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或傍晚,我都要去高楼屋顶空中花园当一会城市农夫,为花木果蔬浇水、修枝、除草,我总会感到我距离天空很近,阳光总是与我在一起,晨起的朝阳,西下的晚霞,生活阅历告诉我,只要跟阳光生活在一起,日子就不会霉变,心情就特别舒畅。
我总喜欢拍摄东升的红日,灿烂的夕阳。东望能看到起飞的飞机,西眺能见到黄浦江畔林立的高楼大厦还有东方明珠,这就是我的屋顶花园的最佳景色。
谁都喜欢阳光生活,可阳光是什么?却不见得人人都能讲得清楚。
《列子·汤问》说:“阳光炽烈,坚冰立散。”《后汉书·桓帝纪》又云:“闲者,日食毁缺,阳光晦暗,朕祗惧潜思,匪遑启处。”
读宋之杨万里的《小憩揭家冈谛观桐阴》诗:“仰看阳光只见空,不如影里看梧桐。”我总会感受到一轮红日吊在苍穹上空,橘红的阳光洒满整个世界,也照亮了我的生活。
按照天文学的名词的解释,阳光是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经过很长的距离射向地球,再经大气层过滤后到地面,它的可见光谱段能量分布均匀,所以是白光。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我喜欢摄影,摄影就是光影艺术。因为光源色是影响并决定物体色彩的重要因素。早在1666年,英国的科学家萨克·牛顿做了人类首次用三棱镜分离太阳光束的色散实验,并由此证明,太阳的白光是由各种色光组合而成。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变得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当光线随时间的推移以及天气发生变化时,都会直接影响物象的色彩,但光线却又触及不到。光线的取舍,也决定了摄影取像的好坏。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正是由于太阳光的照耀,才使地面富有生气;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生生不息。摄影爱好者,没有不拍摄阳光美景的。但作为被拍摄者,你的表情、神态是否阳光呢?那就是一种气质的再现拷贝了。
太阳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目前,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上世纪70年代,气象观测站增多了,人们发现撒哈拉大沙漠东部阳光最多,那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43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光辉灿烂的阳光。撒哈拉大沙漠东部为什么日照会如此之多呢?因为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能遮住阳光的云层;加上这里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因而成了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
当我游历浙江温岭时,曾专程去了石塘镇。听说,2000年1月1日6时46分 ,当一线太阳光刚露出海面时,温岭市石塘镇海边的各个山头上顿时欢声雷动,响彻云霄。中国2000年委员会副主任王宜在石塘千丈崖中国千年曙光碑前于同时间向全世界宣布:“新千年中国大陆第一道阳光到达浙江温岭石塘!”
人们喜欢阳光生活,也兴起了流行的日光浴。日光浴,俗称晒太阳,是一种借助阳光来健肤治病的自然疗法。据有关专家说,人的细菌感染,先从皮肤开始,经常接受日光浴,可以有效杀灭细菌或对细菌起抑制作用。也许说起日光浴,谁都知道这是与阳光的直接亲密接触。
但你知道闪电之光是怎么回事吗?《礼记·月令》云“雷乃发声,始电。” 唐孔颖达疏:“云始电者,电是阳光,阳微则光不见,此月阳气渐盛,以击於阴,其光乃见,故云始电。” 可见闪电也是阳光,只不过是“阳微则光不见”而已。
月光是从月球照射到地球的光线,但是这些光线也并非发源于月球,实际上也是源自太阳的阳光。但是,月球并不是像镜子一样的反射阳光,而只是将照射在表面的部分阳光散射回太空。
那么阳光到底是什么?唐代刘禹锡的《观市》说:“交易而退,阳光西徂。”
唐柳宗元的《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诗:“阳光竟四溟,敲石安所施。”这些原注只有一种解释:“阳光,谓日。”
我却还有一种理解,阳光可指性格,积极向上、乐观开朗、活泼而有朝气。这就是阳光心态。
健康、热情、开朗,我很阳光,因为我坚信:只要跟阳光生活在一起,我永远没有烦恼和孤独,我的快乐源自阳光的幅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