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0年1月26日星期日

第六章 中国贡酒的源起和历史背景

第六章
中国贡酒的源起和历史背景

 “贡”和“献”,在中国古已有之。《尚书》有言:“任土作贡。”疏曰:“贡者,从下献上之称,谓之所出之谷,市其土地所生异物,献其所有,谓之厥贡。”这里,道出了“贡”和“献”的最原始的含义:一,贡是指“从下献上”,也就是下属对上级、地方对中央的进献,推而广之,也涉及到外国对中国的贡奉。二,贡的物品,一般应限于“土地所生异物”,也就说各地贡奉的都是出自本地的“异物”。当然,有贡上,必有赐下。贡上和赐下的绵绵不绝,形成了下属与上级、地方与中央之间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当然,期间也包含着情感、思想上的交流,以及政治上的有机连接。其中,贡酒则是这种交流的重要载体。
在我们的祖先尚为猿的时候,就已经和酒发生了关系。因为,地球上最早的酒,应是落地野果自然发酵而成的。所以,酒的出现,不是人类的发明,而是天工的造化。
人工酿酒的先决条件,是陶器的制造。否则,便无从酿起。在仰韶文化遗址中,既有陶罐,也有陶杯。由此可以推知,约在六千年前,人工酿酒就开始了。
在尧时,酒已流行于社会。“千钟”二字,则标志着这是初级的果酒,与水差近。
中国的朝贡制度起于何时?应该是起于夏禹时代,当然,或许还要更早一点。据《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因治水成功而接替帝舜,“即天子位,南面而朝天下,国号曰夏后”,他成为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位领袖。说禹是贡献制度的首创者,是站得住脚的。
贡献制度的形成,是与当时一定程度上形成的统一局面有关的。大禹披九山,通九泽,浃九河,定九州,同时,“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使“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史·五帝本纪》)。这种一统局面是空前的,使恩泽所及之处,必然不时来贡了。这种来贡,具有相当程度的自愿性质,尤其是九州地带,“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
所谓九州,一般认为是大禹治水后划定的我国中原上的古行政区,据《书.禹贡》分为: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禹时九州的贡物,具有朴素的性质,大部分遵循了“贡其土地所生异物”的规矩。而这里所说的“异物”,相当于现今所言的地方土特产。比如青州,“海岱维青州”,处于海(渤海)岱(泰山)一带,即今天山东的德州、济南一带,滨临大海,因此所贡就多有大海的特色了,贡盐,贡“海物维错”,不只是鱼,维错者,各种海产也,可能包括鱼虾蚌蟹之属。又如扬州,“淮海维扬州”,处于淮(淮海)和海(黄海之间),已属南方地带了。这里的山林间多产竹子,于是就大量的贡竹箭(大小竹子),还贡走兽、皮毛(革)、飞禽的羽毛(羽),以及当时南方所特有的桔、柚等水果。这种真正以贡土物产为特色的贡献制度,与往后有些地方的用转手货进贡,是大相径庭的。
值得一说的是,在禹时九州的贡物中就有了贡酒。《史记》记载,仪狄造“旨酒”以献大禹,这是以粮酿酒的发端。
夏代的第一个国君,也是贡献制度的真正首创者。太史公司马迁认为:“自虞、夏以来,贡赋备矣!”虞时史料阙阙,而夏禹时的贡献资料则十分详尽。
夏、商、周三代的贡品状况,典籍语焉不详,能搜集到的也仅廖廖十数条。这可能是因为当时贡献制度、贡献物品、贡献途程与夏禹时无大差异,因此,史笔就少所涉笔了。但有关纣王酒池肉林等传说故事,都说明了当时宫廷生活中已少不了酒的介入。
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粮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酒出。“曲者酒之骨。”可见远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用曲来酿酒。
据秦汉时期的《申农本草经》载,“鲁定公母单服五加皮酒,以致不死”。
五加皮酒,堪称最古老的贡酒。五加皮酒是由多种中药材配制而成,关于它的配制有一段段优美的传说。
传说,东海龙王的五公主佳婢下凡到人间,与凡人致中和相爱。因生活维难五公文提出要酿造一种既健身又治病的酒,致中和感到为难。五公文让致中和按她的方法酿造,并按一定的比例投放中药。在投放中药时,五公主唱出一首歌:
一味当归补心血,去瘀化湿用妾黄。
甘松醒脾能除恶,散滞和胃广木香。
薄荷性凉清头目,木瓜舒络精神爽。
独活山楂镇湿邪,风寒顽痹屈能张。
五加树皮有奇香,滋补肝肾筋骨壮。
调和诸药添甘草,桂枝玉竹不能忘。
凑足地支十二数,增增减减皆妙方。
原来这歌中含有十二种中药,便是五加皮酒的配方。五公主为了避嫌,将酒取名“致中和五加皮酒”。
自古及今,酒一直在陪伴着历史兴亡的脚步前进。兴也有酒,亡也有酒,确可谓经盛衰而无废,历百代而作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