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

第四章第七节 倡导组织青少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吴稚晖



沈阳先生 撰稿

在中共党史上都记载了周恩来、朱德、李立三、聂荣臻、陈毅、邓小平等赴法勤工俭学的那些经历,但鲜为人知的是倡导组织青少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却是吴稚晖。
吴稚晖十分关心教育。民国建立后,他就中国传统教育的缺点,以及今后的教育目的、方针、作用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还发起俭学会,设立北京留法预备学校,倡导组织青少年赴法勤工俭学,将其新教育思想付诸实践。
1915年他与李石曾等发起勤工俭学运动;1917 年初在《中华新报》辟“ 客座谈话”专栏,介绍留学欧洲应具备的知识和外国风俗见闻。
1918年起,吴稚晖担任唐山路矿学校(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国文教员。30年代他曾评价在中国“真正能注重科学工程的学校,寥寥可数”,而其中就有北洋(天津大学),南洋和唐山,尤其是后者,“才可算得纯粹的一个科化的工校”,较前两者也“尤专精”。并且为唐院亲笔撰写了院歌。
吴稚晖致信胡适邀其来唐山交大演讲。胡适《追念吴稚晖先生》记述:“我同吴先生见面时很少。有一次,30多年前,他在唐山路矿学校教书,邀我去讲演。那一天,我住在教员宿舍里,同他联床,谈了好几个钟头。那是我同吴先生单独谈话最久的一次。”
1919 年初,吴稚晖与李石曾等发起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创办里昂中法大学并发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呼吁中国青年到海外以半工半读方式留学,5月首批学生90多人抵达法国。学生中就有周恩来李立三、聂荣臻、陈毅等。
1920-1922 年间筹建了中法里昂大学并出任校长;1925年又创办了海外补学校,为国民党要人子弟出国留学作准备。
但是在1921年秋天,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留学生为争夺里昂中法大学,与吴稚晖等闹起了矛盾,这些留法学生结果被押送回国。
吴稚晖早年还学习世界语,并在国内外刊物上竭力宣传推广。
19231925年吴稚晖曾与蔡元培共同创建北京世界语专门学校,并积极倡导注音识字运动。 
1924年,吴稚晖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粥会”。至今“中华粥会”仍在台湾运作,秉持着每月集会吃粥,以纪念吴稚晖。
吴稚晖抱着革命不是为做官,但仍十分关心国事。他的名言是: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所以,他以民国元勋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他以普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吴稚晖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前者有利于提高全国平民的识字能力和文化水平,后者培养了科学技术和政法人才,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人物都接受了他的教育和影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