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9年9月9日星期一

恶月说钟馗





春夏之交,屋顶花园种植了几棵艾草,长势很好。望着这艾草,没什么可欣赏的,唯一的记忆便是唤起童年的时光。在中国传统习俗中,眼下正是家家门外悬艾草的日子了。我家不信神灵鬼符,也就没那个习俗了。何况上海城里人是很难见到这艾草的。
农历五月自古被称为毒月、恶月,百事多有禁忌。过端午节时,民间有洗艾水澡、悬艾、缠五色丝、饮雄黄酒等习俗,这也都是为了驱邪消灾。道观、寺庙也会向施主赠送佩带符篆等物,以避毒邪。其实在中国端午习俗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家里悬挂钟馗像,而且在五月要挂整整一月之期。  
钟馗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神。钟馗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据古书记载钟馗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
中国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也就是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年饭以后有熬年夜和发压岁钱的习俗,表示从农历上年的最后一天守到来年的第一天,因此,对这一节日又称之为过年。据传说,古时有年兽专于年夜侵扰人间,人们为了驱赶年兽,年夜守岁,就将“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真神和神荼、郁磊、秦琼、敬德神像贴于门上辟邪,放鞭炮、挂红灯吓跑年兽。
中国广大地区自唐朝以来,就有在春节请真神钟馗进家门的习俗,春节期间钟馗是守门、护福、镇宅、驱年兽的神。“赐福镇宅,唯真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魁”,“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在春节期间大家还举行闹钟馗、跳钟馗、耍社火、扭秧歌、敲锣鼓等民俗活动。   
相关记载说,钟馗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角色,贴于门户是镇鬼尅邪的门神,悬在中堂是禳灾祛魅的灵符,出现于傩仪中是统鬼斩妖的猛将,由此派生出形形色色的钟馗戏、钟馗图。连《本草纲目》里,也收录用钟馗像烧灰以水冲服或配和其他药面成丸以治疗难产、疟疾等症的“秘方”。
对中国普通百姓来说,“钟馗打鬼”之类的故事几乎人人熟知。钟馗信仰在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目前所知最早记载钟馗其人其事的是唐卢肇的《唐逸史》:开元年间(713741),唐玄宗病中梦见一小鬼盗走玉笛以及杨贵妃的绣香囊。玄宗大怒,正要派武士驱鬼,忽见一大鬼奔进殿来。此鬼蓬发虬髯,面目可怖,头系角带,身穿蓝袍,皮革裹足,袒露一臂,一伸手便抓住那个小鬼,剜出眼珠后一口吞了下去。玄宗骇极,忙问是谁?大鬼向玄宗施礼,自称是终南山钟馗,高祖武德年间,因赴长安应武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前阶石而死。幸蒙高祖赐绿袍葬之,遂铭感在心,誓替大唐除尽妖魅。唐玄宗醒后,病也霍然而愈。玄宗令画家吴道子按其梦中所见画一幅钟馗图。图成,玄宗在画上批曰:“灵祗应梦,厥疾全瘳,烈士除妖,实须称奖;因图异状,颁显有司,岁暮驱除,可宜遍识,以祛邪魅,益静妖氛。仍告天下,悉令知委。”有司奉旨,将吴道子《钟馗捉鬼图》镂板印刷,广颁天下,让世人皆知钟馗的神威。
卢肇是唐武宗会昌三年(843)的进士,距开元时代已有一百多年,所叙未必是事实。但是皇帝赐给大臣钟馗画像作为新年礼物,的确是盛唐以来的惯例,如开元时的名人张说及其后的刘禹锡等,都有谢赐钟馗图和历日表的作品传世。另外,人们还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唐写本《除夕钟馗驱傩文》,是为钟馗已在大傩仪中扮演主角的实证。凡此,可见钟馗信仰至晚从盛唐起已成为全社会的风尚。所以,也有人估计钟馗故事的起源可能早于唐代。   
在钟馗俗信兴盛未艾的热流中,北宋沈括首先对唐玄宗梦钟馗的故事提出质疑:宋仁宗皇祜年间(10491054),金陵上元县曾发现一处古冢,乃南朝宋征西将军宗悫母郑夫人墓,由碑文可知,宗悫有妹名叫钟馗。此外,后魏有李钟馗,隋将有乔钟馗、杨钟馗。因知“钟馗之名从来亦远矣,非起自开元之时”(《梦溪补笔谈》卷三)。明人郎瑛、胡应麟等多从其说,但结论有别。郎瑛认为钟馗的原型就是北朝人尧暄,其人本名钟葵,字辟邪,“馗”乃“葵”字讹传,由于他表字“辟邪”,所以后人才附会出捉鬼的故事。胡应麟提出,钟馗捉鬼的传说“盖自六朝之前固已有之”,所以尧暄曾取名钟葵而字辟邪,南北朝时名叫钟馗的人很多,可能都取义于此。
明杨慎和清顾炎武、赵翼等根据《周礼·考工记》“大圭,长三尺,终葵首”、《方言》“齐人谓椎为终葵”等资料,认为所谓钟馗系由“终葵”演变而来。“终葵”是一种利器——椎,“大圭”是古时天子的仪仗,上端形状像椎,故云“大圭终葵首”。齐人说话迟缓,把“椎”的发音拖成了两个音节,乃成“终葵”。古人以椎为作战的利器,故《后汉书·马融传》中有“翚终葵,扬关斧”的描绘。“盖古人以椎逐鬼,若大傩之为耳”(《日知录》卷三十二《终葵》)
南北朝时许多人取名钟葵或钟馗,是希望像古人用以刺鬼的武器终葵(即利椎)那样,令所有的鬼魅望而生畏,这种意义到了唐代最终传变为人格化的“钟馗”。近年来随着秦汉文书大量出土,古代盛行以椎击鬼的事实已被证明。如秦简《日书·诘篇》云,人被哀鬼缠上,可“以棘椎、桃秉()以敲其心,则不来”;西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也记有用铁椎击鬼治病的法术。故有人认为顾炎武对钟馗起源的解释是可信的。   
综观古人今贤的见解,应该说都有各自的道理,而质疑者也不乏持之有故的依据。诸说并立,钟馗之由来仍然还是中国民俗文化史上的一个大谜。
话说钟馗,何必认真?这原本是个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而已。钟馗之所以能在民间留下不朽印象,无非是他敢于为民祛邪魅、褫鬼魄。锺馗斩五毒,执剑起狂舞,兼靖除妖氛。人们对钟馗的寄托,无非是希望人间多点正义,少点鬼魅。只要人间牛鬼蛇神不绝,那么老百姓祈望钟馗除魔降妖之民风乡俗,势必依然风行于全国各地。至少,百姓心里会有个钟馗。在端午恶月,求钟馗护福祛邪魅以佑平安,也就不足为奇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