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2日星期五

第四章第二节(5) 汪精卫是孙中山打造“党军”的追梦人



 沈阳先生 撰稿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颂扬黄埔军校的辉煌历史时,总会将汪精卫扔到一边去,似乎蒋介石才是黄埔军校的真正缔造者。这是历史的真相吗?孙中山旨在“用党指挥枪”,建立自己的“党军”,汪精卫则是孙中山企图将黄埔军校打造成“党军”基地的忠实追梦人。
事实上在草创黄埔军校之前,孙中山正处于自身政治生命的低谷,他需要外界的奥援,包括后来被批判的英帝国,也曾是他赞扬的对象。直到苏联资助,才让原本已无政治前途的国民党,终于有了统一中国的潜质。
  1923221日,这对孙中山是重要的一天,他重新回到了广州。背叛并将他驱逐出广州的军事领袖陈炯明,这一次反被他赶跑了。广州东郊,旋即设立了大元帅府。
  这些年来,孙中山一直以大元帅自居,但他缺乏属于自己的部队。驱逐陈炯明,也是他的云南和广西雇佣军联合作战结果。他依赖雇佣军,但雇佣军并不完全听命于他。自从不再打算以议会民主的方式与执政者解决政治分歧后,不断革命的孙中山饱尝失败之苦,在整个中国的权力版图中,处于一个相当边缘的位置。他决意组建属于自己的嫡系子弟兵。
  孙中山重返广州后,滇军将领沈鸿英的背叛,为雇佣军的不可靠再添注脚。苏联专家的评估是,孙中山旗下各路联军的战斗力接近于零。这一年的冬天,不到200人组成的警卫团,成了孙中山唯一可以掌控的部队。和接下来将被黄埔军校树为楷模的曾国藩一样,孙中山也酝酿着要培训和教育军事学员。
曾国藩有感于彼时营兵的腐败,开始尽募新勇,创办湘军,而终有所成。孙中山也差不多如此,但他拥有组建现代化军队更为便利的条件,因为有苏联的支持与帮助。
但在筹建黄埔军校的过程中,曾产生过停办军校的传言。《申报》1924315日刊发一则香港电:“自苏俄代表鲍罗廷返京,广州共产问题渐趋沉寂。训练赤军之黄埔军官学校,将实行停办。”结合其他史料可以看出,这停办的说法,大抵是因为军校财政紧张,蒋介石也是在这前后赌气回浙江老家待了一段时间。
被孙中山推荐任命校长的蒋介石,却在19249月递交了辞呈。如果他没有被挽留成功,历史将被改写。其实在年初召开的国民党一大上,蒋介石甚至连候补中央委员都不是,政治地位远不如学校的政治教官。
当时军校的政治部主任戴季陶,也在就职后不久,即因国共合作问题的内部争吵,一怒之下挂冠去了上海。
此时坚决支持和拥护孙中山实现“党军梦”的便是汪精卫。
汪精卫对黄埔军校的筹备,虽然技术性参与不多。从政治方向性而言,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和“联俄容共”政策,在党内均激发很大争议,此时汪精卫则坚定站在孙中山这一方。也正是“联俄容共”政策的贯彻,决定性地催生了黄埔军校。
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讲话中,孙中山表达了创立一个迥异于军阀部队的革命军的理想:中国革命虽然有了十三年,但是所用的军队,没有一种是和革命党的奋斗相同的。我敢讲一句话,中国在这十三年之中,没有一种军队是革命军。现在在广东同我们革命党奋斗的军队,本来不少,我都不敢说他们是革命军。他们这些军队,既是来同我们革命党共事,为什么我还不叫他做革命军呢?我之所以不敢以革命军的名号加之于这些军队之上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内部的分子过于复杂,没有经过革命的训练,没有革命的基础。
  汪精卫曾言,黄埔军校成立伊始,校名前冠有“中国国民党”字样。孙中山想要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党军”。
  黄埔军校的誓词,很好地表达了这层意愿:“尽忠革命职务。服务本党命令。实行三民主义。无间始终生死。遵守五权宪法。只知奋斗牺牲。努力人类平等。不计成败利钝。”
  当时对黄埔军校学员的一个基本要求是,必须是国民党党员或愿献身革命希望加入国民党的人。
除了“服从本党命令”外,“欢迎速死”是黄埔要求军人的另一关键词汇。
6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礼堂对全体师生发表了演说,言谈中强调了一个“死”字:“革命党的资格,就是要不怕死。要用什么方法才可以不怕死呢?这个方法,说来说去,还是要学先烈。遇到了敌人的枪炮子弹,能够速死更是我们所欢迎的。”(《孙中山全集》第10卷,298
  除孙中山之外,在典礼上尚有两位发言者。一个是国民政府总参议胡汉民,他宣读了总理训词。另一个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汪精卫,他向大会致祝词。
  因此黄埔军校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培训的场所,它同时是进行党化教育和政治洗脑的地方。但军校创办之初,政治教员稀缺,政治课常常取消。  
  汪精卫在19245月黄埔创校伊始,就受孙中山指派,被蒋介石聘请,成为三位政治教官之一(另两位是胡汉民和邵元冲),主讲国民党历史。
  后来,在苏联顾问巴甫洛夫的建议下,孙中山指定蒋介石担任各军军事训练筹备委员会主席,汪精卫则担任负责政治训练的委员会主席。
但在当时,危机重重的黄埔军校,并不是政治大佬非要固守的权力要津。包括孙中山本人,除了在开学典礼等少数时间节点上,他甚少去军校演讲。
黄埔军校虽然是孙中山的重要部署,但在那时的孙中山还有更紧要的政治安排要去完成。因此孙中山在1924113日对黄埔军校师生作了告别演说。孙中山在告别演说中对此前滞留于广东发展表达了悔意:“假若在这次北京事变发生以前,大家早向北方去活动,或许可以做成功。”(《孙中全集》第11卷,271页。
接下来孙中山忙于北上,在军阀间合纵连横,幻想着局势的混乱发展能够让他成为新总统。汪精卫的脚步,却也随着孙中山起舞。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