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7月17日星期四

读不尽的文昌之文化内涵

走读中国065

2012-1-26初四
海南文昌市,这是一本读不尽的文化大书。
在海南省18个市县中,以“文”命名的市县只有文昌一个。但文昌市内以“文”命名的镇却举不胜举,如文城、文教、文林、文山、文坡、文岭、文湖、文田、文园、文楼、文家、文典、文明、文丰、文福、文伦、文考、文龙、文锦、文墨、文炳……还有蓬莱、东阁、龙楼、蛟塘、东坡、凤头、海棠、紫微、关睢、锦简、仙槎、孝友、雨坛等文气氤氲的地名。
199511月,撤文昌县建市(县级),驻文城镇。1997年文昌市府部分迁往清澜镇。位于文昌市东南方的清澜港也是著名景点。从文城镇坐中巴车就可到清澜镇,距海口市90多公里,是文昌市人民政府驻地。港区处于八门湾的西岸,水域宽阔,面积达12万平方米,港内风浪小,回淤较少,是一个自然条件优越的港口。长年来,港内大小油船密如繁星,生产繁忙。港岸椰林成带,郁郁葱葱。
自古以来,清涧港就是海南岛东海岸的重要商港,有“琼州之肘腋”、“文昌之咽喉”的美称。自建港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这里就形成了渔商小港。而现在这里已是海南东部水运物资集散地,是沟通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重要枢纽。
以清澜港为中心,以及港湾附近,有不少名胜古迹和旅游景点,如风韵独特的东郊椰林、历史悠久的文笔塔、沙柔浪静的高龙湾浴场、神奇迷人的后港湾红树林。往东北方向就是遐迩闻名的宋氏祖居、蔚为壮观的铜鼓岭。往西北方向还有文城古镇、文庙、张云逸大将纪念馆等。
铺前是文昌市最北的镇,靠近海口。
铺前原名溪北,历史悠久,自古就是文昌重要的港口古镇,早在明代就是商船云集的繁华商埠,是海南岛货物与人员出洋的主要港口,明朝曾在此设立水军要塞和巡检司。到清代和民国时期,海南人每年从铺前港闯南洋的就高达10万人。大量的人员与货物进出铺前港,也成就了铺前经济的空前繁荣,特别是当年闯南洋的文昌人经过异国艰辛创业成功后纷纷回乡建房立业,而今天保护尚完好的骑楼就是华侨们所建的老宅。
骑楼是我国海南,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侨乡特有的南洋风情建筑,都是当年华侨从南洋返乡所建,一栋栋饱尝岁月沧桑的骑楼浓缩了那个年代的历史烙印。
从铺前港渡船码头上岸,便是100多历史的骑楼老街。铺前老街骑楼是海南第二大保护较完好的骑楼建筑群,其建筑设计工艺和精美造型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几代华侨留给海南的宝贵财富。
铺前老街现有胜利街和渔港南街两条交叉的十字街,胜利街长约400,呈S型,两旁建筑是清一色的南洋骑楼,充满异国风情。铺前老街骑楼的一楼大多做为铺面在营业,二楼则大部分空置,总体来说铺前老街已有些冷清了,虽说铺前港还是海南进出口货物装卸码头,但毕竟不比历史上辉煌,随着物流和人流的减少,老街的人气已风光不在,倒是那斑驳的墙壁仿佛还在向路人倾诉着那往昔的荣耀。
铺前的骑楼,多数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仍然不失其高贵典雅、雍容大度的风格。虽然只有两层,但显得高耸挺拔。楼顶的拱门雕花,样式不尽相同,充满异域风情,优美从容。最可贵的是,骑楼前面突出的长廊,由于是一间接一间连接起来,中间全无空隙,使得行人免除日晒雨淋。这种设计既符合热带多雨暴晒的气候特点,也体现出了良好的人文关怀。这骑楼,是由闯南洋的海南人回来建造的,体现了南洋文化对海南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建筑,包围式的自我封闭性的形式多,而这种开放式的相互连接性的建筑,体现出来了一种新的人文精神在海南的成长和发展。
在清末民初建造的这一批骑楼,恰恰反映了外来文化对中华传统文明的影响和改造。面对大海,率先走出国门的海南人,得风气之先,自然成为了清末民初的弄潮儿。在民国的历史上,活跃着一批海南人,其原因,在铺前的老街上,就可以找得到答案了。
南洋风情的骑楼建筑令人充满想象和好奇,静静地站在老街看着这一栋栋历经沧桑的骑楼,时光仿佛停留在那久远的年代。
这里的文昌孔庙很特别,是中国惟一一座不朝南开大门的孔庙,据说是因为老文昌人曾经立誓:若文昌未出状元,孔庙就不开大门。文昌一直没有状元,孔庙就至今没有大门,只有一左一右两个侧门。
    文昌孔庙也称文昌学宫,座落在文昌市文城镇文东里20号。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明洪武八年(1375年)迁于今址重建,后经明清两代多次重修,是海南省保存得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被誉为“海南第一庙”,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庙平面布局严谨,左右对称,有大殿、庑堂、斋舍、门楼共37间。庭院宽广,占地面积共3300平方米。前庭中轴线上布有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和温文尔雅的孔子全身塑像。桥边一古井,名曰“圣泉”,泉水清甜,数百年从未干涸。后院主建筑为大成门和大成殿,大成殿属框架式木结构,重檐歇顶,古朴庄重。殿内存有清代康熙皇帝玺印的“德齐帱载”、光绪皇帝玺印的“圣协时中”等四块涂金描红的巨匾,赫然悬挂殿中。正殿设有孔子神龛、神像、神案、神位。左右两侧为四配十二哲之神位。
文庙内诸多建筑上雕刻的花草、鸟兽、历史人物千姿百态,堪称杰作。后院两旁的庑殿内,新近还增添了孔子箴言和名家书画、山东曲阜孔庙、孔府、北京孔庙孔子72弟子图谱展览。
文昌约亭又名饯别纪念亭,位于文昌市东路镇约亭管理区。是为纪念明代海南名臣邢宥和邱浚送别的深厚友谊与高尚情怀而建。
邢宥,字克宽,号湄丘,明代进士,文昌市文教镇水吼村人,曾官任都御史等职,是一位廉明公正的清官。邢宥曾与邱浚曾经同朝为官,政绩显赫,名隆京师。邱浚,字仲源,号琼台,谥文庄,琼山府城朱桔里人,明代进士,曾官任礼部、户部尚书,是明代著名的文史学家,经济学家与政治家。邢宥和邱浚同生琼州,称兄道弟,情如手足。他们在明代政坛上与晚些时期的海瑞被誉为琼州的“一鼎三足”。
邢宥先诏准致仕,隐居家乡文昌。邱浚于明成代六年(1470年)因生母逝世从京师返琼奔丧,守孝三年。期间曾多次到水吼村探望已致仕的贤兄邢宥,邢宥也每每极情相送。邱浚守孝期满还朝时最后一次与邢宥道别。这次邢宥送别邱浚一直到琼文两地交界处的葫芦铺(今大致坡墟),设酒送行。邱浚遂以诗相赠:
与君相送到葫芦,
酒在葫芦不用沽。
共饮一杯辞别去,
君行西去故人无。
四年之后, 邢公去世,邱浚令长子邱敦安到邢家拜祭邢公,并亲自撰写墓志铭。后来,邱浚从京城告假归里,曾在葫芦铺举行衣锦盛会,纪念他俩的友谊。从此,葫芦铺(即今约亭)便成为人们传颂邢、邱二人友谊的纪念地。
三百多年后,人民为了纪念丘、邢这两位先贤的情谊,便在琼文官道旁的葫芦铺左侧造起了一座石亭,分别雕刻了两公的石像,题刻了饯别诗碑。清末邑人在今址建石亭,故名。原亭毁。民国22年(1933)文昌县政府重修,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琉璃瓦构件。占地0.025公顷。坐东朝西。亭高9米,呈八角形,攒尖二重飞檐,亭上立亭,置葫芦顶。亭基高0.4米,直径7米,共8柱,分内外两圈,置栏杆。亭前建一座三间单层牌门(正门朝北),宽5.8米,高4.5米,深2.1米,从牌门至亭台约三十米。亭内原有丘、邢2公浮雕像,今仅存1像。亭前置清末优贡王国宪建亭序文碑刻。有一长24.5米、宽2米的水泥通道至山门。山门为牌楼式建筑,通宽三开间5.7米。亭前还保存一建亭碑,碑文是清末优贡王国宪撰写的。此碑文现移于大致坡镇府。1992年由琼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还张云逸将军纪念馆,位于文昌市文昌市文城镇文清大道东侧,文昌中学南面。1992年为纪念张云逸将军诞辰100周年而建。
张云逸(1892~1974 海南文昌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军事家,参加过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万里长征,与邓小平一起指挥百色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八大中央委员、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等职。他戎马生涯一生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741119在北京病逝,终年82岁。
纪念馆坐东朝西,高8,宽12,顶分双层,饰碧绿色琉璃瓦。门楣正中镌刻聂荣臻题的“张云逸将军纪念馆”8个金色大字。大门和陈列室中间是张云逸全身铜像,总高8,传神的形象尽其大将风采。基座上面镌刻着彭真题写的”张云逸大将”5个金字。铜像后面陈列展出史料照片、图表、绘画书稿等实物,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张云逸光辉战斗的一生。整个纪念馆自成一体,布局严谨,馆内绿草如茵,花木扶疏,环境幽雅。
位于文昌县北端的铺前镇,隔海与大陆相望,由木兰头、木兰湾和30平立公里的宽阔腹地组成,与七星岭相连,与海口市海上直线距离49公里,陆路距离90公里。
   从清澜港乘船过渡即到东郊镇海滨,那是海南著名景区之一。这里椰树成片,椰姿百态,有红椰、青椰、良种矮椰、高椰、水椰等品种,共50多万株。当地农民能徒手飞快地爬上20多米高的椰树,摘下椰果。椰子水被当地农民称为天水,清甜甘美,含有多种有益元素。
文昌市椰子大观园是农业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在原有椰子种质资源库的基础上改建而成,毗邻海南著名风景区东郊椰林。园区始建于1980年,占地面积54.4公顷,是以椰林为主体背景,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具有浓郁椰子文化特色的生态景区。园区分为解说中心区、椰林观赏区、棕榈观赏区、园艺观赏区、湖滨休闲区、产品开发区和科技研发区七大功能区。汇集200多种棕榈植物和130多种海南特色树种,是我国目前棕榈植物品种保存最多的植物园区;园区充分挖掘丰富的椰乡文化内涵,集中展示了椰子的饮食文化、产品文化、历史文化和精神文化。园内椰林葱郁,花繁叶茂,鸟语花香,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乐而忘返。
位于文昌河、文教河和横山河等八条大小河流入清澜港北侧汇合处的八门湾红树林,则以该湾四面滩涂为中心,幅射文昌河、文教河等河流上游数公里,其范围包括文城、清澜、土宛、东阁、东郊、文教等六个镇接连八门湾之区域,面积达三万亩。
八门湾红树林与东寨港红树林是海南省两处著名的红树林景观,有“海上森林公园”之美称。八门湾红树林现有十八个科三十分洋个树备战,占目前全世界红树品种八十一种的百分四十,是我国红树品种最多的地方。
八门湾红树林风光旖旎,千姿百态。每当海水退潮时,可看见那些红树卷曲的树干和交错的地面根,挽手挨肩而立。有一种红树四周都长着数十条扭曲的根,伸出一米方圆而交叉插入淤泥中,形似鸡笼,当地人叫做“鸡笼罩”。每当海水涨潮时密密匝匝的红树林,飘飘逸逸、潇潇洒洒的在绿色的海水中时露时现,甚至沉没于水底。
在八门湾中浏览红树林的同时,还可在林中观鸟,或是垂钓,或是捉蟹,或是欣赏八门湾四周岸上那葱茏翠绿的椰林,其情趣可谓“独此一处”。
在文昌市翁田、龙马正东海上的几个小岛,文昌渔民称为“七洲峙”,自古名列文昌八景之一,远观近览均奇特秀丽。
所说翁田镇与龙马乡交界的河门、白坪一带海滩,距七洲列岛仅十余海里,晴朗之时,在海滩或岸岗上遥观七洲列岛的三景,具有一种回味无穷的乐趣。
辞别文昌,却留下了对文昌的记忆。这是一个很有文化内涵的文化之城。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