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1937年8月18日,陈诚奉蒋介石电召抵达南京,策定抗战计划与战斗序列。第二天,陈诚与熊天翼赴沪视察,于20日返回南京。蒋介石当即发布陈诚为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并增调部队赴沪参战。
8月22日晚,日军以大将松井石根为司令官,率第三、十一师团等部,在吴淞、川沙强行登陆。
陈诚率第十五集团军进行阻击。他以八十七师之一部及教导总队之一团、上海保安总;团一部向张华浜登陆之敌攻击,令在吴福线之第十一师及在杨行、宝山方面的第九十八师转向狮子林、川沙口方面之敌攻击,用汽车输送在昆山、吴县附近集结的第六十七师向罗店挺进,并急调正向常熟、福山前进之第十四师,向太仓、罗店方面前进,以求会歼登陆之敌。但各部赶到战场时,日军主力已登陆成功。
陈诚看到敌军增援不绝,未能将敌压迫在江中而歼灭,已失去战役初期的主动权,便建议转移阵地,逐次抵抗。9月17日,中国军队即退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浏河口一线,转入防守。
1937年9月21日,国民党中央军委会调整第三战区作战部队。陈诚率第十五、第十九两集团军组成左翼作战军。第二天,日军为确保其侧背安全,在战车、火炮掩护下,向浏罗公路猛扑。中国守军奋力抵抗,死伤惨重
1937年10月11日,日军向蕴藻滨中央作战军发起攻击,以控制大场、南翔,切断闸北、江湾、庙行中央作战军归路。这时,中国军队的第五军,及第一七一师、一七三师、一七四师和一七六师,正陆续向上海输送。
于是,陈诚对这次作战提出了三个意见:第一是以第五路军由蕴藻滨北岸,同时以两个师由蕴藻滨南岸,各以一部由南岸及罗嘉公路以北取攻势,对敌实行歼灭战。第二是以第五路军据守蕴藻滨南岸,以第十六军和第六十六军之一部,再另抽调几个师,由蕴藻滨北岸突击,将渡过蕴藻滨南岸之敌包围歼灭。第三是暂取守势,待第五路军集中后,再相机出击。经统帅部决定采用第三条。
但因情况所迫,陈诚乃决定乘敌攻击疲惫之机,突予猛击,以求击破渡过蕴藻滨南岸之敌。
1937年10月25日晚,陈诚下令开始总攻。经过三日激战,撤至苏州河南岸到小南翔一线。
1938年1月,南京政府迁至武汉,湖北成为四川大后方的门户,陈诚任湖北省主席、武汉卫戍司令和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武汉防务。
南京失守后,国民党的军政领导机关大部分迁移武汉。这年春,成立武汉卫戍总司令部,陈诚任总司令。同时,还奉命兼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部长、湖北省主席、航空委员会委员、中央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书记长、中央训练团教育长等职。国民党内部称他是“蒋介石的替身”、“第二号人物”。
武汉沦陷后,陈诚将九战区军事交由薛岳代理,自己赴渝请训。他向蒋介石报告说:“以兼职过多,不仅招致物议,抑且有误事公。请就可能,畀以专职,或可无大遗误。”当即受蒋面谕:“以办理政治部事宜为主,鄂省主席则令严立三兼代。”但实际上,陈诚仍不时奉派赴湘、粤、桂等地指挥战事。
1939年9月,日军以赣北、鄂南两路策应湘北主力军,会攻长沙。陈诚奉命和白崇禧抵湘,协助薛岳指挥作战。
陈诚出发前,他曾向蒋介石提出长沙“守”与“不守”两条,蒋介石奉批“不守”。
因此,陈诚一到达渌口,就将蒋介石的旨意转告给薛岳。薛岳不以为然,说:“长沙不守,军人之职责何在?”
虽一夜之间,陈诚九次电话命薛岳退出长沙,而薛岳不听。
陈诚怕彼此争论过久有碍戎机,在向薛岳询问部队的情况后,乃一面与白崇禧商定,命薛岳反攻;一面将薛岳之决心及当时情况报告蒋介石。取得了湘北抗战的第一次胜利。
抗战期间,陈诚先后还兼珞珈山军训团教育长、航空委员会、中央训I练委员会主任委员、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第一团副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和中央训练团教育长。在抗日作战中,所部取得上高战役、湖北战役的胜利。
1943年,陈诚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同年5月,离滇返鄂,指挥对日作战,取得鄂西大捷。
1944年11月,任军政部部长。
1945年1月,兼任后勤部总司令。
1946年6月,任国防部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
抗战胜利后,陈诚成为一级上将,在黄埔系中,地位仅次于蒋介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