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1月12日星期一

弥勒、韦驮和黔明古寺

爽爽的贵阳49

游历贵阳市中心,可以看到一座黔明古寺,古寺位于南明河畔、阳明路,坐北朝南,现存山门、影壁、大雄宝殿、观音阁、藏经楼及客堂、斋堂等建筑,占地3000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之一的大雄宝殿为三开间单檐歇山琉璃,内供释迦等塑像,外墙张贴《佛祖故事》连环画。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将弥勒和韦驮分别塑于影壁正、背面。
当我们参观游览各地的寺庙时,一进天王殿,总会看到笑口常开的大肚弥勒佛。在很多寺院里弥勒佛的身后面,都会有一个威风凛凛的韦驮将军。为什么要把韦驮将军安排在天王殿的背后,远远地面对大雄宝殿里的释伽牟尼佛呢?
这还得先从弥勒说起。弥勒总是作笑口常开大肚状,两侧配以“大肚能容天下事;开口笑劝世间人”对联。弥勒原为菩萨,从佛受记,将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
黔明寺中所奉弥勒为五代契比和尚形人谓其弥勒之化身。契比又号长汀子,五代后梁明州奉化(今属浙江)人,常以杖头挑背布袋入市乞讨,人称“布袋和尚”。
来历不详的布袋和尚,自称“契此”,总是笑口常开,蹙额大腹,经常佯狂疯颠,出语不定,就地而卧,随遇而安。他给人欢喜快活、逍遥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禅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资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布袋和尚一生奇事不胜枚举,高兴就卧在雪里,雪也不沾身;能够预卜吉凶和气候,天晴时,穿着高齿木屐,跑到桥上,竖膝而卧,雨天则穿上湿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灵验,被认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说:
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
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遥放旷,无拘无束的一生。
  布袋和尚随缘度众,处处显示禅机。据《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七记载,一次,有一位禅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从该僧背后摸了一下,禅师回头,和尚就说:“给我一文钱。”
禅师回答:“道得出,便给你一文钱。”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随后,布袋和尚唱颂道:
只个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灵物。
纵横妙用可怜生,一切不如心真实。
腾腾自在无所为,闲闲究竟出家儿。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见纤毫也大奇。
万法何殊心何异,何劳更用寻经义?
心王本自绝多知,智者只明无学地。
非圣非凡复若乎,不彊分别圣情孤。
无价心珠本圆净,凡是异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无量清高称道情。
携锦若登故国路,莫愁诸处不闻声。
  梁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岳林寺东廊下的一块磐石上,将入灭前,说了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安然坐化。
  至此,众人才知道行履疯颠的布袋和尚,原来就是弥勒菩萨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别州看见和尚仍背着布袋到处走,于是世人竞相描绘他的图像供奉在家中。据说,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保存在岳林寺大殿的东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门前就可看见笑意盈盈的弥勒菩萨,好像欢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游客。以下的诗偈,最能说明菩萨的满腔欢喜:
眼前都是有缘人,相见相亲,怎不满腔欢喜;
世上尽多难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间难忍之事;
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布袋和尚,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的和尚,是人们常常听说的都每个人由衷、尽兴、强烈笑的著名和尚。
  他的整个一生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信息,他的信条,他的经典。在日本,没有谁像布袋和尚那样被人在记忆中如此地尊敬。人们与这位在每一间屋子里陈设的布袋和尚塑像面前,感受到他发自内心的如此深刻笑的痕迹,他的笑驻留在每个听见笑声的人的心中,他的笑扣动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创造出了一种人类的共鸣。
  布袋,是独一无二的。在整个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养,每个人的心灵被可以被他的笑所净化,每个人都可以从他的笑容间感受到纯真的幸福。他的笑深不可知,却是人们心底鸣响的欢乐音乐。
但为什么会在影壁背面雕塑身着武将服、手持金刚杵的韦驮塑像?两书还有对联:“直对慈颜崇法化;横挥宝杵振禅宗。”
其实,韦驮在佛教中被视为护法天神,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
韦驮梵文:Veda。梵语音译又译为塞健陀或健陀,意译为阴天。他本是婆罗门的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大神将之一。 传说佛涅盘时,有一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这时韦驮急追取还,故为护打法神将,是“二十诸天”中第十二天。佛经中尊称他为护法韦驮尊天菩萨,简称韦驮菩萨。
韦驮的形象,一般是古代身披盔甲、手持宝杵(降魔杵)的武士。统领东,西,南三洲巡游护法事宜,保护出家人,护持佛法,故也有人将韦驮的形象,印在佛经与佛教典籍的末页,以此希望得到韦驮的护持。
韦驮直属于南方增长天王。他以神武勇猛冠于三十二将,因此常护卫于弥勒佛之身后。因此他的塑像,身穿甲胄,双手合十,横金刚杵于两腕,站在天王殿弥勒佛身后,面向释迦牟尼佛。
在中国佛教故事中,又有韦驮守护伽蓝的说法,所以建寺庙必奉韦驮为守护神,世称韦驮菩萨。塑像以左手握金刚杵拄地,右手插腰,左足略前,面向大雄宝殿,注视着出入宝殿的行人动向,十分威严。而在《封神演义》中,则把这位印度神将汉化了:据说他原来是大将韦护,惯用一根降魔杵,后来投奔西方,竟得以肉身成佛。
在中国佛教寺院一般将韦驮供奉在天王殿弥勒菩萨像后,面对释迦牟尼佛像。
有趣的是韦陀杵方向还有特殊的含义: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在我国佛教寺庙中供奉韦驮是自宋代开始的。唐代僧人道宣曾著《道宣律师天人感通传》等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天人(在天界居住的生命)来礼敬道宣,声言姓王名蟠,是南天韦将军下的使者,“将军事务极多,拥护三洲之佛法”。又据《法苑珠林》卷十云:“又有天人韦琨,亦是南天王八大将军一臣。四天王合有三十二将,斯人为首。生知聪慧,早离欲尘。清静梵行,修童真业。面受佛嘱,弘护在怀;周统三洲,住持为最。”据传,这就是中国佛寺把韦驮作为护法神而供奉的依据。
   黔明古寺大雄宝殿后方为三重檐八角攒尖琉璃顶观音阁,阁前“大悲阁”黑漆金匾为著名书法家、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生前所书,“誓愿宏深处处现身说法;慈悲广大时时救苦寻声”楹联为著名书法家、时任贵州省博物馆名誉馆长陈恒安生前所书。
观音阁前左右两厢分别为面阔三间、上下两层之客堂和斋堂。斋堂前檐悬挂巨型木鱼,长2米许。观音阁后方为三重檐歇山琉璃顶藏经楼,楼内庋藏佛教典籍和若干书画精品,具有重要文物价值。
黔明古寺自创建以来,中经咸同起义、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曾由寺庙变成祠堂,又由祠堂回归寺庙,并从普通佛寺一度变成研究场所,诚为非同寻常的宗教建筑。
解放后,寺内建筑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文革”中又遭严重损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落实党的宗教政策,政府先后拨款115.5万元对黔明古寺进行维修。“文革”后重修的主要建筑物有: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楼(一楼设玉佛殿兼做法堂)及斋堂、香厨及两厢僧等。
2006年国庆期间,黔明古寺历经近一年的修复后,正式对外重新开放。修复前的黔明古寺,地域狭小,占地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一到大型会期、节日,消防和安全隐患十分突出。修复后的黔明古寺占地面积达3210平方米,新建了寮房、偏殿、法堂、钟鼓楼、石山门,整个寺院布局合理,错落有致。
黔明古寺现是国务院首批公布全国142个重点寺院之一,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贵阳市佛协均设于寺内。
  如今的黔明古寺,顺阶而上,雕刻精美的石栏杆分列两旁,钟楼、鼓楼的钟鼓声给人以庄严、肃穆的震撼,大雄宝殿,大悲阁,藏经楼同处在一条中轴线上,雕龙刻凤,飞檐峭壁,气势壮观,工艺精美,两侧厢房有序排列,既保持了建筑之合理布局,又增加整体美感和实用性。
黔明古寺近年来接待来自港澳台的同胞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外国友人数百。该寺还经常举办大型的佛事活动,参加人数最多时达万余人。
2013-10-15波特兰先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