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故事[007]
在上海祝桥,浦东铁路不仅贯穿祝桥而且要在祝桥设一个站点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早在解放前,小火车就已在祝桥“呜呜”响起,祝桥是浦东名副其实的铁路之乡。对这一段历史,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可能还记得。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祝桥有过铁路,恐怕鲜为人知吧!
提起祝桥的铁路,还得从中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说起。
黄炎培(1878年~1965年)爱国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字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1902年应江南御试中举。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的斗争。辛亥革命后,历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省教育会副会长、省议会议员。1917年赴美国考察教育。回国后在上海创立中华职业教育社,任理事长。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参政员。1940年底参与筹组民主政团同盟。同年底发起筹建中国民主建国会,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1965年12月21日卒于北京。
1921年1月(民国10年1月),黄炎培与张志鹤、顾兰洲、陆莲溪等发起招股集资,组织上川交通公司。
民国13年10月,上川交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塘工善后局和川沙县交通局订立合同,租用上川县道(庆宁寺—川沙县城)铺设轻型钢轨,行驶铁道机车,取得专营权30年。并于次年10月,庆宁寺至龚家路段铺轨竣工通车。
上川路的建立,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川沙至上海浦西的交通一下子便捷起来。当时川沙以南小普陀、祝桥、南汇、大团一带旅客,都由上川公司租用民间小轮和自备客轮接送至川沙站乘小火车到达上海市区。
1934年5月,黄炎培同顾兰洲、凌云洲等人,亲自到祝桥镇考察祝桥建造铁路事宜。并分别与川沙县政府和南汇县政府订立合约,承租川钦县道和南川县道,11月,铁路由川沙向东延伸至钦塘,设小营房站。民国25年3月15日 ,铁路再由小营房向南展筑至祝桥镇,增设江镇、邓镇、祝桥站。至此,上川铁路贯通上海、川沙、南汇的祝桥3地,全长35.35公里。
祝桥段自朱家店至鸭滩渡长2.6公里,在祝桥集镇东市设有火车站。
老祝桥的人都知道,解放前,除祝桥集镇至钦公塘之间有几条砖路外,祝桥地区余皆泥路。南北干道以护塘为主,东西横路较多。交通主要以水路为主。自铁路修到祝桥以后,祝桥地区更加繁华热闹,一时商贾云集,群贤毕至。据《祝桥镇志》记载,当时祝桥“厂、坊、店及当铺、银楼达200多家,市场繁荣。仅次于周浦、惠南、新场、大团四大镇,并有小轮船往返于周边”,隐然有川沙以南交通枢纽之象。据记载,上川铁路每日乘客达千人,连许多在沪的外国人也三五结伴乘火车来浦东郊游,兴盛足见一斑。
上川铁路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浦东川沙尤其是祝桥地区的客货运输,促进并加快了上海现代文明向祝桥地区的传播和渗透,为祝桥的发展输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南汇,祝桥是南汇的铁路之乡是毋庸置疑的。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上川铁路陷入困境。侵华日军三次火烧祝桥镇,祝桥至江镇段的铁路被毁。另一种说法是,民国26年“八一三”事变后,上川公司以债务未清,将路产抵押给德商。第二年,当时政府以小火车私运军火为借口,逐走德人,收为“市营”。之后,江镇至祝桥7.51公里路轨、各种设备均被拆毁。后来,这段路被改成土公路。20世纪50年代,全段重新修筑,成为现川南奉公路的一部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