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9月5日星期六

质疑媒体报道的美国人“重男轻女论”



记得2011-07-07,上海文汇报刊登了一篇报道《美国人为什么也重男轻女》,网络上开始下载流传。
报道说:“一项最新调查表明:如果让一个美国家庭选择生男还是生女,当事人可能更倾向于要一个男孩子。盖洛普民调机构就这个问题抽样调查了1020个美国成年人。询问他们‘如果只要一个小孩,是要男孩还是要女孩?’结果是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更愿意要一个男孩,只有28%的受访者表示愿意要一个女孩,其余的表示对于男孩女孩没有特别偏好,或者说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调查表明的另一个现象是:男性更偏好要男孩,49%的男性表示他们想要一个儿子,只有22%的男性偏好女儿。相反,女性对于生男生女并没有偏好,31%的女性喜欢男孩,32%的女性喜欢女孩。调查结果显示:美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18岁到29岁)更喜欢男孩,其中54%喜欢小男孩,27%喜欢小女孩,然而这个差距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下降。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在该项调查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高中学历或者更低学历的人群中,44%喜欢男孩,25%喜欢女孩,但是拥有研究生学历的人在生男生女问题上就不存在偏向性。”
也许这则消息是有来源的。问题是记者接下去的评论,显得十分荒唐。
文章说:“对于美国人为什么偏好要个男孩,研究人员表示也不清楚个中原因。事实是,在美国男性往往比女性赚得更多,或许这造成一种思维定势生一个儿子更能保证家庭财政的稳定。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美国人认为生女儿的社会风险比较大,比如一旦女儿未婚先孕的话,这在美国人看来是个很严重的家庭问题。另外,在生育的经济效用、保险效用、长期维持家庭地位效用、家庭继嗣和姓氏传递效用,以及父母获得的社会评价效用等方面,美国人并没有‘女儿无法替代儿子所起作用’的传统观念。”
这样的评论,符合事实吗?
那是在用中国的传统观念来解读美国人的家庭观。美国人有很优越的养老保险制度,美国人也从来没有“养儿防老”的说法。美国孩子自小就独立性很强,基本上18岁就开始独立生活了。记者的“事实”是如何得出的?
现代美国人的主流家庭观念是什么?那就是基于平等的爱。
和中国相比,美国的夫妻之爱更平等。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男女平等的观念就在美国深入人心了。在家庭生活中,共同承担义务、平等分担家务是基本的共识,在美国根本没有大男人主义这一说,妻子做饭了,那丈夫肯定洗碗。一到下班时间,美国男人就会匆匆赶去接孩子了;在公园,左托右抱领着孩子的,多数也都是爸爸;在餐厅,也常常可以看到丈夫为妻子挪开落座的凳子、挂好脱下的外套。
中国人一谈到夫妻关系,热点话题往往是美国的离婚率高。据统计,美国初婚的夫妻,有近一半要以离婚收场,再婚之后分道扬镳的比率则更高。离婚率高是不争的事实,但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和平等相爱也有关系。
由于美国男女双方各自独立,婚姻少了很多社会压力和经济约束,家庭承载的更多的是情感交流的功能,而不是物质、门第、道德或者纯粹的传宗接代。双方只因相爱而结婚,一旦爱情丧失,双方都要“离”。
中国的二奶现象和婚外情早已经不是新闻了。但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每年的民调都持续表明,有90%左右的美国人认为婚外情是错误的,并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这种行为不应该被容忍。换句话说,美国人对婚外情的容忍度很低,更别提正式的“二奶”和“小三”了。加上离婚程序相当简单,所以朝三暮四、见异思迁的行为一旦曝光,双方可能很快一拍两散。
因此,离婚率高并不能代表美国人的家庭观念淡薄。相反,美国人的家庭观念,会令以家庭至上自居的中国人汗颜。在美国,不仅妻子爱家顾家,丈夫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家庭和事业发生冲突时,无论是因为晋升,还是求学,如果要抛妻离子、两地分居,多数男性会毫不犹豫地首选家庭。因果关系很清楚:家庭好了,工作才能好;工作好了,家庭却未必好。
事实上,整个美国社会都推崇家庭的重要性。大大小小的美国选举,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几乎每一个候选人,都要大打家庭牌。一个男人,如果不爱家,是绝对得不到选民支持的。背后的逻辑也很简单:一个不爱家的人,何以爱天下?此外,企业的许多制度规定也为保障家庭让路。例如,为了让员工能够兼顾家庭,多数公司的工作时间极为弹性,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下班很常见。
据国家民政局统计:中国人每天有5000对夫妇离婚。中国人的家庭观又怎么说呢?
令人发怵地是这篇报道还别出心裁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美国人在生男生女的问题上更偏好要个儿子,可能还有其他原因。一个有趣的暗示是,据美国一项研究称,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成为雷击的对象。统计数据显示,从19952008年间,美国共有648人因遭雷击而丧命,其中82%的遇难者都是男性。以发生时间分布来看,周日发生的雷击致死事件概率比平时高出24%。此外,每年7月是发生雷击事件的高峰期。研究人员总结说,在7月份冒雨到佛罗里达州的山顶上挥杆打高尔夫球的男性,等于是去和雷神打交道。这样看来,多生几个儿子以备保险,不是也有必要吗?”
这样的评论不只是误导读者走入思考怪圈,而且是用无知来影响舆论的正确引导。党报记者、编辑的不负责任,使多少人还会相信舆论的准确性?这位实习记者和责任编辑去过美国采访调查吗?是否根据自己经过实地深入调查后的第一手资料撰写的报道?不得而知。
胡诌新闻是丧失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舆论有监督权,人民也应该有监督舆论是否客观公正报道的权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