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1月17日星期六

话说黔灵山弘福寺来历

爽爽的贵阳54
到贵阳一定要去黔灵山,黔灵山为黔南第一山。
到黔灵一定要去弘福寺,弘福禅寺缘结大西南。
为何弘福禅寺在滇黔川声名远扬?还得从赤松和尚说起,同时也将说及罗氏家族之功利圆满。
赤松和尚(16341706),法名道领,别号黔灵,赤松乃其字。赤松和尚原俗姓韩,名景琦。
赤松和尚于明崇祯七年(1634)四月二十四日出生在四川潼川东塔山青藤坝,在家排行第五。父中轩,母谢氏,为当地名门望族。
赤松六岁时,父亲见背,他便由哥哥抚养教育。幼年时的赤松已感到生灭无常,哀叹甚深。叔父见他家遭变故,又聪颖过人,便接入潼川城中,让他研习儒学。一年未满,时值明末战乱,兵戈纷扰,叔父就让他过继杜家为子。
不久,杜家避难入黔,家人为他议婚,希望他能走儒家科举道路,学而优则仕,将来能升官发财。赤松却执着不从,转慕佛教中不生不灭的哲理,誓愿修行,以探求人生究竟。
赤松因厌倦家居俗扰,于是与邻里袁氏子结伴,在息烽南望山结草为庵,念佛收心,修头陀苦行。将近百日,袁氏子不耐艰苦,私自奔回。赤松则更入深山大箐,继续修行,勤苦不懈,虽骨瘦如柴,形如非人,仍不改初衷。
赤松苦修年余,被跟随袁氏子找寻的父兄发现,他才被迫返
家。赤松返家后,依然茹素,不事家室,先定之亲,被他毅然退绝。家人见此,毫无办法,也就听任其出家。赤松从此遍参名师,开
始了自己漫长的学佛生涯。
赤松再度离家求法,初时曾混入外道,后来发觉外道并非正法,不是自己所求,便决定舍弃,更增加了寻访真善知识以求取正道的决心。果然稍后不久,他就欣逢善缘。在顺治十年(1653),赤松听说灵药慧宗由浙江天童山入黔弘法,就前往贵阳药王庙参谒。
灵药禅师(16041670)为密云大师得法弟子,一代宗门耆宿,长期活动于滇黔两地,法席颇盛,道声甚远,一生为接引他人说法不断,而又以为根本就了无一法。
灵药禅师在密云门下,工夫颇有得力处。至于法号灵药之得名,那是因为他曾主持药寮,凡经他治疗者,均无不痊愈的。
灵药禅师见赤松求道心切,对他说:“你年纪尚幼,求示什么呢?你既然已在外道,就将从前所学,一一说出,行好就是。”
赤松说:“我为探索生死事大,斋戒多年,若不受开导,将来如何懂得行事做人?”
灵药禅师见他心愿真切,答应了他的恳求,说道:“既为生死,那就要将万缘放下,参个万法归一,勿生二念,行到水清月明处,看一归何处”。于是灵药禅师替他披剃,取法名为道领。
赤松聆受灵药禅师诲示之后,生命开始展现新的修证进境,从此更以法器自任,勇猛精进,兢兢磨励,务求了明至圣之大道,证得生死之智慧,打开向上全悟之一路,不到“水清月明”之处,绝无任何人生之休歇。
灵药禅师滇中之游时,行前指示赤松以西识和尚为师。西识为灵药印证弟子,在贵阳白云寺开法。赤松在西识处,行住坐卧,语默忙闲,恒苦参“万法归一”话头,放舍无暇。
为进一步澄清生死疑情,彻底证知一念未生之前境界,赤松又前往云南五华山,再谒业师灵药禅师参学,苦究“万法归一”之旨。
经过三年修学,某日夜深危坐,灵药禅师问他:“你会老僧已有三载,所做工夫只是万法归一,此万法归一之一,是何境界”?
灵药禅师屡问,赤松俱不能对。
次晨灵药禅师告诫他说:“你若不精进,早悟解脱,稍有差错,丢失念头,岂不可惜青春光阴?”
赤松自此限定日程,誓愿不分昼夜,勇猛提究,必悟方休。
又精勤猛参半年,赤松始觉工夫凝成一片,荡逐不散,总是“万法归一之一是何境界”话头显前,将天地万物寂然悄然收归一处。
一天除夕晚上,赤松又危坐苦参,入定之后,即恍然感觉一阵真风,历历明明,空空荡荡,不出不入,自在快乐。突然爆竹骤响,灯花闪烁,赤松猛然惊觉,当下彻悟。原来生命本自圆满,天高海阔,水清月明,何来葛藤,何有遗阙?“万法归一”的去处,乃是“白云消散尽,明月一轮圆”的浑融境界,亦即杂念(白云)散尽,佛性(明月)呈现的美妙时节。
这一证悟,次日就得到灵药和尚的棒喝许可。从此赤松如卸重担,身心快畅,作事有主,无不自得;出生入死,任生任死,超生超死,无有毫发沾滞;而一切经论过阅,心中无不了然。
赤松尝有偈颂一首,自言其悟境云:
菩萨本来是圣贤,一任无差遍大千;
非笔非纸非人画,还从火内出金莲。
赤松既彻底了悟自心,廊清“万法归一”之旨,仍以“悟道容易守道难,守道容易了道难”自勉。他深知佛道玄远,妙义无穷,虽已知其入处,却不能轻易自足,若要真正圆满内在生命本来具足的果道,就应把证后修行与发心修行看成同样重要。于是他一瓢一笠,登山涉水,继续访求名宿,广参善知识。
赤松去了平越(今贵州福泉)谒见燕居禅师,燕居为入黔阐教高僧,他是破山嗣法弟子。于是众人皆劝赤松跟从燕居受学。
但赤松以“有业师在”为由而辞行。自此以后,赤松葛藤斩断,草衣木食,甘苦自乐。并依照业师西识和尚,开建了白云道场,早晚随众作务,虽灰头土面,心力憔瘁,亦不动声色,可谓日日劳作,日日修行,见性了悟与实践体证,二者圆融不二。
西识和尚感其护法勇猛,誉之为佛门颜回。一日与师阅《华严经》,至《如来观相品》如来与诸天子说法:“诸天子常闻天鼓之音,非从东方来,亦非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来,此天鼓之音不生不灭,如我说法亦复如是”云云,赤松猛觉全身幡然放下,物我打成一片,大悟从前所得,即是佛经宗旨。
赤松自思艰苦为僧,常理终非远大之所,于是又作一偈云:
做个朦胧且学痴,淘金岂假弄沙堆;
灰头土面思其日,温裕和光且待时。
远蹇纵能千处短,道圆终始一般齐;
何须说甚有无理,仍入寒炉拨死灰。
赤松得入此悟境,复飞锡游滇,欲再去求见灵药禅师。
赤松在途中谒灵隐禅师于募役司,即今关岭、柴云一带。灵隐禅师与赤松在山门下,二人问答深契,大得感应道交之趣。
留居月余后,赤松有《双师山紫云石室颂》云:
狮王独踞紫云霞,百兽潜踪畏爪牙;
此地窟深威自远,吼声一震彻天涯。
赤松辞别灵隐禅师后,又往云南天灵山重参灵药禅师,又屡有悟入之处,生命气象更加不同凡响。一年后才由滇返黔,又在灵隐禅师处受具足戒。这一年,赤松约三十岁。
从灵隐禅师受具足戒后,赤松复返回白云山数载,重与西识禅师共建白云寺,工毕即往遵义参谒敏树禅师。
敏树禅师为赤松同乡,亦得破山大师心印,乃留赤松住之。次日,赤松即呈上偈颂以求发明,欲亲承敏树禅师印证,并在敏树门下参悟数月,大得法门宗旨。
临别时,敏树禅师告诫他说:“老僧见汝有远大之器,此去深隐,不可轻举妄动,隐深缘熟,自有天龙推出,莫强为也。”
敏树禅师并为他书谒语付佛子,赤松得此受记,遂成为临济禅宗三十三代正宗传人。
赤松受敏树禅师付嘱,仍回白云寺习禅。他混俗和光,深隐不露。在康熙六年(1667),赤松忽然接到西竺禅师寄书,说都司张光
焕仰慕赤松高名,邀他请住贵阳药王庙寿世禅院。
赤松于是前往弘教说禅,时年三十四。贵州督抚司道俱临席听法,赤松一时声名大振黔中。
康熙八年,赤松决定于寿世禅院闭关,将历时三年韬光,了彻菩提。当千日期满之后,巡抚曹申吉率文武宰官居士千余人,共造法衣法被,迎请赤松出关。
赤松得诸檀越护法,乃结制传戒;期满解制,遂发愿纵情山水,另辟驻锡胜地,虽猿猱虎豹之处,亦敢有所不辞。
康熙十一年(1672)春,赤松偶策杖,来到了大罗木山考察。只见大罗木山层岫迭出,一径通幽,万峰环翠,中结平原,洞天福地,清雅绝伦,大有玄象之趣,洵为选佛之场。
大罗木山为业主罗妙德所有,罗妙德是黔之罗氏望族。罗妙德闻说赤松欲求驻锡胜地,发心喜舍,便动员黔省大小各宰官,慨然乐捐。 
在罗氏望族的支持下,赤松遂离城入山,在大罗木山剪土代茆,植树开径,营殿建楼,置田引水。沥胆披肝,艰苦备尝,终使昔日虎豹之宅,狐狸之居,变为贵州选佛之场,清净庄严之域。
由罗氏望族资助,并由黔省大小各宰官乐捐的巨刹建设,在大罗木山规模初备,建寺之山,取“黔省”之“黔”字,又取灵药禅师和灵隐禅师之“灵”字,即名曰“黔灵山”。
黔灵山新建之寺,因得力罗妙德之助,赤松便定名为“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求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 
黔灵山寺之开创,即始于此。
此后又经过三十年的擘划经营,黔灵山遂成为贵州第一名区。时人以为“遥映天童、曹溪、庐埠、嵩少,并传不朽;且上续鸡足、峨眉,直追西域,是又在嗣赤松之者”。
赤松亦有题壁诗二首,自述黔灵胜景:
青山隐隐白云横,一片闲花野色晴。
溪上数椽茅屋隐,绿阴清画有书声。
翠嶂清溪跨白牛,乐眠水草已忘忧。
横吹铁笛无腔调,水月松风一韵收。
自赤松在黔灵设教行化以来,各地衲子,无不闻风蝟结,一时道振滇黔,影响遍及整个西南。
康熙二十二年(1683),滇黔总督蔡毓荣、滇抚王继儒重修昆明五华寺,致书延松入滇悬额说法。赤松乃往滇阐扬佛法,并亲到九峰祭扫灵药大师塔。
赤松在云南期间,随缘接引化导,弘宣临济正脉,对当地禅风之重振,贡献颇为卓着。
康熙三十年,赤松又为法忘躯,不远万里,从巴蜀涉荆楚下江浙,礼普陀、太白,亲诣天童,扫密云大师塔,复由金陵达章贡,循彭蠡,遵鄂岳,溯沅江,西归黔省贵阳,并携回释藏全部,贮于弘福寺新落成之藏经楼。
此后赤松继续聚徒说法,培养大批僧伽,曾应监院鹤声之请,撰自赞诗总结一生云:
弱冠命薄离乡土,百折不回甘淡苦。
肉为亲恩割坏身,嫡传师业授心口。
法幢大竖老婆心,勤获常住如会祖。
正脉流通向谁说,回翔千载鹤声有。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七月十七日,赤松圆寂于弘福寺,世寿七十有三,僧腊五十四龄。金骨藏于寺后毗庐峰之塔中。
当年赤松建刹种种遗迹大多尚在,如今都已成为后人观瞻的著名景点。其中罗氏后人当不在少数。

    2013101波特兰先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