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中国051
游览杭州西湖,少不了说及南宋历史,尤其是关于临安的来龙去脉,那是无法绕过的。那些南宋时期的人物、民俗、饮食,其实都是关于临安的记忆。
公元1127年5月,康王赵构登基,改号建炎史称南宋。同年十月金人大举入侵,南宋王朝形势危急。高宗赵构否定了礼部侍郎张浚的“权都建康,渐图恢复”的建议,走上了漫漫南逃之路,先渡过长江,后经镇江,再经苏州,一路逃往杭州。可以说,当时的高宗赵构,连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应该在哪里立足,即便是到了杭州,最初的打算也只是暂时歇脚而已。
然而,当高宗赵构第一眼看到西溪时,便立刻被这里的美景迷住了,并说出了那句“西溪且留下”。自此,南宋王朝便留在了杭州,并将杭州升为临安府。
临安,最初的含义只是高宗皇帝在此昭告天下,只是临时在这儿定都,因此又被称为“行在”。当然“临安”一词还有别的意味,那就是收复失地“北定中原”,然而让这些流亡君臣想不到的是,这一歇便永远的歇了下来。那一句“北定中原”的誓言,已融化在江南烟雨和歌舞之中了。
是西溪的美景让高宗留了下来,但南宋的皇城却没有建在西溪。据说这座凤凰山上的石碑已经非常斑驳,“忠实”二字传说是宋高宗赵构的亲笔。那里便是当年皇城的遗址之一。当年皇城的范围,其实是相当阔大的,南至苕帚湾西至凤凰山,东至中河北至万松岭,都属于皇家的“大内”。
从中国传统的风水上说,凤凰山肯定要比留下更胜一筹。其西南为秦望山、玉皇山,西北为八盘岭、万松岭,钱塘江则环绕在凤凰山的东南方。
这里,不仅是隋朝府治、唐代州治的所在地,而且,当年的钱鏐,也曾经在此修建王宫。南宋的高宗皇帝看中这里,有人说是一种历史的因缘,我却视为荒唐的权欲所使。临安是南宋王朝偏安一隅的缩图,与汉唐的长安无法相比,但这个“苟安”的王朝却也存在了152年。宋王朝长达319年,是中国古代历史最长的王朝。
当年凤凰山麓的龙楼凤阁,早就不见了,但那片当年开拓的八卦田,却是十分独特的临安的记忆。八卦田是南宋年间开辟的以供皇家耕种的“籍田”。它共有八丘田地,种着八种庄稼,八丘组合,形同八卦。皇家耕种,自然只取象征之意。
历史总会开玩笑,当年吴越王“纳土归宋”,何曾想到大宋王朝居然会把临安作为临时的都城?成了中国的中心。
北宋南迁在历史上形成了南北两宋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南宋在继承了北方的政治、文化、经济传统的同时,也接受了大量源于中原地区的民族的习惯,包括中原饮食、服装所有的一切生活及文化艺术,它们一起传播到了南方,后又经过元朝直至明清时期。
因为南宋定都临安的缘故,杭州,从此发生了格局上的重大变化。不仅杭州的城市规模得到发展,而且带着皇家色彩的北方风俗也融入了杭州,成为了杭州的一种“老底子”。南宋定都以后,杭州的人口逐渐增加,包括属县在内一度达到了一百万人。“临安”已经不再是“临时安顿”的地方了,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它已取代了开封的地位。
一个城市是否繁华,只要看它的市井风情就知道了。正因如此,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才把众多的人物、众多的情节,安排在北宋市井的长巷里。但杭州不少地方用的都是城门的名字,如武林门、涌金门、艮山门等等,连接着城门与城门的便是坊巷、市井,由于同为宋代,南宋的临安市井,当与汴河两岸有着相似的风貌。
描述古代杭州的市井有一首杭州歌谣十分精彩:
武林门外鱼担儿,
坝子门外丝篮儿,
凤山门外跑马儿,
清泰门外盐担儿,
望江门外菜担儿,
候潮门外酒坛儿,
清波门外柴担儿,
涌金门外划船儿,
钱塘门外香篮儿,
庆春门外粪担儿。
今人说起杭州,总会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事实上并非苏杭美景胜过天堂,而是南宋的历史千奇百怪。北方在连年作战,南方竟歌舞升平。临安居然能在战乱时期,依然吃喝玩乐,奢侈时尚。
钱塘人吴自牧在南宋灭亡后追忆钱塘盛事的《梦梁录》中,将南宋临安的一年十二个月,从正月一直到除夕,一一列出。在这些记录中,可见证当时的南宋临安人,似乎天天都在过节,到了元宵这样的节日那更是热闹非凡。闹元宵的习俗在南宋是非常盛行的,从初一到十五,只有过了元宵,才算过了新年。有些节日,直至今天,还仍然为杭州人所重视。
国家处于战乱,临安相对繁华。某日,高宗赵构登舟游湖,来至钱塘门外,时有卖鱼羹人宋五嫂对高宗自称为东京人氏,随驾到此。高宗特宣上船,念其年老,赐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赵构皇帝喝了这道汤以后,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宋嫂鱼羹”。这个故事,关键不在宋嫂的手艺,而在高宗的心理。宋嫂自称东京人氏,是随高宗一起来到这个“临时安顿”的地方。这自然勾起了高宗的心事,所以,这里奖励的,不止是宋嫂的手艺,而且还有其故国之思。
宋嫂鱼羹如果还有对故国的怀念之情,那么临安城那道著名美味“东坡肉”,却是另类饮食文化了。北宋时期,苏东坡在杭州做太守。宋哲宗元佑四年,苏东坡下令疏浚西湖,使西湖出现了新的面貌。参与疏浚西湖的百姓们,早就听说这位太守最喜欢吃猪肉,为了感谢苏东坡,于是到了过年的时候,就抬着猪肉和酒来给他拜年。苏东坡是一位很懂饮食艺术的人,于是,他便指点家人,将肉块烹饪得红酥酥的,然后又回赠给疏浚西湖的百姓,这,便是东坡肉的由来。
南宋王朝虽然偏安一隅,苏东坡却依然意气风发,《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录下了他的心境: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唯有在国土分裂时期的老百姓才会对国家兴亡更为关切。临安有一种糕点上有“定胜”二字,而称为定胜糕。传说这是当地百姓,为了鼓舞岳家军出征的将士而特制的。公元1141年,岳家军果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连克金兵占领的许昌、郑州、洛阳等地。但由于秦桧的谗言,在前方作战的岳飞竟被高宗一十二道金牌招回,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于大理寺,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也同时遇害。百姓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就又把一种糕点叫做“油炸桧儿”,期望通过这种象征性的方式把秦桧“油炸”了。如今杭州是著名旅游城市,但上岳王坟的游人,又有多少呢?
在中国历史中,到底有多少文化人是以爱国说事的?在南宋士大夫文人休闲的活动里,流行一种斗茶、分茶的游戏。宋代的茶馆,更是讲究,吴自牧的《梦梁录》中称宋代的临安茶肆,是“插四时之花,挂名人字画,装点店面。四时卖奇茶异汤,冬月添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或卖盐豉汤;暑天添卖雪泡梅花酒,或缩脾饮暑药之属。宋代宫廷画家刘松年所作的《撵茶图》,作品表现的则是贵族官宦之家品茶的场面。
刘松年的另一幅作品《茗园赌市图》表现的是平民生活,刻画了宋代街头茶市,画中的茶贩,有的正在注水点茶,有的正在提壶举杯,形象非常生动。几乎表现了从磨茶、烹茶再到点茶的全过程。
杭州人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早在宋代就已经盛行着饮茶的风气,每年新茶上市都有“试新”的说法。临安茶肆,一年四季都是一派兴隆的景象。
到了明清时代,杭州茶馆的特点,则是饮茶与戏曲曲艺相结合,可以在喝茶的同时欣赏到表演。乾隆二十七年(1762),乾隆皇帝题写“龙井八景”,并在龙井御封了十八棵茶树,龙井茶真正有了名气。
清末民国初年,由于杭州商业活动的进一步发展,茶馆又演变为各行各业聚会,或是洽谈生意的地方,也还有一些手工艺者,特地来茶馆找雇主。
也许在西湖一带茶馆喝茶,面对窗外的湖山,有人会为西湖的美妙叫好,但不会再有什么人会边喝茶边去骂高宗皇帝了。
文化人和商人们,边喝茶边聊的则是那些精美的宋代青瓷茶具。宋代青瓷曾达到中国陶瓷史上的最高峰,所谓“炉火纯青”指的就是青瓷达到的境界。这些晶莹剔透的器物,就是来自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官窑的杰作。官窑是由官府直接营建的,有北宋官窑、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靖康战火中毁灭了;宋室南渡后,在临安另立新窑,为南宋官窑。南宋营建的官窑共有两处:一是修内司官窑,亦称“内窑”。这些专制宫廷用瓷,釉面温润、色泽典雅,表现了宋代帝王特有的审美情趣。
西湖边上,有一座名叫“楼外楼”的酒楼,它背靠孤山面对三岛。宋代诗人林升诗云: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林升的诗句虽然赞美了西湖的美景,但他的用意却是讥讽了当年南渡的人们,只把临安当做了偏安一隅之地。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南宋王朝的确是偏安一隅,但临安却因为当时的定都,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繁华局面,这已是无需争议的事实。更有意思的是现今国人总以大宋为自豪,谁也不会在意曾经的国土分裂和帝王奸臣们的奢华偏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