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5月23日星期六

《话说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编后小述

《话说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编后


我的《话说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小册子,终于杀青了。全书约五万字。这是我在研究中国朝贡制度和中国贡品文化时,涉及到朝贡礼仪研究时的读史笔记整理。有些内容彼有重复,但为了论述和查阅方便,我没有刻意去删节。
中国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过去。应当说,中华民族的历史掀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的活动,伴随着原始宗教而产生了。如何正确地读懂中国的礼仪文化呢?
我对中国礼仪制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始明白礼仪文化的背后其实就是政治。本书共分为五个章节,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礼仪制度和礼仪文化作一次解剖式地分析。
第一章《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分析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发展脉络、中国古代礼仪的基本内容和中国礼仪文化的常用词语。
中国的礼仪制度其实是为着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的三大关系而制定出来的。更其后扩展而为吉、凶、军、宾、嘉的各种仪制。
始于周代的祭天也叫郊祭,冬至之日在国都南郊圜丘举行。古人首先重视的是实体崇拜,对天的崇拜还体现在对月亮的崇拜及对星星的崇拜。所有这些具体崇拜,在达到一定数量之后,才抽象为对天的崇拜。
周代人崇拜天,是从殷代出现“帝”崇拜发展而来的,最高统治者为天子,君权神授,祭天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因此,祭天盛行到清代才宣告结束。
夏至是祭地之日,礼仪与祭天大致相同。
汉代称地神为地母,说她是赐福人类的女神,也叫社神。最早祭地是以血祭祀。
汉代以后,不宜动土的风水信仰盛行。祭地礼仪还有祭山川、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
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
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汉魏以后,以周公为先圣,孔子为先师;唐代尊孔子为先圣,颜回为先师。
唐宋以后一直沿用“释奠”礼(设荐俎馔酌而祭,有音乐没有尸),作为学礼,也作为祭孔礼。
南北朝时,每年春秋两次行释奠礼,各地郡学也设孔、颜之庙。
明代称孔子为“至圣先师”。
清代,盛京(辽宁沈阳)设有孔庙,定都北京后,以京师国子监为太学,立文庙,孔子称“大成至圣文宣先师”。曲阜的庙制、祭器、乐器及礼仪以北京太学为准式。乡饮酒礼是祭祀先师先圣的产物。
第二章《中国古代五礼文化的内涵与意蕴》主要简说了中国的邦国吉礼、亲民嘉礼、乡饮酒礼。
第三章《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与政治礼仪》是本书的重点部分,着重讲述了中国礼乐文化为朝贡制度拟定了基本政体框架、“礼乐精神”的政治与文化意涵、古代中国等级森严的政治礼仪、 臣服中国皇帝的外交朝贡礼仪。
由儒家学者整理成书的礼学专著“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录、保存了许多周代的礼仪。在汉以后二千多年中,它们一直是国家制定礼仪制度的经典著作,因此被称为“礼经”。
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其实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如下级向上级拜见时要行拜见礼,官员之间行揖拜礼,公、侯、驸马相见行两拜礼,下级居西先行拜礼,上级居东答拜。平民相见,依长幼行礼,幼者施礼。外别行四拜礼,近别行揖礼。 军队中也要行军礼,包括征伐、征税、狩猎、营建等。
朝仪,则是古代帝王临朝的典礼。按规定:天子面向南,三公面向北以东为上,孤面向东以北为上,卿大夫面向西以北为上,王族在路门右侧,面向南以东为上,大仆大右及大仆的属官在路门左侧,面向南以西为上。朝仪之位已定,天子和臣子行揖礼,礼毕退朝。后世也称人臣朝君之礼仪为“朝仪”。
朝聘是古代宾礼之一。为诸侯定期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有三种形式: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小聘”;每隔三年派卿朝见天子为“大聘”;每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朝”。
朝觐则是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子,合称为朝觐。
中国古代在没有发明凳子前是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为了体现等级,古时官场的座次也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
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中国古代华夏族很早就建立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夏朝、商朝、周朝在当时东亚所有民族中处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领先地位。
历代统治者把所有与之交往的异民族小国称之为藩属,附庸,长时期没有形成过与外国平等交往的概念。一直到乾隆年间,由于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坚持拒绝在觐(jin,朝见君主)见清帝时下跪.而代之以屈膝礼,才打破了这种明显不平等的局面。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宗亲制度与生活礼仪》,着重讲述了中国古代的一些民间生活礼仪、饮食礼仪、跪坐礼仪,也包括古代帝皇的大婚礼仪。
第五章《中国古代的人际称谓与自谦礼仪》则介绍了一些中国古代的常用称谓、尊称和谦称礼仪知识。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了解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仪文化,既看透了等级制的封建专制下的礼仪文化中的丑恶面,也看到了民族、民俗、民间礼仪文化中体现的优秀面,如何弘扬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其实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素质。

2011-10-15快乐老头沈阳写于上海恒易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