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江苏[023]
苏州古为吴地,处于太湖平原和整个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苏州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
苏州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 左右。
苏州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 ),还有南阳山(338米 )、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 )、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 )、七子山(294米 )、天平山(201米 )、灵岩山(182米 )、渔洋山(171米 )、虞山(262米 )、潭山(252米 )等。
苏州三山岛,古称“小蓬莱”,位于苏州太湖之中,属于苏州东山景区。因岛上三山相连而得名。追溯三山岛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史前的旧石器时代。1984年在三山岛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哺乳动物化石,有熊猫、斑鹿、棕熊、鬣狗等20多种动物。它不仅丰富了人们对苏南地区更新纪哺乳动物的认识,还为太湖发育史的研究增加了材料。1985年,又在三山岛考古发掘出土上万件旧石器,经鉴定三山岛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被称为“三山文化”,这是长江下游地区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陵南村阳澄湖南岸,通过两次发掘,发现其文化层次多,出土遗迹、遗物丰富,从地层叠压关系可以看出其文化层的先后次序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早期良渚文化,典型良渚文化,直到进入春秋时代的吴文化。
此外,苏州地区范围内还发现了多个类似的史前古遗址,如位于甪直的新石器时期张陵山遗址、石湖的新石器治平寺遗址、高景山的新石器茶店头遗址、车纺的新石器摇城遗址,以及东渚的新石器时期的窑墩遗址等,从而证明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太湖流域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苏州拥有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四分之三的水域面积。苏州水网密布,土地肥沃,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三白(白鱼、银鱼和白虾)、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