有: 一般现在时态、一般过去时态、一般将来时态、一般过去将来时态; 现在不定时态、过去不定时她、将来不定时她、过去将来不定时态; 现在进行时态、过去进行时态、将来进行时态、过去将来进行时态; 现在完成时态、过去完成时态、将来完成时态、过去将来完成时态; 现在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完成进行时态、将来完成进行时态、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态。 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我们之所不知道中文存在这样的时态,是应为当局者迷,就好像鱼儿不知道自己在水中一个道理。 中英文时态对照示例: 一般现在时态: 中文:我天天去学校。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英文: I go to school every day. (常态,长期不变的动作状态)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英文:I am eating. (非常态,又叫进行态,可以感知动作的延续) 从以上示例可以看出,中英文时态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只是英语语言要求更加严格,“时“和”态”必须要严格的形式进行区分,如: 中文:我不是天天去学校。 (“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天天并没有说是现在天天,还是过去天天,还是将来天天) 英文: I don't go to school every day. (do表达“时”; go表达“态” ) 现在进行时态: 中文: 我在吃饭。(“时”的概念没有明确的形式表达,而是通过对话的语境进行表达) 英文:I am(时) eating(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英语语法和中文语法没有多少区别,只不过在学习语言的时候,我们对母语的语法视而不见,对英语的语法又没有学透,直接导致中英理解的时候不能达到思维的同频共振,因此而误以为中英语法和思维有很大区别。 (4)英语语法中的屈折变化 英语语法基于日耳曼语源,虽然一些18世纪和19世纪的学者试图把拉丁语的语法应用于英语,但是并不成功。 英语与其他所有的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没有那么复杂的屈折变化,也失去几乎所有阴阳性变化,基本上,英语除了人称代词以外,已失去性和格的分别,更强调词语间相对固定的顺序,也就是说英语正朝向分析语的方向发展(如猫尾可以写作cat tail,而不必写作cat's tail,这里的猫cat直接用词根原形,而没用属格词缀cat's)。 英语的基本语序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变换语序,除了在少数诗词以外。 如下所示: saw Brittany.(我看见布里特妮) 英语中仍然保留的屈折变化有: 所有格:He is Fred's best friend. -'s 动词现在时的第三人称单数:Alfredo works. -s 过去时:Fred worked. -ed ,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现在分词/进行时态:Fred is working. -ing(如果动词的末音节为辅音结尾的闭音节,则须双写末辅音,如running) 过去分词:The car was stolen. -en;Fred has talked to the police. -ed,但亦有不规则变化。 动名词:Working is good for the soul. -ing 复数:Fred has two blue eyes. -s(如果名词的尾字是s或h,则需加-es,如dishes) 比较级:Fred is smarter than Rick.形容词末尾加-er,多音节(3+)在前面加more,如“more difficult” 最高级:Fred has the fastest car.形容词末尾加-est,多音节(3+)词在前面加most,如“the most difficult” 比起其他印欧语系的语言,虽然英语的屈折变化数量大幅减少,但名词、动词等依旧有相当数量的不规则变化与强变化。 (5)中英语言的动与静差异 当我自学英语时,在收集相关学习辅导资料时,居然发现了中英用词的一个特殊差异。原来中文和英文之间的最大差异是“中文多用动词,而英文多用名词”。 这一“中英语言的巨大差异”,可归纳为:动静之别。 举个例子,中文中有句谚语,叫做:吃一堑,长一智。 这句话公认译得最好的版本,出自钱钟书先生之手: A fall into a pit, a gain in your wit. 我们来对比一下: 在中文中,“吃”、“长”,那都是非常强势的动词。 但为什么说钱老这句话译得好呢?就是钱老把握住了英文的精髓:喜静不喜动。 你看: fall(掉落), pit(坑), gain(获得), wit(智慧) 都是名词,你会觉得非常舒服:形式对仗,朗朗上口。 如果这句话你按照我们中国人“喜动”的思维去翻译,很有可能变成这样: You learn a lesson after suffering a loss. 这句话虽然没有什么语法问题,意思也能传递出来,但其实是翻得比较“中式”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太强调“动作”了:learn是个强势的动词,after后面也使用了动名词suffering 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我们经常看到某机构门上有这么几个字: 你看,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强势动词”的思维。 再让我们看一下老外的地道英文版本: admittance --“进入”,authorization--“授权”,这些都是名词。这个表达方式很明显是偏重用名词的。 从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从中文切换到的英文的时候,我们要“由动入静”;从英文倒翻回中的时候,要“由静入动”。 咱们经常说表达英语的时候,要脱离“中式思维”,运用“英语思维”,那么什么叫做“中式思维”,什么又是“英语思维”?上述这种“动”和“静”的关系,恐怕就是最好的具体化的解释吧。 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我们说英语是“静”的,并不是说在英文中“不用动词”,而是“能用弱动词,就不用强动词”。 比如: 他饱受拖延症之苦。 (“拖延症”的英文叫做:procrastination) 一般看到这个句子,可能就会翻译成: He suffers a lot from procrastination. (中枪木有?) 这句子在语法上没有问题,但是英语的精髓是“喜静不喜动”,把句子里的“强势动词”--suffer改成“弱势动词”,比如be动词: He is a victim of procrastination. 是不是立马觉得这个句子好很多? (6)看英剧和听英国音乐 没有人比英国人更了解英式俚语!学习英国俚语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与母语人士交谈。要在哪里可以找到英國人呢?通过文字、音频信息和视频通话聊天,都可以进行交流。 说实在,英式俚语本身就像是一种语言。若要真找到教材学习,其实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些当地用语、俚语是会出现在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传递中。如果花点心力搜,多少可以搜到些结果。要搞懂英国俚语最好的关键就是多熟悉、接触。有些套路会告诉你如何沉浸在英式英语的学习。 我们还有篇关于英国刻板印象的文章非常棒,你感兴趣的话,不妨花时间看看! 看英剧就是一种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中间人》(The Inbetweeners)是一部流行的英国喜剧,讲述四个社会问题的朋友,从青少年至成年人的故事。这出英剧也拍了两部电影,一部在2012年,另一个则在2014年上映。 《罗伊尔一家》(The Royle Family)绝对是经典之作。这出由BBC(英国国家广播公司)制作的英国喜剧,讲述曼彻斯特普通工薪阶层家庭的日常生活。这部作品肯定会勾起你的追剧瘾,很适合和家人一起观看。 其它一些推荐的英国电视剧,包含: 《小不列颠》(Little Britain) -英国小品喜剧,和朋友一起看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里面许多英式黑色幽默。 《英国家庭烘焙大赛》(The Great British Bake Off) -英国电视烘焙比赛。不过,不要把它当成另一档厨艺节目,因为里面充满了轻松的幽默感,非常有趣。 《超能少年》(Misfits) -英国科幻喜剧片,讲述一群年轻罪犯被判刑,需在社区服务工作,他们获得超自然的力量。 听英国音乐,同样是学习英语的快车道。 如果你喜欢听音乐的话,那就更别错过英国音乐。你能常在英国流行音乐、说唱、嘻哈中发现英国俚语。 听听英国艺术家的音乐,别忘了看看歌曲的歌词。 下面就是一些不错的英国音乐家。 英国说唱和嘻哈艺术家:Stormzy、Professor Green、Dizzee Rascal和Wretch 32。 英国流行音乐人:Ed Sheeran、Lily Allen、Wretch 32、Lily Allen、Jessie J,、Rita Ora、Dua Lipa和Sam Smith.

紫荆花开

送走台风竹节草 转眼红了紫荆花 自然万物皆造化 天塌地陷压不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