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11月19日星期一

第八章第十四节 白崇禧墓园考


沈阳先生 撰稿

白崇禧(1893-1966),字健生,广西临桂县人,回族,阿拉伯名“乌默尔”,意义与“崇禧”、“健生”同义。白崇禧毕业于保定军校,曾任黄埔军校校务委员,属国民党桂系中心人物,地位仅次于李宗仁。白崇禧与李宗仁合称“李白”。白崇禧系陆军一级上将,有“小诸葛”之称。1911年参加武昌起义,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指挥过诸多著名战役。国共内战,从武汉与四野周旋,终不剩一兵一卒,退撤台湾。1966年在台湾去世。
白崇禧墓位于台湾台北市信义区六张犁一带的回教公墓。墓园为台湾少见的伊斯兰式建筑。
沿山路进入六张犁回民公墓,如果走公路还要绕个大弯,但也可直接上山,很快就能见到一座更大的牌坊,这就是白崇禧将军及家人安息之地。
白崇禧将军是较早进入台岛的国民政府高官。二二八事件发生后,国府于311日宣布时任国防部长的他赴台宣慰,由于陈仪劝阻,17日才与蒋经国、冷欣、吴石等抵达台北,当晚进行安抚广播,次日开始严整军纪。专家认为,如果他早日来台,可能会挽救大批台籍精英的生命。尽管如此,对于惶恐不安的台民而言,中央大员“宣慰”之行不啻菩萨驾临,救大众于倒悬。 
白崇禧将军在台各地巡视,调查事件原因,慰问官兵市民,闲暇时也在台北博物馆、圆山忠烈祠停留颇久。42日返回南京时,他却基本认同于陈仪的看法,即此次事件缘于“共党阴谋”。世事难料,陈仪最终因“通共”被处决,吴石也是在自台湾返回大陆后开始秘密接受中共领导。 
而台岛最终也成为白崇禧将军自己的无形囚笼,被暗中监视的特务“赠与”一个与军师不相称的代号——老妹子。
桂系三次逼蒋下野,白崇禧也深为老蒋嫉恨。虽然李白反共坚决,毛泽东仍视其为反蒋力量,一直区别对待、分化利用,最后李宗仁于19657月回归大陆,身陷台岛的白崇禧对蒋而言再也没有利用价值,可以新仇旧恨一起了结。
1966年底白崇禧将军去世。虽然他入台后屡遭老蒋报复,惟有小心度日,但还是死得不明不白。老蒋的表面文章还是做得不错,没有踏上亿万只脚,将军身后殊荣一如其他“党国干城”。
白崇禧墓地分上下两部分,路边首先看到的是白崇禧妻子马佩璋的墓穴及牌坊。白崇禧于19637月题写“白榕荫堂墓园”,牌坊上有蒋中正、于右任、何应钦、陈诚等人的题词。
在台北市示范公墓中,国民党桂系大将白崇禧长眠于此。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过世,也被家人安葬在白家“白榕荫堂墓园”。
墓园最高处,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锏一样的冲天柱,锏前刻“忠肝义胆”、后书“仰不愧天”,锏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书两联:

孤臣秉孤忠 五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
正人扶正义 七鲲拓土 莫将成败论英雄。
  
去白崇禧将军墓需要乘坐台北捷运到麟光站下,返回走到这个路口,有一块小型绿地,按日本习惯仍称为公园,可作为定位点,然后进山。 

沿台阶而行,上层平台是白崇禧将军夫妇墓,左侧安葬196211月病逝的夫人马佩璋,右侧为白崇禧将军将军墓。后侧围墙有张群等人题词,墓前牌坊有蒋中正等题词。
  
左侧有一亭,应是白崇禧将军为思念逝去亲人而建。
这里已被台北地方政府定为“市定古迹”,但没有见到标志,也未看到有什么维护。这里似乎已无人来访,很多地方蜘网密布,栏板也开始损坏。该墓南向,既不面对大陆也不面对麦加。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