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7月28日星期二

我想了解一个真实的美国



正在崛起的中国,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美国产生了一种向往,尤其是年轻一代的中国青年,对美国的现代化与由此造就的美国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些达官贵人,更是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子女,移民到这个国家。但我对美国的理解和认识,却深深地打上了国家烙印。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去评价西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就好像西方人评说东方人,必然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难道东西方之间就没有共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东西方的哲学家们究竟在干什么?
在同一个世界里,我们应能找到一个人类共同的价值理念,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应成为地球村的平等公民。我们要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个世界不属于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民族,应当属于世界公民。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发展中大国,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几乎包涵了东方文化的全部精华;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经济强国,但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美国精神,美国精神又几乎融入了西方文化的全部精髓。中美文化的融合将代表着东西方文化的融合。那么,这样的融合,有否可能?融合点又在哪里?这是我每次赴美的考察重点。首先,我将用公正、公平的心态,而不是用偏激的狭隘的民族情绪去说三道四。其次,我也不会再人云皆云地去俯首听命于那些说教,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再次,我是用自己的方式去记录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那只属于我自己的观点。
我的赴美旅行并非是走马观花,而是为了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是一次次中国式的哥伦布探险。哥伦布的收获是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为后人创造了一个神奇的国家和缔造了一个美利坚民族;我的收获将是努力去发现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点,为缔造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和谐世界去探索一条共同的通道。
为了和平远征,我必然要清理我以往对美国的认识。我不能也不会抱着偏见去影响我的思索。
听说美国,那是在童年。那时,我总会用学到的中国词汇“美丽”、“美好”、“美妙”等,去形容这个远在太平洋西岸的国家。对这个国家的名字产生一种好奇心。就像很多人看到我的名字时,总会问我:“你为什么叫‘沈阳’?”我会告诉他,因为我出生在沈阳。
美国的英语全称是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严格说,美国的国名与“美丽”、“美好”、“美妙”并无关联。我不知是哪位翻译家为美国起了一个这么诱人的中国译名。
狠说美国,那是在青少年时代。我接受课本上、报刊和电视广播中的广泛宣传教育,对这个早在清政府时期就作为“八国联军”之一,曾经侵略中国的美帝国主义国家,始终就怀有深刻的敌意。“打倒美帝国主义”成了中国最响亮的口号,我是在中国口号声中长大的一代人。
话说美国,那是中美建交之后的事,尤其是中国的改革开放,西风渐进,“美帝国主义”的提法已从所有媒体中被无声无息地删除了。人到中年,对美国的认识,也随之改变了。尤其是那些专家学者教授们,都在大谈美国的经验。声势浩大的“反自由化运动”,并没有将美国的地位从中国人的心中一夜抹杀掉。所能看到听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官员到美国学习考察。理由很简单:不懂得什么是资本主义,就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代替了“资本主义”,华尔街成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楷模。关于论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书刊、讲稿,一夜间就可换几个版本,马列主义经济学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已经没有听说谁还在读《资本论》了,家中的那套《资本论》也已经尘封了几十年,再也没去翻一番。
近说美国,那是最近的事。八0后的代沟,使我接受了女儿去美国发展的现实。我不可能在过了五年的时间后,还不到美国去探望自己的女儿。我利用到美国探亲,看望女儿的机会,终于将世界头号帝国主义的土地踩在了脚下。我到美国之际,号称全球霸主的美国正面临着一场震惊世界的华尔街金融风暴、象驴之争的美国大选正牵动着这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关注目光。美国怎么了?美国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我决定用眼用脑用心去那里亲自看一看、听一听、想一想,我已不再有童年时代的幼稚、青少年时代的狂燥、中年时代的疑惑,已过知天命之人,不会再盲从、盲听、盲思。
我决心用一个作家的眼光透视美利坚民族,用一个摄影家的镜头捕捉对这个国家的印象,用一个民间文艺家的视觉去了解这个国家的民俗、民风。我更希望走进普通美国人的生活,观察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历经半个世纪的人生感悟,我已不再轻信那些一面倒的跟风传闻。
短暂的时光,就能让我横跨北太平洋和白令海,我匆匆地沿着太平洋西北岸,绕一个来回,也会使自己对美国、对中国的认识,有了新的提升。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制度、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普通老百姓的愿望,都希望普世大爱,国富民强。
民风体现一个民族的精神,民声反映一个国家的荣辱,民粹代表一个时代的民意。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中美两国人民正在太平洋上构架一座交流互信的桥梁,一桥横跨东西,友谊不分南北。但不同文化带来的差异,还影响着太平洋彼岸间的交流与融合。
一百多年的历史已然证明:美国 “利益均沾”的强权政治没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独立自主的国策也不可能全盘照搬西方。美国钥匙打不开中国锁,中国钥匙也难启美国锁。中美友谊的大门,应是平等对开的。
我们要客观真诚地向世界说明中国,也要客观公正地向中国介绍美国。只有站在地球仪旁去共同思考,才能使东西方世界的距离日渐缩短。
中华民族和美利坚民族,从历史的跨度考察,一个是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一个是崛起才二百多年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包容了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价值观。但从人文的角度分析,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应该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未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