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1月13日星期一

第二章 3:中国古建筑的庭院文化和组群

3:中国古建筑的庭院文化和组群

中国古建筑的庭院和组群的布局原则,不仅富有封建伦理文化的特色,还与中国人的崇中、从中、尊中的民族意识有关,它总是沿着一条中轴线(多以纵轴为主,也有纵横轴都为主的)、采取均衡对称的方式来布局,具有中轴线布局意识、观念特征的建筑,在中国古代随处可见。这种以中轴线为主要标志的、平面对称性格局的中国古建筑的空间布局,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的特征之一。
1)庭院是中国古建筑的群体组合中心,庭院被围合在四周房屋的中间,围绕着庭院组织建筑空间,一般都是执着于营构数重进深、曲折幽深、连绵无尽的效果,因而建筑规模需要扩大时,往往采取向纵向、横向或纵横向都扩展的方式,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各种建筑组群。这样由庭院组成的建筑群体,就像一幅中国的手卷画,必须一段段地逐步展开,才能看到和了解到它的全貌。这正如北京故宫那样,走进了天安门之后,只能是从一个庭院走到另一个庭院,从庭院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一院院、一步步的景色各不相同,必须都走完了,才能全部看完,在观赏行进中逐步展现,给人以强烈的感受。
这种“庭深似海”的建筑组群,井井有条,整齐不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长期统一、团结和稳定的愿望,这种民族精神在建筑上所表现的规整有序、和谐、安定和博大壮观,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一大传统和显着特色。  
2)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顽强深厚的空间意识和文化观念,十分强调建筑组群的中轴对称。小到住宅、大到宫殿、整个城市规划,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设以中轴线,这种中轴线往往由道路、建筑物、庭院、广场等组成,大到建筑物左右均布的对称,小到建筑物两旁对列的厢房或配殿,常被用来突出中轴线的对称。
以中轴线为基准,比较重要的建筑物总要放在中轴线上(中国地处北半球多以南北纵轴为中轴线,最主要的建筑物也就总是设在纵向的直线上,重要的主题建筑居中,即中轴线之所在,当然主要建筑物也就是座北而朝南向阳),次要的房子(副题建筑)放在它前面两侧对峙的地方,然后向纵深方向布置若干庭院,组成有层次、有深度的建筑空间。
这种以中轴线为基准,主次分明、均衡对称、层次清楚、由低到高、相互呼应,富有伦理精神的有组织、有秩序地在平面上展开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建筑文化的一大传统。
一般庭院布局大体分为两种:或在主要建筑(在纵轴上)左右两侧建两座对称的次要建筑(在横轴上),构成H型的三合院;或在主要建筑的对面再建一座次要的建筑,用走廊、围墙连接起来构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庭院(即四合院)。
当然,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同,人们对建筑功能和艺术要求也不同,使得中国建筑的群体组合具有多种多样的丰富性,但总的来看,自商朝以来人们只是将庭院的形状、大小与木构架建筑的体形样式、材料、装饰、色彩等加以调整而已。
虽然也有在纵轴线上安置主要建筑及其对面安置次要建筑,院子两侧用回廊将主、次建筑联系起来的“廊院”;有以体形巨大的建筑为中心,周围以庭院环绕,再外用矮小的附属建筑、走廊和围墙构成方形或圆形的;还有用弯曲道路或桥梁联系建筑组群和利用地形建造对称与不对称相结合的建筑组群,甚至有古典园林式的很不规则的组群等等。
但是,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总是以房屋包围空间,或是以空间包围房屋两种,以中轴线为基准、以庭院为中心的建筑观念始终存在着,并在实践中起着作用,基本的还是“四合院”布局方法。这是西方建筑所没有的,也是中国古建筑所独有的一个突出特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