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20日星期二

第九章第一节 陈诚早年从军经历和破碎的婚姻


沈阳先生 撰稿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德馨,清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二日(189814)出生于高市外村。
其先祖系河南颍川郡人,明嘉靖年间(1522-1566)迁居青田。其始祖迁为青田县令。祖父陈锦艺,一生务农。
父亲希文公陈应麟,字式文,为清诸生,毕业于省立两级师范学堂曾任青田县教育科长和任教于青田国小,先后在高市养正小学和县敬业小学(今县人民小学)任教师和校长,为教育事业服务终身。19245月病故。
母亲洪氏,青田船寮滩头人,育三男一女,长子陈诚,次子陈源(字正修),三子陈敏(字勉修),女儿陈金花。长居陈诚家中,1953年卒于台北。 
陈诚8岁起在本地私塾及小学读书。陈诚幼年体弱多病,但常下地劳作与上山砍柴济家。
陈诚16岁时,高市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一中学。
陈诚因家境清寒,其下有两个弟弟也要读书,无力负担学杂费用,自幼懂事的他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选择了不用交学费的师范,遂转入丽水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1917年毕业。
1918年,陈诚经在浙江省立第十一师范学校读书时的同乡同学吴子漪做媒,和他的妹妹吴舜莲结婚。婚后,夫妻感情最初还不错。
陈诚于师范毕业,本应到小学当老师,然而身为小学校长的父亲为避免别人的闲话而未录用他。
陈诚靠着妻子吴舜莲嫁妆的资助,到杭州的省立体育专科学校继续学业。在体校复读了一年。
陈诚卒业后正拟另图深造,适乡贤杜志远先生当选国会议员,北上就职,途经杭州。陈诚前往谒见,获杜志远赏识。
杜志远商得陈父同意,携陈诚赴平。
从此以后,陈诚吴舜莲夫妻聚少离多。陈诚奔波在事业途中。
1919年,陈诚借了一张处州中学的毕业文凭,冒名顶替报考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但因考试成绩差,身材矮小,不能录取。后经杜志远向陆军部军学司司长、主试官魏宗翰疏通,以备取生名义进了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越九月,入伍期满;民国八年,正式肄业保定军校第八期砲科。
  直皖战争爆发后,保定军校停办,陈诚遂南下广州,在新建粤军第一师第三团服务,并于1920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不久,保定军校复课,陈诚仍回校继续学业。19226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被分配至浙江第2师第6团任少尉排长时年26岁。
19233月,陈诚随邓演达去广东参加革命,在邓演达任团长的建国粤军第1师第3团任上尉副官,旋调上尉连长,负责警卫大元帅府。
是年5月陈诚随孙中山出征西江沈鸿英叛军,在作战中胸部负伤,幸为邓演达亲自率部抢救而脱险。
陈诚在肇庆医院养伤、治疗期间,适逢大元帅行营参谋长蒋介石来院慰问伤员。这是陈诚与蒋介石匆匆而过的第一次接触。
19241月,陈诚任炮兵连连长。
19255月,陈父病故,陈诚匆匆回乡奔丧。
其间,陈诚因东征时负伤未痊愈,因此没与妻子吴舜莲同房。
开始吴舜莲以为陈诚因父亲过世和伤口疼痛而心情不好,没有计较丈夫的冷漠。
后来陈诚对妻子显得很不耐烦,说话粗言粗语,脸色阴沉。
吴舜莲觉得非常委屈,当得知陈诚马上就要离开家时,她遂猜忌其有外遇。想到自己长年独守空房,侍奉公婆,换来的却是如此结果,吴舜莲愤而用剪刀刺喉自尽。幸亏抢救及时,吴舜莲保住了性命,但吴舜莲的刚烈决绝让陈诚心灰意冷。
  吴舜莲虽被救回,但从此后夫妻感情交恶,陈诚下定休妻的决心。
陈诚把吴舜莲送到医院后,便立刻赶回部队。
19259月,陈诚参加第二次东征,炮轰惠州城,立了战功,升任炮二营少校营长。
那年6月,黄埔军校正式建立。陈诚被该校教练部副主任邓演达、学生队副总队长援引,于9月调到黄埔军校任上尉特别官佐(即候差军官),担任教育副官之职。
第二年,黄埔军校设炮兵科,因陈诚系保定军校炮科出身,就改任炮兵科教官,兼炮兵队区队长。
在以后的岁月中,陈诚还被蒋介石聘任为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在陈诚的军旅生涯中,他也多起用黄埔学员。
  陈诚随着地位的升高,他对原配夫人吴舜莲,这个目不识丁的小脚女人更加看不上眼了。只是顾念其多年在陈家操劳,一直没有办理离婚手续。
但是,陈诚与吴舜莲的婚姻也由此走到了尽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