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5月13日星期日

揭秘通化暴乱真相  第十三章


从延安去东北创办老航校的第二批开拓者

编撰 波特兰先生

在浩浩荡荡挺进东北的大潮中,继延安军委航空组第一批赴东北老航校开拓的王弼、刘风、蔡云翔、田杰、陈明秋、顾青等到达沈阳后,又一批自愿报名去东北的东北局干部团也准备由延安出发去东北了。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就已经下了决心,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并在那里筹建航校,为建立空军储备力量。
    此时在延安,中央军委成立了航空小组。多年来我党在艰苦的战争岁月中储备的航空人才,都聚集在了航空小组中。大革命时期被派往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王弼和常乾坤都是航空小组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曾在延安安塞筹建过航校,只因苏德战争爆发,苏联专家不能到位,飞机和航材也不能到位,才未能实现。曾去苏联学习航空技术的还有刘风和王连。
那时的延安还聚集了一批有理想有志向的热血知识青年,吴恺、徐昌裕、熊焰、顾光旭、欧阳翼、杨劲夫、张仲铭、郦少安等,都曾在国民党航校学习航空,他们是在抗战时期投奔到延安的,也都是航空小组的成员。其中熊焰、张开帙等也曾参加过延安安塞航校的筹建工作,他俩都在“抗日军政大学”机械工程班担任过航空专业的教员。 
魏坚、张开帙在抗战初期由我党派往国民党航空学校学习航空技术。
魏坚过去在湖北省委搞地下工作,又曾受党派遣到国民党航校学飞行。他原是要作为王若飞的秘书跟着去重庆的,但事到临头被换了下来,没想到王若飞和叶挺飞回延安时撞到黑茶山上殉难,正如他自己说的,为建航校他拣了一条命。
魏坚系河北省束鹿县人,1932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6月入党,1945年10月入伍。历任书记、队长、干事、科长、副教育长、空军军事科学研究部部长、空军司令部科研部部长等职。正军职离休干部、原空军工程学院顾问魏坚同志,因病于2005年8月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还有在抗大机械工程班学习过航空技术的许景煌、胡华钦、刘玉堤、龙定燎、马杰三、孟力、李汉、林征、吴元任、谢挺扬等同志。这些同志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听说要办航校,个个欣喜若狂,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整装待发。还有一些女同志:陈然、高鹰、王麦林、李淑芳、曹斌等。
常乾坤时任第十八集团军高级参谋,主要工作是外事联络。第一批的王弼等人走后,常乾坤已是箭在弦上。
当时常乾坤仍留在延安,正在抓紧落实赴东北筹建航校的人员名单。
自9月开始,中共中央组织部从延安航空组、抗大机械工程班、中央自然科学院、俄文学校等单位,选调30多名航空技术干部,准备分批从延安快速启程开赴东北创办航校。
当时在延安航空小组工作的于飞和张华都看过这份草拟的准备上报名单。
选调人员名单包括:
王弼、常乾坤、刘风、王琏、吴恺、徐昌裕、熊焰、魏坚、张开帙、顾光旭、许景煌、胡华钦、欧阳翼、谢挺扬、郦少安、张成中、杨劲夫、张仲铭、刘玉堤、吴元任、马杰三、孟力、李汉、林征、龙定燎、陈然、邵来、高鹰、王麦林、李淑芳、李成福、沙来、陆夫、张华、于飞等。
张华、于飞看到这份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非常高兴。
在常乾坤的精心组织安排下, 1945年10月2日,中共中央第二批筹建航校人员20余人从延安开赴东北。
队长是魏坚,副队长是林征。
第二批筹建航校人员名单:魏坚、林征、王琏、张成中、沙莱、吴恺、李淑芳、熊焰、陈然、顾光旭、欧阳翼、许景煌、谢挺扬、马杰三、龙定燎、王麦林、张开轶、曹斌、高鹰、李成福、陆夫等人。
但是名单中没有张华、于飞,俩人都急了,找到常乾坤:“这是为什么?”
常乾坤手拿着第二批筹建航校人员名单,说:“这名单上没有你们俩个,因为这名单上也没有我哇!”
张华、于飞无话可说了。
常乾坤坚定地说道:“你们一定会去东北的,因为我一定会去东北的!”
许景煌是第二批赴东北参加筹建老航校的延安干部。
许景煌回忆说:日本鬼子投降那一年的初冬,一个大雨倾盆的中午,领导上告诉我:“延安中央组织部调你到东北航空队,去东北参加建设人民空军”。领导还给了我一顶防雨草帽,要我当天就走。我带上了草帽,背上了背包,冒着雨向着革命圣地——延安进发。一路上,脑海里总是浮现着:怎样接受日敌的飞机?怎样掌握飞机技术?怎样参加人民空军的建设?将来有了自己的空军,打仗就不再吃亏… …我们一行二十多人在延安集合后,便离开了留恋难舍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陕甘宁边区。我们渡过了天险黄河,不管山高嶺峻,路途遥远,也不管敌人封锁和匪特阻扰,前进的目标仍然在祖国的大地上向前伸展。记得到了东北已是大雪纷飞,千里冰封的时候。
马杰三河北省曲周县人,1940年3月参军,曾任曲周县大队通讯员、文书。1941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学习,后在一大队航空工程队工作,1945年在延安机场任参谋,期间参与组织毛主席赴重庆谈判的专机安全保障工作。马杰三也随队参加了第二批赴东北参加老航校创建工作。
    参加组建东北老航校的延安航空小组分两批从延安出发,一路上跋山涉水,露宿山野,穿越敌人的封锁线,对付土匪的骚扰。那时陈然、王麦林、曹斌等几位女同志怀有身孕,行动很不方便,遇到危险,就由两个男同志架着一个女同志,快速通过。
陈然回忆:“当时怀孕多月,行军时步履艰难,穿越封锁线时张开帙和魏坚两个男同志一路架着我小跑。有时一天要跑180里路。记得一次过河,老乡们扛着门板,跳进冰冷的河水,搭成了人桥,让我们通过。当时我们从心底感激这些纯朴的乡亲”。
在途经张家口时,正赶上国、共、美三人小组会谈,周恩来乘坐的飞机需要维护,于是将徐昌裕、熊焰留在了张家口航空站,担任周恩来座机的维护工作。他们二人在完成专机维护任务后,又继续北上。
第二批从延安去东北创办老航校的开拓者,已出发了。延安航空小组也不时地能获得他们的消息。
但张华和于飞只能默默地等待,他们尽可能地时常与常乾坤接触,希望能获准成为下一批从延安去东北创办老航校的开拓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