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4年11月29日星期六

简述上海16景(2)


上海故事[098]
江海通津


  “浦流江汇,东注大海,人烟稠密,商贾辐辏。”东南都会,江海通津,上海之奇观。清新迷人的旋律让你不再孤独。

  我们和着黄浦秋涛的节拍,纵观上海数千年的历史,可追逐上海由一个滨海渔村发展成举世瞩目的国际繁华都市的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各个朝代都在上海设置过行政机构,进行管理。上海成为“江海通津,东南都会”。

  秦统一中国后,在今嘉定、昆山、太仓一带设立畴县。此外,又在今青浦、松江一带设立了由拳县,在今金山、奉贤设立了海盐县。这几个县都隶属于会稽郡。两汉的行政区划大至依据秦朝。三国时期,上海为东吴的一部分,孙权改由拳县为嘉兴县,包括青浦。青浦的吴淞江两岸一段有个青龙镇,镇以青龙江得名。青龙江因传孙权在此造青龙战舰得名。青龙镇水道很深,被东吴用作军港,建造战舰,训练水师,其船队曾驶抵台湾。

  唐朝初年,上海修筑了第一条海塘,名旧捍海塘,它对防止海水倒灌,保护农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751年,上海境内设立了华亭县,这是上海境内第一个完整的县,一直到近代才改名为松江县。北宋中期上海行政级别升格为上海镇,这也是官方文献中正式使用上海地名。因水道、海路的便利,北宋在上海设榷货场,存放货物,进行交易。南宋时北人南迁,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将市舶提举司迁往华亭县,又在昆山东部设置了嘉定县。元朝时,政府在全国沿海地区设7个市舶司,上海就是其一。南方的粮食往往由上海经运河或通过海路运至北方,上海已成为重要的港口。明朝时增设青浦县,清朝时又增设宝山、南汇、金山、奉贤、川沙五县。上海还设立了江海大关,这是近代上海海关的前身。乾隆《上海县志》记载:“自海关设立,凡远近贸迁者皆由吴淞江进泊黄浦。城东门外,舳舻相接,帆樯比栉。”据《皇朝经世文编》记载,当时“沙船聚于上海约三千五百余号。”上海渐成“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浦流江汇,东注大海,人烟稠密,商贾辐辏。”江海通津成上海奇观。

吴淞烟雨


  “吴淞口子犬牙排,防海当年筑炮台。一自通商都撤去,随波轻送火轮来。”站在宝钢城,隔江东望去,南北古炮台,隆隆炮声犹响耳畔。荣辱迭更,岁月如流,烟雨唱人生。

  上海自古以来就是江海通津,舳舻相接,帆樯比栉。1412年(明永乐十年)由于航运需要,在今浦东新区高桥镇北临海处构筑了一座方圆百丈,高30余丈的土山,山上设有烽堠,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以便船舶进出长江。这座山被称为“宝山”。郑和远航西洋,至少有两次从浏河港出发的。江海通津,连接上海门户的是吴淞。吴淞处黄浦江、长江入海交汇口,又称吴淞口,地势险要。近代以来,外国殖民主义对中国由经济掠夺、加入武力入侵,吴淞成为海防要塞。在吴淞口南岸,位于今浦东新区凌乡镇炮台浜村,设有东炮台。西炮台则设置今吴淞,俗称老炮台,扼南洋海口。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舰入侵,提督陈化成亲督此台,敌军多受创。因后路兵溃,力战阵殁。

  吴淞炮台为黄浦江、长江水入海口,加之历史沧桑,世人为之称颂,流下诸多诗词颂篇。“吴淞口子犬牙排,防海当年筑炮台。一自通商都撤去,随波轻送火轮来。”“吴淞门户已难关,坏我长城岂等闲。狮子林中余要塞,游人空说破台湾”。这些词都记载了吴淞炮台因《辛丑条约》签订后而遭拆毁,狮子林炮台名为要塞,却已失去抵御能力的屈辱历史。“毁家不恤独呼天,喷血吴淞起复颠。万口江东陈老佛,将军不死海生烟”。这首沈桢的《高桥竹枝词》却记录了词人缅怀陈化成英雄的激情与感慨。

  现今宝山已崛起一座宝钢新城,巍立江边,闻名世界。站在宝钢城,隔江东望,犹见南北吴淞古炮台,隆隆炮声似犹响耳畔,不同的是,中国人站了起来,“吴淞烟雨”已成新景,历史一去不再复返。

海天旭日

  透过蒙蒙的吴淞烟雨,浩淼的长江水奔腾东泻与大海交融汇合。冉冉旭日东升,跃升江海交汇处与长江口三岛相映辉煌。沉与浮,带着光与影,闻听江涛海风之声。

  透过蒙蒙的吴淞烟雨,我们看到了浩淼的长江水奔腾东泻,与上海交融汇合。冉冉旭日东升,跃升江海交汇之处,这就是上海胜景“海天旭日”。

  海天旭日与长江口三岛相映,气势非凡。

  在吴淞口长江南水道上的长兴岛,东邻横沙岛,北邻崇明岛,呈带状。东西长约20公里,南北宽约14公里,地势低平,有长江口“暖舌”之称,是著名的柑橘岛。距今700年前形成,十八世纪中叶始露出水面。横沙岛位于吴淞口长江水道中,东邻东海,西望长兴岛,呈三角形。1858年始露出水面,距今也有700年历史。岛上水产丰富,凤尾鱼、刀鱼、银鱼为特产。

  海天旭日盛景最佳处当属崇明晨曦。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和最大的冲积沙岛,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1318公里,面积一千余平方公里。崇明岛东邻东海,北与江苏省启东、海门相望。唐武德元年(618年)东西两沙始露水面,后由于江水海潮作用,南部老沙洲不断坍没,北部新沙洲不断涨出,至明万历年间岛渐成规模。自50年代末起,新围垦近70万亩土地。其中东平森林公园已成游览胜地。

  崇明岛上的孔庙、学宫为历史遗址,位于县城东三里的金鳌山更为著名。清康熙七年(1668年)总兵张大治,知县王恭光筑。金鳌山有九峰,中锋最高。十七年(1678年)提督刘兆麒,建金凤山亭,后被风吹坏。知县朱衣点重修。又建释此亭、魁星亭等,今俱废。后人为纪念张大治、王恭光,作宁德亭。金鳌山已为邑人游览之处。在未来的上海城建规划中,崇明岛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园区和生态游览区。崇明到上海的越江隧道也在筹建之中。

云间九峰


  含苍翳碧无定容,风云回薄奇无穷。上海水秀以黄浦江、苏州河著称。然,上海之山也有其之灵韵。驻足云间,瞻首九峰,返朴归真,一切顺自然。

  海天旭日,为上海胜景。浩瀚长江奔腾入海,使上海成为长江口的一颗璀璨明珠。上海水秀以黄浦江、苏州河著称。其实,上海之山,也有其灵。“云间九峰”,自古以来就是上海名胜之地。

“云间”为古松江之别称。“九峰”泛指松江西北部的一系列山丘,佘山、天马山、薛山、凤凰山、辰山、机山、横山、小昆山和库公山逶迤相连,排障东南,望之如列宿,涵沧海,烟涛空翠,隐起平畴间。《九峰歌》云:“云间之胜数九峰,峰峰秀削青芙蓉。含苍翳碧无定容,风云回薄奇无穷。”  

九峰之首为凤凰山,延颈舒翼,宛若凤翥,故名。凤凰山东枕通波,西连玉屏,山形修峻孤起,山有虬松古藤,苍森可爱。原有凤凰、陆宝两泉。山上居有南村居、三星阁、来仪堂、且止园、梅花楼、东海亭、山月轩、锦溪桥、芙蓉庄十景。

库公山相传古时有库公隐此,故名。

库公山旧有陆宝村、旗杆石、洗鹤滩、藏书岭、鼓琴矶、览德坡、采药涯、白雪庵、放鹿亭、聚星崖十景。

辰山相传元时神仙彭素云首居此山,故又名神山。

薛山为唐薛道约居此而得名,又名雪山、玉屏山。山上曾有景华桥、学士亭、苦节碑、宜晚堂、仙人床诸景。

机山则因晋陆机居此,故名。机山山形纤秀,林木茂盛。山上原有平原村,因陆机曾为平原内史。

天马山内的横山,山形似一横木而得名,又名横云山。山景优美,樵舍农庄,客舟往来,翠壁舟枫,应接不暇。传董其昌曾书联山壁,谓:“世事纷纷如臭挐,何不登山读我书。”

形似天马的天马山,又名干山,相传为干将铸剑处,山顶有双鱼石,风雨化去。

小昆山为晋陆机、陆云出生地,山形圆秀,旁无附丽,望之覆盖盎然。云间九峰,今以佘山最为驰名。

佘山又名兰笋山,产笋有兰香,清康熙南巡时曾品尝过,故赐此名。现佘山顶有教堂,始建于1871年,曾为远东第一大教堂。与教堂相邻为佘山天文台,是我国研究天文的中心之一。山脚下建有地震检测中心。

  “山史当年履不停,新诗吟于好山听。”上海西南的云间九峰与浦江两岸的耸天高楼翼相遨从,共接青天。

石梁夜月


  黄浦江在外白渡桥汇合苏州河水,转向东进,使得浦东如鸟嘴突出,这一角就称作陆家嘴角。今陆家嘴角已环宇知晓,昔陆深晚唱,仍余间绕梁,惆怅伴随岁月流逝,希望寓寄夜月飘浮。

  黄浦江在外白渡桥汇合苏州河水,转向东进,使得浦东如鸟嘴突出,这一角就称作陆家嘴角。现今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就在这一地域范围。

  浦东的地名往往和姓氏有关,陆家嘴地名的来历就和陆深有关。陆深,又叫俨山。陆深在明代时曾为进士、大常卿兼侍读、翰林院学士。《明史》中列入的上海人有近20位,最有名的就有徐光启、潘恩、董其昌和陆深。陆深的曾祖定居在浦东洋泾,也是陆氏家族最早的定居浦东的人。

  陆深年轻时就文章著名,内容包括天文、地理、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历史和文学达37个方面,他的学术研究还包括书法理论、艺术实践和史学。他还是浦东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藏书家。

  陆深45岁时父亲去世。他本人体弱多病,也就从京城回到浦东,不再做官。陆深在故居运土筑岗,建造了一座"后乐园"。园中设有学士第、后乐堂、澄怀阁、小沧浪、四有亭、小康山径、望江洲、江东小楼、俨山精舍、柱石坞、水晶帘以及“知非”、“知还”书斋等景。陆深死后,后乐园由其儿子陆楫管理,陆楫死后一年,陆深夫人梅氏就将家搬到浦西上海县城的东门南,那里曾有一座石梁桥,又称陆家桥、学士桥。倚桥可远眺一江之隔的后乐园。《申江竹枝词》、《上海竹枝词》等均将“石梁夜月”列为上海八景之一。

  如今“石梁夜月”虽不复存在,但陆家嘴夜色更为迷人。中国农业银行于1990年率先在浦东陆家嘴成立第一家中资银行后,现今的陆家嘴已成中外银行林立的宝地,各类证券公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相继入驻。陆家嘴已是中国所有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中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开发区。陆家嘴已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上海的象征。“石梁夜月”早已被陆家嘴的灯火璀璨、五光十色所取代。

凤楼远眺


  登临上海城楼的丹凤楼便可远眺,春时郭外,桃花盛开,楼襟带江海,控扼见雄胜。季候轮转,楼去人空,憧憬依旧。

说起上海的商贸,人们总会说起南京路步行街、淮海路商业街、四川路商业街和繁华的西藏路。

上海的商城,则有历史悠久的传统,以旅游商品为特色的豫园商城,以明朝徐光启命名的徐家汇商城、亚洲地区最大规模的新上海商业城和以上海铁路新客站为组合体的不夜城商圈,构成了上海大都市的商贸景观。其实,最早的上海商贸中心却在南市,也就是现今的十六铺一带。

在鸦片战争前,由于上海地区贸易发达,早已形成“南北二市”,由以南市兴旺。

《上海县续志》:在中外未通商以前,南市以豆业为领袖,各业大小行号萃聚期间。

南市为早年上海的商业中心,这里的市场组织往往是一个行业集中在一条街,保留着不同程度的行会习惯。

在南市很早就有豆市街、菜市街、白衣街、花衣街、万竹街、篾竹街、竹行街、筷竹街、咸瓜街、火腿街、药局弄、典当弄、洗帚弄、草鞋弯路、尖刀桥路、硝皮弄、铁锚弄和面筋弄等以行业命名的街道里弄。

南市沿黄浦滩一带码头衔接,帆墙如林,米行木号多开设此处。与商业兴盛有关的早年银钱业行号也都开设在这一带。其中黄浦江西岸的十六铺最为著名。

传清道光年间,将上海县城东北和浦江西岸划成二十铺,以征税。因这里地处十六铺而得名。昔日,登上上海城楼的丹凤楼便可远眺,春时郭外,桃花盛开,尤其胜观。端午时,观浦江龙舟竞渡,直接眉宇。

  丹凤楼址在东城万军台,即今上海城内小东门丹凤路近福佑路原城墙上。丹凤楼始建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年),初在顺济庙。元末楼毁。明改建于万军台,内有文昌阁、关侯祠,下有雷祖殿。楼襟带江海,控扼雄胜,寇警时可资了望,承平时可登高远眺,故“凤楼远眺”已成为沪城八景之一。古词云:“糍饵谈家名最优,题高醉菊酒新筜。携朋共有龙山兴,海邑龙山是凤楼。”此景观词即描绘了当日之市况景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