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6月30日星期一

平舆名人和历史文化底蕴


走读中国041
 

知晓河南驻马店市平舆县的人并不多,其实平舆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国历史上是抺不去的一笔重彩。想要读懂中国历史,却不知道平舆文化,那是很大的缺憾。

平舆乃是西周奠基者姬昌之母太任的家乡。因周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

《辞源》:“周季历之妃,文王之母。”《诗经·大雅·思齐》有句“思齐大(太)任,文王之母。”《列女传·母仪传·周室三母》:大任(太任)者,文王之母,挚任氏中女也。王季娶为妃。殷商挚国(平舆最早的封国)国君之女,品德高尚,聪慧贤良,殷末嫁给周国季历为妻。夫妻和睦,互敬互爱。怀孕后,目不视恶色,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行不涉非礼,是以胎教,生周文王。后人在其生地建文王之母亭,亦称挚亭。隋开皇16年,在挚亭遗址上建西塔寺,塑太任像。元时重修,建圣母殿。清毁。今于县城西南建太任公园以纪念。

平舆县位于驻马店市东部,距驻马店市区约60公里。东与新蔡县、安徽省临泉县接壤,北与项城市、上蔡县毗邻,南与正阳县相望,西与汝南县相邻。总面积1285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

在夏、商时期,平舆称挚地,为古诸侯国之一,国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时并入沈子国。沈子国也是沈氏家族的发源地之一。周朝时,周公之孙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国,沈国古城在今射桥乡古城村,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

战国时期,沈地属楚,为平舆邑。

秦朝,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平舆北射桥乡古城村。

汉朝,平舆县属汝南郡。

三国时期,平舆县属魏,豫州汝南郡。

晋朝,平舆县属豫州汝南郡。

南北朝,废平舆县。

北魏,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西南。

北齐,废。

隋朝,大业二年(606)复置平舆县,属豫州。

唐朝,贞观元年(627)废县,辖地并入新蔡县。

武周天授二年(691)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属河南道蔡州。

五代时期,属蔡州。

北宋,属京西北路蔡州。

金国时期,属南京路蔡州镇南军。

元朝,废县,辖地并入汝阳县,属河南江北道汝宁府。

明、清时期,属河南布政使司汝宁府汝阳县。

民国时期,属河南省第八区汝南县。

19514月,复置平舆县,属信阳专区。

1965年,信阳、驻马店分为两个专区,平舆县属驻马店专区。

平舆人文荟萃,历史名人众多。

被尊为“中国胎教第一人”的周文王母亲太任,便是河南平舆人,又是周文王姬昌之母。

西晋时汝南安城人(今平舆老王岗一带)周浚,则是周平王少子汝坟侯周烈的后裔。浚天资聪颖,承袭家教,善识人才高下,以才辩知名于世。

周燕,字少卿,西汉汝南安成(今属平舆县)人,先祖周平王,世袭汝坟侯。汉宣帝时,为郡决曹掾,太守欲枉杀一囚犯,周燕直言劝阻,受株连囚禁狱中,绝食而死。他有五个儿子,重合县令周子舆,栎阳县令周子羽,东海太守周子仲,兖州刺史周子明,颍阳令周子良,号称“五龙”。

许扬,字伟君,两汉之交汝南郡平舆人,曾任酒泉都尉。建武年间,汝南郡太守邓晨聘请他负责水患鸿隙陂的治理。许扬深入查看水文地理,严密组织施工,起塘四百余里,变害为利,周围数千顷土地旱涝保收。许扬死后,当地百姓为他立庙画像,常年祭祀。据考证,许扬庙即今平舆县城中永乐大市场北门对面的东皇庙,至今香火仍盛。

戴凭,东汉汝南平舆人,字次仲。习《京氏易》,16岁被推举为明经试用博士,光武时任侍中。建中二年正旦,百官朝贺,帝令群臣说经互难,义有不通,即夺其席以予通者,凭重坐五十余席。时有“解经不穷戴侍中”之语,“夺席谈经”典故即出于此。凭高风亮节,博古通今,忠言直谏,深得君臣好评。

被史界赞为“朝臣三君子”之一的陈蕃,是大汉王朝的重臣,东汉汝南平舆人。字仲举。官乐安豫章太守,迁至太尉、太傅,封高阳侯。为人刚正不阿,崇尚气节,扶正祛邪,政绩卓著。十五岁时即以“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一句闻名,后世“扫除天下”即典于此。做官后讨厌应酬,唯南昌名士徐孺子来了,特设一床,抵足长谈。是以唐王勃《滕王阁序》有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今于县城北面建陈蕃公园以纪念。

张熹在汉灵帝时任平舆县令。他为官清正,爱民如子,百姓尊称他为“青天张令公”。张熹,字季智,东汉武城人,汉灵帝年间为平舆令。所《平舆县志》载:是年久旱不雨,张熹躬身施求未果,筑台积薪自焚。随天降喜雨,五谷丰登。百姓感激涕零,尊称令公,并在焚身台旁(今射桥集西)建令公庙以纪念。庙址占地八亩,定每年农历七月十五张熹自焚日为令公庙会。1958年令公庙被拆除,但是张熹为民焚身求雨之事一直在民间奉为美谈。                                                                

阚敞为东汉末年汝南郡平舆人。《平舆县志》载:做汝南郡功曹时,太守第五常委托他保管一百三十万钱。他将这些钱埋藏在堂屋里,即使穷困潦倒,也绝不动用一分一毫。二十年后,第五常的孙子来取,阚敞将钱挖出,如数奉还。第五常的孙子说,我爷爷说是三十万,我不能要这么多。阚敞将实情禀告郡守,郡守指令第五常的孙子把钱全部取走。

周嘉,字惠文,西汉末年汝南郡安成(今属平舆县)人。王莽篡权,天下大乱,嘉为汝南主簿随太守何敞护城。敞被飞箭射中,官兵败逃,敌兵围困,白刃相交。周嘉怀抱太守,以身相护,大声斥贼:为人卖命,伤天害理,难道还要伤害正直的朝廷命官吗?敌兵惊叹义士,反给车马遣送出城。光武任为零陵太守。死后,官民建忠义祠堂祭祀。

何并,字子廉,东汉汝南郡平舆人,初任长陵县令,政绩卓著,后迁颍川太守。时颖川人钟元为尚书令,掌管朝中大权,其弟钟威为颍川属官,贪赃枉法,罪大恶极。何并赴任之前拜辞钟元,元向何并行大礼为弟求情。何并言讲,罪在本人,刑律自取。到任后,选拔执法忠勇的官吏,追捕案犯,按律杀钟威于洛阳,就地正法其同伙。

被誉为“平舆渊有二龙”的许靖与其堂弟许劭都是河南省平舆县人,少而好学,声名远扬,贤良方正。兄弟俩侧以倡办“月旦会”,声名远扬。每月初一,在平舆县小清河上的月旦坪上聚众评论乡党人物,经他们评论推荐者尽皆显名于世,故“月旦评”一时名噪天下。曹操曾多次备礼求评,后得一句“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始欣然而去。《三国志》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即源于此。后许靖被刘备任为太傅,与诸葛亮同朝。

许邵、许靖的祖先是许由。许由和巢父二人均为尧时隐士,居住阳城(即今平舆县阳城乡)。巢父结巢居树,人称巢父。二人学问至高,经常结伴悠游。尧请巢父,准备让位,巢父逃走。再请许由,也逃箕山。尧又派人寻至,让许由做“九州长”。许由听了,认为污染,濯耳颖水。巢父正在放牛,以为秽浊,赶牛上游以饮。《辞源》《辞海》有载。

平舆还出了两个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字涉,是平舆县阳城镇(今平舆西北)人。秦朝末年反秦义军的首领之一,与吴广一同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西南)率众起兵,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陈大喜,字泰和,今平舆县东皇庙乡老围子村(时为陈家寨),为清末著名的太平军首领之一。

先民们还因这里地势平坦发明了太平车,既成就了远播天下的平舆美名,更成为中华民族造车技术曾经领先世界的历史见证。

甚至在神话传说中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县城还有一株汉朝的古槐树,七仙女其实是真有其人的,是董仲舒的母亲。董仲舒为纪念其母亲在平舆为七仙女修了一座衣冠冢。

平舆位于天之中、驿之东,自古以来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是适合多种作物生长的理想场所。特产众多,其中以白芝麻、小磨油最为著名。白芝麻在种植面积、产量、出口量方面均居全国白芝麻生产基地之首,被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素以“中原百谷首,平舆芝麻王”之美称而享誉国内外,以其个大籽饱、皮薄肉厚、色泽洁白、出油率高、口味香醇等独特的优异品质而倍受国际油料贸易商的青睐。平舆白芝麻生产加工的“小磨香油”属食用油中的珍品。以其色彩温蕴、 口味纯正、香气四溢、回味无穷、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等独特品质赢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平舆县也是江淮流域著名的皮革产地,东和店镇是豫南最大皮张集散地,庙湾镇出产的“庙皮”是历史上最受客商欢迎的汉口路皮货。平舆水资源丰富,矿泉水资源储量可观。经原国家地矿部鉴定,地下水为“锶和偏硅酸复合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是河南省迄今发现的水质最优的天然矿泉水资源。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