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爽的贵阳40
曾经读过刘春霖的甲秀楼长联,但对贵州历史地理了解不多,也曾对此联读不全,理解欠少。此行贵阳,一定要去甲秀楼一游,亲眼看看此长联之绝妙处何在。
行前作了备课,查阅了有相贵州历史文化资料,也去了黔岭、长坡岭及观山湖等处,对贵州历史地理概况有了些许见识。知晓自明清以来,贵阳甲秀楼便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处,登楼眺望,众山环抱,近者为观风台,林木茂蔚;远者为黔灵山,青山一发。栖霞、扶风、相宝、南岳诸峰,罗列左右,大好风光尽览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下视城郊,早午炊烟袅袅,数十万人家饭熟时。四时朝暮,风景无限,山城气象,历历可观。所以文人雅士题咏甚多。
甲秀楼美景就于眼前了。我站在刘春霖所撰长联前,细品,发现此联(字雨三,贵阳人,同治戊辰进士,官江西布政使)应是仿昆明大观楼长联所作。我曾游历过云南昆明,对大观楼长联印象深刻:
上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解释上联:
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小鸟和几抹灿烂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枉费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
解释下联:
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
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为孙髯(1685(乙丑年) —1774),字髯翁,号颐庵。云南昆明人,祖籍是陕西三原,幼时随父流落昆明。自幼聪颖好学,尤以诗文超群,幼时赴童试,因不愿受搜身之辱,愤然离去,从此不复参加科举,终生为一平民。他虽然没任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寻求根除昆明水患的良方。他虽是个诗赋名家,却不局限在艺术天地,还时时关心百姓的疾苦,为他们呼吁减租免税。他生活清苦,晚年不得不靠卖卜生活,有时还得断炊,但他坚毅乐观,傲然不屈,喜种梅花,自号“万树梅花一布衣”。他广交诗人墨客,常聚会于名胜古迹吟诗作赋,晚年寄迹昆明圆通山咒蛟台卜易为生,自号“咒蛟老人”,后因有子在弥勒经商,将他接去赡养,并在该县授徒,门墙桃李,一时称盛。病逝后就葬于弥勒。
孙髯一生勤于著述,曾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皆佚失。今仅有《永言堂诗文集》、《金沙诗草》等诗集,及《孙髯翁残抄本》和《滇南诗略》中收录的二十首。康熙年间,云南昆明大观楼建成。该楼西近华浦,濒临滇池草海北滨,遥对西山,凭栏远眺,青山绿水,烟鹭沙鸥,云鬟雾鬓,一时文人雅集,墨客登临,填词作诗,但无不是粉饰太平,为统治者歌功颂德。孙髯对此十分鄙薄,他慨然挥笔,写下题大观楼长联一副,长达180字,旷古未有,一声震动儒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古今第一长联”,“海内第一长联第一佳者”。
孙髯翁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他把正统皇朝看作是不长久的幻影,把帝王们的“伟烈丰功”看作是“苍烟落照”里的“断碣残碑”。在当时来讲,这是一种明显的叛逆思想,具有“ 犯上”的嫌疑, 必然为当权者及其帮凶所不容。
由于髯翁长联已广为流传,深得人心,他们又不敢公然撤消这副著名的长联,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办法,仿照孙髯翁的格式,另外又写了两副大观楼长联出来,企图通过改变其思想内涵,替代原有的长联,为封建统治者所用。但改来改去,总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话,与长联一道流传下来,反而扩大了髯翁长联的影响。
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全联180字,如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
现在再回看贵阳甲秀楼所撰长联,上下联概述了贵阳的地理形势及历史变迁。
上联原文:
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喜雄跨两游,支持岩疆半壁。恰好于矢碉隳,乌蒙箐扫,艰难缔造,装点成锦绣湖山。漫云筑国偏荒,莫与神州争胜概。
下联原文:
数千仞高临牛渚,永镇边隅,问谁双柱重镌,颓波挽住。忆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定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千秋。对此象岭霞生,螺峰云拥,缓步登临,领略些画阁烟景。恍觉蓬莱咫尺,拟邀仙侣话行踪。
有人以讹传讹,说甲秀楼长联字数超过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在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中也有此病垢。实际上两副对联一比对则清楚了,昆明大观楼长联共有216字,甲秀楼长联是174个字。
甲秀楼长联字数没有超越昆明大观楼长联,其实也没有超越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我去过成都,对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也有过走读经历。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为清•钟耘舫所撰,全联212字,长联附见如下。
上联:
几层楼独撑东面峰,统近水遥山,供张画谱。
聚葱岭雪,散白河烟,烘丹景霞,染青衣雾。
时而诗人吊古,时而猛士筹边。
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
对此茫茫,百感交集。笑憨蝴蝶,总贪送醉梦乡中。
试从绝顶高呼∶问问问,这半江月谁家之物?
下联:
千年事屡换西川局,尽鸿篇巨制,装演英雄。
跃岗上龙,殉坡前凤,卧关下虎,鸣井底蛙。
忽然铁马金戈,忽然银笙玉笛。
倒不若长歌短赋,抛撒些绮恨闲愁;曲槛回廊,消受得好风好雨。
嗟予蹙蹙,四海无归。跳死猢狲,终落在乾坤套里。
且向危楼俯首∶看看看,那一块云是我的天?
将中国著名的三大长联进行比较,仅从字数上对比,昆明大观楼长联216字,成都望江楼崇丽阁长联212字,甲秀楼长联174字。
我再将作者作一比较分析:
昆明大观楼长联作者孙髯翁终生为一平民。虽无一官半职,却关心国计民生。一生清苦,晚年不得不靠卖卜生活。他的长联大约写于公元1765年,当时官场腐败,民不聊生,诗人完全是有感而发,一气呵成;在写景的同时触景生情,抨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规律,埋有清王朝也必然如此的伏笔。
那么甲秀楼长联作者是谁?根本就没有定论。有说是刘韫良,有说是刘春霖,甚至连作者籍贯问题也有争论,一些文章认为,作者系贵阳人,一些人又认为是贵州安顺人。其实全是毫无定论的说法。刘春霖是清代最后一位状元,曾有出差云南一次的经历,却无到过贵州的记录,其生平著述中也无曾撰写甲秀楼长联的记载。
如果对甲秀楼长联作者是谁也弄不清,那就很难分析作者撰写此长联的动机及思想。
我之陋见,甲秀楼长联虽然有可圈可取之处,但不必夜郎自大,将其自誉为天下第一长联,更不要人云亦云,作秀乱炒作自己似乎还有点文化味。真正的文化人不是那么容易划上号的。
2013-10-5波特兰先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