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3日星期六

第五章第一节  共产国际远东局的由来及对华政策


第五章
鲍罗廷与黄埔军校 
沈阳先生 撰稿
第一节 
共产国际远东局的由来及对华政策

  列宁出生于1870422日(俄历410日)沙皇俄国伏尔加河畔的辛比尔斯克。他的全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笔名。
  18876月底,列宁全家移居喀山,秋天列宁中学毕业后,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然而,不久他就因为参加学生运动、反对警察制度而被学校开除,并被禁止在喀山居住。
  1888年,列宁回到喀山后,在那里参加了当地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普列汉诺夫的著作。
  18895月,列宁全家迁往萨马拉城。
  1891年,21岁的列宁以校外生的资格通过了彼得堡大学的毕业考试。并被授予优等生毕业文凭。
  1892年,他开始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并将《共产党宣言》译成了俄文,还写下了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
  18938月,列宁移居彼得堡。这时的列宁已由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了一个共产主义者。
  列宁被称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苏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人、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即苏联总理)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最早是由斯大林命名的,是列宁在20世纪初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是在俄国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和补充。
列宁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的其它流派相比,最大的特征就是其“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如何取得政权”和“无产阶级政权如何治理国家”两个问题上出现了重大分歧。
以考茨基为代表的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致力于合法斗争(即在资产阶级议会中进行议会斗争),在取得政权之后可以保留民主制度。而列宁为代表的另一派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寻求所谓的合法斗争的努力必然有使其修正主义化的可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在帝国主义阶段只能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而在取得政权之后,不应当保留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应实施无产阶级专政。在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之后,即使一国的资产阶级已经不存在,仍然有必要采取专政的方式保卫无产阶级政权。
列宁发动十月革命夺取政权后,表示立即召开立宪会议,实现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同时打击资产阶级反对派报刊,打压立宪民主党。但由于占当时俄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普遍支持民粹主义的社会革命党(而大城市的工人则普遍投票给布尔什维克),结果社会革命党在立宪会议选举中以明显的优势击败布尔什维克胜出。
列宁不愿看到革命果实丧失,表示“依靠民意,但也不能忘记步枪”,于191815日解散了在彼得格勒塔夫利达宫召开的立宪会议,并派军队驱散了反对解散立宪会议的示威者,随后称“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是反革命的口号,引起了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立宪民主党等党派的激烈反对。
  为维护苏维埃政权打击反对阵营势力,19171220日,列宁提议组建了一个全俄肃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员会(简称契卡)。任命捷尔任斯基为契卡主席。
1918114日,列宁在彼得格勒完成一次演讲后,突然遭遇12名不明身份的枪手猛烈射击。
1918115日,人民委员会通过了建立红军的法令,任命托洛茨基为军事人民委员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
  19182月,中央委员会发表了《人民委员会告俄国劳动人民书》,列宁在《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急中》法令中,亲手加入“资产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应编入挖壕营,受赤卫队负监视,反抗者枪毙。……所有敌方奸细、投机商人,暴徒,流氓,反革命煽动者,德国间谍,一律就地枪决。”等内容,赋予契卡机关拥有不经审判便可执行枪决的权力。
19183月,列宁领导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第七次代表大会,布尔什维克党正式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简称“俄共(布)”。同年颁布宪法,将国家的正式名称定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维埃俄国
19189月,列宁公开声称要制造一场针对资产阶级反革命的“红色恐怖”,给社会带来了恐慌。不同学者的研究表明,从1917年到1922年间,被契卡绞死和枪决的人数可能达到数十万至数百万人。受打击者不仅仅是反对派的成员,还包括了社会各个阶层的平民。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全家也于此时被枪毙。
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及社会民主党人纷纷谴责列宁,孟什维克领袖马尔托夫和德国社会民主党“中派”领袖考茨基称布尔什维克党的执政为“恐怖统治”,俄国马克思主义之父(后成为孟什维克)普列汉诺夫也称列宁“成为新的罗伯斯庇尔”。
  由于紧张的革命与战争,在暗杀之前列宁的健康已经受到严重损害。列宁第一次中风,右侧部分瘫痪,开始减少政务。第二次发生中风后,他停止政治活动。19233月,他第三次中风后,直到去世一直卧床不起,也不能说话。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18781218日—195335日),原姓朱加什维利,格鲁吉亚人苏联政治家,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总理)、苏联大元帅,是苏联执政时间最长(19241953年)的最高领导人,对二十世纪苏联世界影响深远。
斯大林曾协助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列宁逝世后担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列宁在第一次中风以后,完成了一份遗嘱并交给了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评论了六位苏共的高级领导人,包括:托洛茨基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皮达可夫。其中对斯大林的看法是“他能不能永远十分谨慎地使用这一权力,我没有把握”。
192314日,列宁又为他的口授记录作了一个补充,是专门针对斯大林的:斯大林太粗暴,这个缺点在我们中间,在我们共产党人的来往中是完全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总书记的职位上便是不可容忍的了。因此,我建议同志们想个办法把斯大林从这个位置上调开,另外指定一个人担任总书记。
  192335日,列宁得知妻子克鲁普斯卡娅被斯大林辱骂和恐吓后十分愤怒,向斯大林提出绝交。 斯大林向列宁道歉,最终事情平息。
  莫斯科时间192412118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苏联政府为纪念他,在莫斯科的红场建造列宁墓并将列宁的遗体用现代防腐技术制成木乃伊保存在水晶棺内供瞻仰。有90余万人出席追悼大会时瞻仰了列宁的遗体并默哀。
  坚持反共主义立场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评论说:俄国人民掉进泥潭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列宁的诞生,而第二坏的事情则是他的死亡。
  而视列宁为良师益友的孙中山闻讯后致悼词:

茫茫五洲,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
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
惟君特立,万夫之雄;建此新国,跻我大同。
并世而生,同洲而国;相望有年,左提右挈。
君遭千艰,我丁百厄;所冀与君,同轨并辙。
敌其不乐,民乃大欢;邈焉万里,精神往还。
天不假年,与君何说;亘古如生,永怀贤哲。

  孙中山对列宁示好,其中一个原因是列宁采取了对华友好政策。
1919725日,苏俄政府首次表示要归还中国被占领土,“苏维埃政府把沙皇政府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或与日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以后,立即建议中国政府就废除1896年条约、1901年北京协议及1907年至1916年与日本签订的一切协定进行谈判”。
1920年,列宁再次声明类似主张。
但是,苏俄两次对华宣言仅仅是为了瓦解其在国际上极其孤立,而对华抛出的烟雾弹,虽然北洋政府当局多次派员与苏俄磋商,但苏俄拒不从喀尔喀蒙古退兵,亦拒不放弃中东铁路孙中山对此却熟社视无睹。
  列宁反对民族主义,尤其反对基督教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反犹主义。列宁为了团结各国的革命左派,于191932日在莫斯科发起召开共产国际成立大会。30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左派组织代表出席会议,通过《共产国际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等文件。它的成立极大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在全球的传播。

  北京日报20121224日)曾刊文《共产国际远东局的来龙去脉》,对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作了非常简易而严谨的梳理介绍,我为了深入了解那段历史,故收藏了此文。留作阅读参考。
共产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问题,是国际共运史、中国国共两党史和中苏(俄)关系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19193月成立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是列宁亲自创建的高度集中的国际性共产党组织。
从中国早期共产党组织的建立到中共的正式成立及其初期活动,共产国际都进行了直接领导、组织和帮助。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规定:“党中央委员会应每月向第三国际报告工作。在必要时,应派一特命全权代表前往设在伊尔库茨克的第三国际远东书记处。”
共产国际对中共的领导经历了一个从最初派驻共产国际代表到在莫斯科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再到建立驻华机构的过程。

共产国际远东局就是共产国际设立的指导中共进行革命的领导机构。但是,共产国际两度设立“远东局”事实上都是不成功的。
这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国民党的指导和政治参予都是不成功的,最终共产国际先后被蒋介石、汪精卫赶出了中国。
同时也说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实行直接指导,如果说开始还能起到一定作用的话,那么在中共已经成长起来以后就会压缩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自主领导革命的空间,使中国革命遭到严重挫折和失败。共产党内部对共产国际的看法,也各持不同意见。共产国际企图操纵中国共产党并凌架中共之上,也以失败告终。
  19263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中共以及朝鲜、日本共产党的直接领导。
  共产国际对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是直接的,但通过什么方式比较合适,有一个变化的过程。最初,共产国际是以向中共中央派代表的方式,马林、维经斯基先后担任过此职;鲍罗廷到中国后,任国民党的首席政治顾问,同时指导中共广东党组织的工作,起着共产国际代表的部分职能。后来,共产国际决定成立驻华机构,共产国际远东局就是共产国际设立的指导中共进行革命的领导机构。
1、远东局主要是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机构
  
  19263月,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远东局,以加强对中共以及朝鲜、日本共产党的直接领导。429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共产国际远东局由维经斯基、拉菲斯、格列尔、福京和中朝日三国共产党代表组成,以维经斯基为主席。上述组成人员除中朝日三国共产党代表外,称远东局俄国代表团,是核心组织。619日,远东局的俄国代表团在上海召开会议,决定中共中央选派一名常任代表和一名常任副代表参加远东局工作,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进入中央委员会,参加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中共中央的代表定期向远东局报告工作,必要时就主要的政治问题同远东局预先进行协商;远东局俄国成员帮助中共中央工作,为其部分工作部门提供咨询;拉菲斯参加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编辑部工作。
  由此看来,远东局和中共中央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虽说远东局是领导中朝日三国共产党的机构,但实际上主要是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机构。
  
2、远东局成立后,维经斯基与鲍罗廷的冲突
  
  以维经斯基为首的远东局开始工作后,便和广东的鲍罗廷在一些重大策略问题产生了分歧。从192610月起,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对远东局的工作感到失望。由于北伐军的胜利进军,192610月中旬,革命已发展至长江流域。维经斯基认为,摆在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面前一个尖锐的问题是“不能让资产阶级和豪绅一起利用南方军队的胜利果实”。他向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建议:“现在在南方军队占领的地区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使革命民主群众联合起来反对地主和豪绅,反对上述资产阶级倾向。”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认为维经斯基的建议“在现阶段是为时过早的和极其危险的。”111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听取了中国委员会提交的中国问题报告以后,认为远东局在一些问题上犯有错误,向远东局提出“警告”,并“责成远东局在就对华总的政策问题、国民党问题和军事政治工作问题作出任何决议和采取任何措施时都必须同鲍罗廷同志协商。”这个决议表明远东局在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天平上的砝码已经变轻,鲍罗廷变得越来越重。
1926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进行第七次扩大全会。斯大林在会上作了《论中国革命前途》的报告。全会通过《关于中国问题决议案》,着重指出:目前,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发展重点是土地革命;中国革命的前途有可能向非资本主义即社会主义的方向发展等一系列激进方针。全会结束不久,共产国际就即将召开的中共五大的若干问题作出决定,成立出席中共五大的共产国际代表团,同时接受中国共产党出席这次全会的代表谭平山的建议,派罗易到中国,取代维经斯基任共产国际驻中国共产党代表。旋即,谭平山又找罗易,认为中国党内的冲突是维经斯基和鲍罗廷之间冲突的反映,建议共产国际撤销远东局并召回维经斯基。

3、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对远东局进行“大换班”

  斯大林的讲话和共产国际第七次全会决议传到中国后,以维经斯基为首的远东局一方面承认是正确的,另一方面又认为执行决定是困难的。这时蒋介石同武汉方面的矛盾更加激化,共产国际关于中国革命的策略方针也转为更加激进,维经斯基领导的远东局的状况当然不能令联共(布)、共产国际决策层满意。因此,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在192733日的秘密会议上提出“以新的有威信的同志取代远东局现有成员的问题。”这时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认为,远东局根本适应不了新形势,对其采取了“大换班”的方式,以推行新方针。
  1927310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讨论了远东局人员组成问题,决定由列普谢任远东局书记,委员由鲍罗廷、罗森贝格、罗易和中国、朝鲜及日本三国共产党各派一名代表组成。但新的远东局没有成立起来,49日,共产国际出席中共五大的代表团作出决定,解散远东局。这样,以维经斯基为首的远东局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
   

4、“共产国际中国局”胎死腹中
  
  罗易在19274月初到达武汉后不久,就发生了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时,中共是先进行土地革命还是继续北伐,罗易和鲍罗廷对此发生了意见分歧。
  罗易于525日曾给斯大林和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发电报,指责鲍罗廷的主张是“将意味着实际取消共产党”,要求“莫斯科应赶紧进行干预。”528日,罗易给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写出书面报告,认为“鲍罗廷想使共产国际代表成为他的下属,并根据他的指示去领导党”。罗易要求得到斯大林“对共产国际代表机构问题,以及它同国民党和鲍罗廷关系问题的明确答复。”罗易给联共(布)、共产国际高层反映他与鲍罗廷矛盾和分歧的意见引起了重视,530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定,在给鲍罗廷、罗易和驻汉口领事柳克斯的电报中要求:“请不要扣押罗易和其他负责同志的电报。”为了解决罗易和鲍罗廷之间的矛盾,69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接受布哈林的建议,决定组建“共产国际中国局”。5天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又决定由罗易、鲍罗廷和加伦组成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机构。然而,在63日发生了罗易幻想依靠汪精卫挽救革命而冒冒失失将共产国际五月指示给他看的事情。罗易此举引起了鲍罗廷、柳克斯和中共中央的不满,并报告给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尽管罗易连电斯大林和布哈林、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就此事作出解释,但是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还是在622日作出“立即将罗易同志从共产国际执委会代表职位上召回”的决议。
这样,随着罗易的离去,联共(布)中央政治局614日决定成立的由罗易、鲍罗廷、加伦三人组成的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机构未开始工作,便胎死腹中。
罗易离开后,1927714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决定,鲍罗廷立即动身回莫斯科。随着鲍罗廷的离去,联共(布)、共产国际指导中国大革命的代表和机构,全部结束了使命。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