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7月13日星期日

南宋御街和临安“宋体”字

走读中国050

20147月,我带着小外孙去杭州旅游度假,下榻在南宋御街,酒店门前的“宋体字”建筑小景和中国印刷史简介,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们在日常的电脑文案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词:“宋体”或“仿宋体”。“宋体”或“仿宋体”的含义,自然都和宋代有关,也和杭州有关。
自从有了毕昇发明的活字,宋代的印刷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而毕昇就是杭州人。沈括《梦溪笔谈》记载了活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印书时,在一块铁板上敷以松脂,再在铁板上放一铁框,把活字排在框内,这样就可以用来印书了。
两宋时期,中国印刷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书坊刻书遍布全国,而杭州的书坊最为集中,最为有名的也就是“武林书肆”。南宋定都之后,杭州的书坊,更是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一时有“今天下印书,以杭州为上”之说。在中国历史上杭州有很多个名字,比如也曾经叫过武林,后来在中国的图书出版业中,也就有了“武林书肆”的叫法。
临安的印刷风行一时,成了直至今日在中国雕版印刷史上的精品,直至后人难以超越。印刷术的发展,对于宋代的文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400年后的欧洲,直至1439年才在德国的古登堡发明了用金属做的活字印刷。
两宋时代那些用传统方式坊刻的图书,也就是所谓的宋版书,大都是善本、孤本,往往就是著名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宋代刻书业的兴盛有多种原因。一是浙江一带都是中国著名的毛竹产地,竹子是当时最好的造纸材料,洁白如玉,而且非常笔挺。新安江有一种特殊的木头叫梓木,这个木头又是雕版印刷最好的物料,不崩不裂,润而不发,吃墨上水。二是皇家的重视。宋徽宗对文化的崇尚有口皆碑,他的瘦金体,连初学书法的人也一认便知。其后的高宗赵构,虽经南渡,却依旧延续了对于文化的痴迷。杭州碑林里今天还完好保存的碑刻中,赵构所书写的四书五经,便能体现他极深的造诣。
临安刻书的盛行,助长了读书的风气。据记载,两宋时期的书院,总共三百九十七所,百分之八十则建于南宋。除了书院之外,还涌现出了大量的官办的学校和民间的私塾。而在南宋临安的里巷中,到处都可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两宋时期琅琅的读书声,也许是用杭州官话来读的。因为杭州话是一种官话,和周边萧山等地很不一样。当年临安城内人人以能说官话为荣,流传下来,杭州官话就成了吴语区内的语言孤岛,也是宋室南渡时的官话明证。
今人游览杭州一般会去南宋御街转一圈,但留意杭州和南宋历史者,不妨留意一下那里的“宋体字”建筑小景,对中国印刷史有些许了解,也是一种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缅怀。
2014-7-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