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8年5月22日星期二

屋顶花园耕读记 第三章

第三章 世界园林建筑风格和营造思维探索
 波特兰先生 撰稿

第一节 浏览世界园林小史


上海积极开展和推广市民绿化节活动,让更多市民朋友参与到绿化节中去,用热情传播绿色观念,让城市失落的绿意在居家找回来,让更多的市民共同用绿色扮靓我们的城市。这是上海的护绿大手笔。
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海派文化展示了上海融入世界的胸怀。西方园林文化同样受到了上海人的关注和借用发挥。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圆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上海豫园可为都市典型的传统园林。
但上海众多的西洋私家园林却带来了西方园林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也包括施工营造技术。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园林。在上海原法租界到处可以寻找到法式园林的踪迹。
世界上最早的园林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世纪的埃及,从古代墓画中可以看到祭司大臣的宅园采取方直的规划,规则的水槽和整齐的栽植。西亚的亚述确猎苑,后演变成游乐的林园。
巴比伦、波斯气候干旱,重视水的利用。波斯庭园的布局多以位于十字形道路交叉点上的水池为中心,这一手法为阿拉伯人继承下来,成为伊斯兰园林的传统,流布于北非、西班牙、印度,传入意大利后,演变成各种水法,成为欧洲园林的重要内容。
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发展成为住宅内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古罗马继承希腊庭园艺术和亚述林园的布局特点,发展成为山庄园林。
欧洲中世纪时期,封建领主的城堡和教会的修道院中建有庭园。修道院中的园地同建筑功能相结合,如在教士住宅的柱廊环绕的方庭中种植花卉,在医院前辟设药圃,在食堂厨房前辟设菜圃,此外还有果园、鱼池和游憩的园地等。在今天,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一些校园中还保存这种传统。13世纪末,罗马出版了克里申吉着的《田园考》,书中有关于王侯贵族庭园和花木布置的描写。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罗马、威尼斯等地建造了许多别墅园林。以别墅为主体,利用意大利的丘陵地形,开辟成整齐的台地,逐层配置灌木,并把它修剪成图案形的植坛,顺山势运用各种水法,如流泉、瀑布、喷泉等,外围是树木茂密的林园。这种园林通称为意大利台地园。
法国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的造园艺术。1638年,法国布阿依索写成西方最早的园林专著《论造园艺术》。他认为“如果不加以条理化和安排整齐,那么人们所能找到的最完美的东西都是有缺陷的”。17世纪下半叶,法国造园家勒诺特尔提出要“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他主持设计凡尔赛宫苑,根据法国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的特点,开辟大片草坪、花坛、河渠,创造了宏伟华丽的园林风格,被称为勒诺特尔风格,各国竞相仿效。
我自小生活在上海皋兰路,东接思南路,西连瑞金路,南邻香山路,北靠淮海路。附近是著名的法式复兴公园,还有孙中山故居等旧址。沿街高大的法国梧桐树无声地讲述着这里的故事,不断变更主人的别墅群同样也留下了很多传说轶闻。
18世纪欧洲文学艺术领域中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在这种思潮影响下,英国开始欣赏纯自然之美,重新恢复传统的草地、树丛,于是产生了自然风景园。英国申斯诵的《造园艺术断想》,首次使用风景造园学一词,倡导营建自然风景园。初期的自然风景园创作者中较著名的有布里奇曼、肯特、布朗等,但当时对自然美的特点还缺乏完整的认识。
在畸型发展的上海英租界,也留下了英国建筑的特点。从17世纪开始,英国把贵族的私园开放为公园。18世纪以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纷纷仿效。自此西方园林学开始了对公园的研究。上海也突然冒出了一大批开放的公园。
值得一说,英国人将西方的园林引入了中国,但也将中国园林带到了英国,推广到西方。18世纪中叶,钱伯斯从中国回英国后撰文介绍中国园林,他主张引入中国的建筑小品。他的著作在欧洲,尤其在法国颇有影响。18世纪末英国造园家雷普顿认为自然风景园不应任其自然,而要加工,以充分显示自然的美而隐藏它的缺陷。他并不完全排斥规则布局形式,在建筑与庭园相接地带也使用行列栽植的树木,并利用当时从美洲、东亚等地引进的花卉丰富园林色彩,把英国自然风景园推进了一步,也把中国园林文化推广到西方。
19世纪下半叶,美国风景建筑师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主持建设纽约中央公园时,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他把传统园林学的范围扩大了,从庭园设计扩大到城市公园系统的设计,以至区域范围的景物规划。他认为城市户外空间系统以及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人类生存的需要,而不是奢侈品。此后出版的克里夫兰的《风景建筑学》也是一本重要专著。
1901年美国哈佛大学创立风景建筑学系,第一次有了较完备的专业培训课程表,其他一些国家也相继开办这一专业。1948年成立国际风景建筑师联合会。
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但不能否认: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风景建筑学。即使中国明代最著名的营造大师,他主持营造了故宫、天安门和部分皇陵,但不能称其为风景营造始祖。风景建筑学有其独特性。

第二节 古埃及造园文明特点与民族心理


古埃及园林的形式及其特征,是古埃及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从自然条件来看,埃及位于非洲大陆的东北角,干旱少雨,全年日照强度很大。埃及的文明发展首先得益于尼罗河。它由南北流经埃及境内,构成狭长的河谷地带。在一个比较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们首先追求的是如何创造出相对舒适的居住小环境。
因此,古埃及人在早期的造园活动中,除了强调种植果树、蔬菜以产生经济效益的实用目的外,还十分重视园林改善小气候的作用。在干燥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古埃及由于缺少树木而将树木神化,庇荫作用成为园林功能中至关重要的部分,树木和水体就成了古埃及园林中最基本的造园要素。文明特点决定了园林的发展方向。
从社会因素及宗教思想上来看,浓厚的宗教迷信思想及对永恒的生命的追求,促使了相应的神苑及墓园的产生。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是在另一世界中生活的开始,因此,法老及贵族们都为自己建造巨大而显赫的陵墓,而且陵墓周围还有可供死者享受的宛如其生前所需的户外活动场地,这种思想导致墓园的产生。埃及的法老们十分尊崇各种神祇,建造了很多圣苑。同时,园中的动植物种类的运用也受到宗教思想的影响。埃及人将树木视为奉献给神灵的祭祀品,以大片的树木表示对神灵的尊崇。雄伟而有神秘感的庙宇建筑周围都有大片林地围合而成的圣苑。在法老及贵族们巨大而显赫的陵墓周围,有为死者而建的墓园,规模通常不大,也和其他古埃及园林一样,园中以大量的树木结合水池形成凉爽、湿润而又静谧的空间气氛。民族心理决定了园林的形式和概念。
农业生产的需要导致了古埃及引水及灌溉技术的提高,土地规划也促进了数学和测量学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埃及园林的布局。由于天然森林匮乏而植物又必须开渠引水进行灌溉,这些都使的埃及园林是形成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人工气息,因而布局也采用了整体形对称的规则,给人以均衡稳定的感受。反映出埃及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力求以人力改造自然的思想。这表明东西方园林在不同的环境之下,从一开始就代表着两种思维方法,就是朝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从而形成世界园林两大体系的先导。

第三节 古巴比伦造园文明特点与民族心理


与古埃及一样,古巴比伦园林的形式几特征同样是其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的生活习俗的综合反映。
古巴比伦地处两河流域,雨量充沛、气候温和,茂密的天然森林广泛分布。进入农业社会后,人们仍眷恋过去的渔猎生活,因而将一些天然森林人为改造成以狩猎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猎苑,这种猎苑使人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囿,二者产生的年代竟也十分接近,这也许是人类由游牧社会转向农业社会初期的共同心态所致的吧!
从古巴比伦园林的形成及其类型方面来看,有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产生的猎苑,有受宗教思想的影响而建造的神苑。至于宫苑和私家宅园所采用的屋顶花园的形式,则既有地理条件的影响因素,也有工程技术发展水平的保证。如提水装置、建筑构造等。拱券结构正是当时两河流域地区流行的建筑样式,这些条件也是各个时代、各个民族园林形式及特征形成的基本因素。
出于对树木的尊崇,古巴比伦常在庙宇周围呈行列式地种植树木,形成圣苑。


第四节 古希腊造园文明特点与民族心理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化源于爱琴文化。古希腊由众多的城邦组成,但却创造了统一的古希腊文化。
希腊的艺术辉煌成就根植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整个希腊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古代希腊,人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们既不会为了某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或宗教信仰而牺牲世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为了追求奢侈豪华的物质享受而终日忙碌、丧失自我,他们崇尚一种精神与物质、理智和情感相协调的、合乎人性的生活。这种民族心理与文明特点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的设计。
古希腊人信奉多神教,编制了丰富多彩的神话。古希腊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们都以希腊神话作为创作素材。为了祭祀活动的需要,古希腊建造了很多庙宇。为了战争和生产,人们需要有强健的体魄,因而健身活动在古希腊展开。大量群众性的活动促进了公共建筑如运动场、剧场的发展。古希腊的音乐、绘画、雕塑、建筑,达到了很高成就。美学、哲学的发展,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为西方哲学奠定了基础。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指出美就是和谐。亚里士多德十分强调美的整体性……这一切,对古希腊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古希腊的园林同他的雕刻、建筑一样,对罗马文化产生直接的影响,并通过罗马人对欧洲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文化产生作用,后世的体育公园、校园、寺庙园林等,都留有古希腊园林的痕迹,而且,从古希腊开始就奠定了西方规则式园林的基础。
古希腊的园林类型有四大类:
一、早期的宫廷庭园,那时,强大的迈锡尼文明似乎已经消逝,古希腊艺术借取东方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在这个时代,希腊首先是私人的住宅庭院。
二、宅园——柱廊园,在希腊城市内非常盛行,在以后的古罗马时代也得到了继承和发展,对欧洲中世纪寺庙园林的形式也有明显的影响。
三、公共园林,古希腊热民族心理及文明的特点带来了很多的公共集会场所,出现民众均可享用的公共园林。有圣林,竞技场。
四、人文园——哲学家的学园,哲学家露天讲学的公园
古希腊园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紧密结合,是作为室外活动空间以及建筑物的延续部分来建造的,是属于建筑整体的一部分。由于建筑是几何形的空间,因此,园林的布局形式也采用规则式样以求与建筑相协调。不仅如此,当时数学和几何学的发展,以及哲学家的美学观点,都影响到园林的形式。他们认为美是有秩序的、有规律的、合乎比例的、协调的整体,因此,只有强调均衡稳定的规则式园林,才能确保美感的产生。

第五节 古罗马造园文明特点与民族心理


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史的开端。但是,早期罗马人的精力都集中在战争和武力上。随着军事的征服,罗马受到了来自异域的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化的深刻影响。罗马统治者对外来文化兼收并蓄的宽容态度,使的整个罗马世界的文化事业呈现颇为繁荣的景象。罗马人在接受希腊文化的同时也在接受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罗马人讲究实际、注重功利的生活态度使的罗马的艺术强调实用性,艺术积极追求写实性。由于罗马人具有更为雄厚的财力、物力,而且生活更加奢侈豪华,这就促进了在郊外建造庄园之风气的流行。
早期的古罗马园林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包括果园、菜园和种植香料及调料植物的园,以后逐渐加强了园林发观赏性、装饰性和娱乐性。罗马人把花园视作宫殿、住宅的延续部分,因而在规划上采用类似建筑的设计方法,地形处理上也是将自然坡地切成规整的台层。规则式园林形式也是受古希腊影响的结果。古罗马园林和重视植物造型的运用。花园中常采用矮篱围合的几何形花坛种植花卉。还将遭雷击的树木看作是神木而备加尊敬、崇拜。
古罗马园林在历史上的成就非常重要,而且园林数目之多、规模之大,也十分惊人。由于古罗马的版图曾扩大到欧、涯、非三大洲,因此,古罗马园林除了直接受到古希腊的影响以外,还吸收了其他各地,包括古埃及和希腊的影响。
自然是园林需要着重表现的另一方面。各民族对自然美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差异。西方传统的观点认为,美需要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来实现的,自然本身只是一种素材。只有借助艺术家的再创造,才能表现出自然美,而离开了艺术家的努力,自然不会成为艺术品,亦不能最大限度的展示其魅力。因此,园林艺术便构成了自然美的最高境界。这种自然美的观点在西方至今仍然有很大的影响力。
从古埃及的宅园到中世纪的庭院,其间经过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园林,是规则式园林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在建筑物围合的人工环境中,以人工化的手法布置花草树木和水景。强调的是人工化的“自然”景观与人工环境的协调。这种造园方法是借助自然之物来美化人工环境的艺术思想的反映。这种反映归根结底是由各民族的文明特点和民族心理带来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