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5月17日星期四

揭秘通化暴乱真相  第二十三章



沈阳航空队新生选调小组
 撰稿 波特兰先生


1945年11月11月下旬,国民党军队全线进攻东北,挑起了内战,局势发生变化,东北局和东总都要撤出沈阳。
1945年11月,彭真同志指示:“要尽快赶到通化筹建航空学校,注意争取日本航空人员,埋头苦干,培养干部。” 
民主联军总部曾指示:沈阳航空队奉命撤出沈阳到通化后,要从部队中先调学生,建立学生训练队,再成立一个飞行队。
此后,航空队开始向通化转移。
12月下旬的一天,在通化城的上空突然出现了战斗机群,引起了众多通化市民仰头观看。这就是东北民主联军航空队从本溪转场通化机场。一位日本人在所著的《通化几山河》一书中,对这次转场做了如下描写:“那是一个有沙尘的日子,一架又一架联合编队的战斗机轰鸣声响彻通化上空……战斗机编队在上空绕一周、两周然后首机下降,依次在通化机场着陆。”不难看出,这次转场的场面还是很壮观的。
航空器材是从陆路运到通化的。
曾经担任过通化老航校副政委的黄乃一回忆这段历史时说:“当时航空器材十分紧张,暂时不能飞的20余架飞机也必须转移到通化,但既没有火车,也没有汽车,我们只好把飞机的机翼卸下来,装在大板车上,把机翼绑在大板车后边,用牛、马和驴等牲口拉着大板车向通化转移……老百姓见了,风趣地说:‘牛车拉飞机,真稀奇’。”
就这样一直到12月14日,陆路运送的航材才全部抵达通化。
12月15日,部队刚转到通化不久,机务人员修好了一架飞机,林保毅便决定亲自试飞。
不幸,飞机起飞时就发生了事故。飞机摔了下来,林保毅受了重伤。
黄乃一立即要求医院全力抢球。几个小时后,当林保毅苏醒过来,看到大家都守护在自己的身边时,感动得热泪盈眶。他进一步加深了对共产党、八路军的认识,对他以后的思想转变有很大影响。
当初沈阳航空队刚到通化时,首先就遇到住房问题。几百号人没有营房住,只能暂时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但市区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很拥挤,只有日本居民的住房较为宽敞。黄乃一就通过航空队的日本人,向日本居民交涉,经同意后,一部分人就住进了日本居民家中。
当时,黄乃一与白起一同借住在一个日本土木工程师的家中。
航空队在通化稍事休息后,即着手招收飞行学生。
黄乃一就此事征询白起对新生要求的建议。白起认为,关键是要让新学员尽快懂得航空知识,对飞机的构造、性能、航空原理等一无所知,又怎么能维修保养飞机,更不要谈飞上蓝天了。他的建议得到了采纳。
按照总部的要求和航空队的原定计划,飞行学员都要要从部队中选择调。当时部队都要在前线打仗,上哪儿去选调学员?
正在此时,山东抗大一分校于11月底和12月初到达通化,他们带来了1000多名学生,都要是战斗部队选送培养的青年战士,或在胶东老解放区吸收的青年学生。
这些学生正是选调飞行员的最好对象。
于是,黄乃一立即向吴溉之、朱端报告,并经过通化地委请示东北局,获得了批准,同意从山东抗大一分校选调合格学生到航校学习。
为此,还由航空队抽出政工、技术、医务干部,专门成立了新生选调小组,由白平、刘西科、何健生等组成。
选调小组,会同抗大一分校政治部和各队党组织查看了该校全体学生档案。原以为“十里挑一”,挑选120名习行学生问题不大。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初选的基础上,结合与学生谈话了解情况,然后进行体检和测验,最后合格的只有109人。
这些新生学员,在12月份就转入了航空队。
这些新学员年纪很轻,大多数在十七、八岁至二十岁左右。又来自部队和老解放区的农村,都要经过战争环境和艰苦生活环境的锻炼,有较高的阶级觉悟,身体也基本健康。
但是,他们中有些在解放区农村上过小学或初中,有的是参军后来部队里学了点文化,多数人的实际语文程度,只相当于正规的高小。
何健生参加了新生选调小组工作后,非常努力。有一次,他就去见蔡云翔。谈起了自己在新生选调小组工作的事,并征询挑选新学员的建议。
何健生的侄子何国晖曾对我说,何健生曾是蔡云翔在汪伪航校上司上校教务主任,那时蔡云翔望着眼前站着的何健生,他想站起来,却被何健生有力地用手按住了肩膀:“不用站起来了。”
蔡云翔、何健生都是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又一起从扬州起义来到了这里,对航空人才的要求,自然很快就有了共识。当时的日本飞行教官也是这个看法。他们要求重视理论学习的意见也得到了常乾坤、王弼、刘风的支持,他们也都曾在苏联学习过航空技术。
航空队接受新学员后,人数有了很大增长,全队人员总数已近600人了。其中,领导干部、飞行人员、警卫人员和学员共有200余人;日本留用人员300多人;此外,还有20多名朝鲜人。
由于航空队人数剧增,为了加强领导和管理,黄乃一向东总请示:能否尽早解决组织人员问题。
总部的回答是:等常乾坤、王弼同志到达通化后后再说。
此时的常乾坤、王弼已带领东进队伍行进在前往通化的路上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