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15日星期四

第四章第六节 中国最早力主推广汉语拼音的吴稚晖


沈阳先生 撰稿

吴稚晖走遍中国南北,到过英、德、法、日,深知汉语同文不同音,各地方言常令外地人无法听懂,而其文则因无注意,让人骓以学习。
1911年后,吴稚晖多从事新文化运动,提倡国语注音与国语运动。不过他积极投入的国语注音,说来一开始是为了自己不识字的妻子袁荣庆而发明,只是便于书信交流的“豆芽菜”文字,今称“注音符号”,仍于台湾及海外老华侨间通行。
早在1895年,他便草创了“豆芽字母”,与卢戆章的“第一快音新字”同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
吴稚晖认为,“无音可读”是汉字的一大缺点,如若能为汉字"娶一注音老婆",并把所注国音并入汉文内,在全国推广,不仅可弥补汉字的缺陷,且可便利平民,成为他们真正的“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吴稚晖在巴黎时期,他又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改革进行过研究。
19131月, 他担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并在该年2月召开的全国读音统一会会期中,用3个月时间,主持制定注意字母。
1916年在上海任《中华新报》主笔。191811月,教育部正式公布注音字母。发表《补救中国文字之方法》一文。
1917年在此基础上取6000余字编定《国音字典》,1918年出版。
1919年起,他主持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改为国语推行委会),提出在国推行注音符号的任务、方案、办法;修订标准音,审定《国音常用字沁》等多种国语书籍,颁为国家本;在各国立师范学校增设国语专修科,并出任上海国语师范学校校长,亲自在国语师资班兼课,以训练推行国语的人才;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一类的通谷教材,力图国语推行的通俗化、简易化、普及化。
吴稚晖以后仍继续关注这一工作。他以自己毕生精力轶珩国音统一工作,奠奠定了民国时期推“语同音”的基础。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