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15年2月4日星期三

正月初七:中国古代的人权节


——春节民俗溯源之五十三




当西方社会有人抨击中国不讲人权的时候,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告诉他们:中国古代就是世界最早的“人权节”,那就是 “人日节”,又称“人胜节”、“人庆节”。节庆日定在农历正月初七,按中国传统说法,那是人类的生日。中国传统习俗“人日节”的核心:就是要尊重每一个人,重申人自身应该享有各种权利的日子。

根据汉东方朔《占书》载,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

东方朔在《占书》中云:“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猪,四日占羊,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因此,民间相信,如果正月初一天晴,是年鸡则繁育,阴雨鸡则不旺;初二阴晴兆狗;初三日阳晴则兆猪,以此类推。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则谓吉祥,主一年出入顺利,人口平安,生丁繁衍;若阴晦则兆灾患。
中国道教也认为:“天地先生鸡,次狗,次猪,次羊,次牛,次马,始生人。”

每到春节将临,中国古人从正月初一日开始,民间旧习用天干、地支来测算吉凶祸福。主要寻十天干中的“辛”日,十二地支中的“辰”日。

那一天对到辛日,则意味那一天交好运。辛日越靠近元旦越好。初几是辛日,便称“几日得辛(幸)”。

那一天对到“辰”日,则意味着当年是“几龙治水”。一龙治水,意味着雨涝;十二龙治水,意味着干旱。

如果初七日逢辰,则雨水均匀,意味丰收。

古人认为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天下大同。汉时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

汉、魏以后,人日逐渐从单一的占卜活动,发展成为包括庆祝、祭祀等活动内容的节日。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就会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皇帝在人日时赐赠群臣的“人胜”是什么呢?
原来,在中国古代,人们节庆时总会戴“人胜”,因此“人日”也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其实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从晋朝开始,中国就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窗户或帐子上。妇女将刻得小小的人形戴在鬓发上,既讲吉利,又是一种装饰。因此,“人日”也称“人胜节”。

过去在“人日”这天,中国一些地方还有“麻秆点天灯”、“用豆熬粥治头疼”、“妇女遛弯祛百病”、“登高赋诗”等习俗。
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

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

高适的《人日寄杜二拾遗》诗,证明了唐代的人日节,已不仅仅专用作祈祥祝安,又衍添了一层思亲念友的气氛。时至今日,也有在外的游子在年前回家,过了人日节才能远走他方。

按习俗约定,在人日节这天,人们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在家团聚。人日节下午,一般是吃长面,也叫拉魂面。意即过年时人都走东串西,心就会变野了。人日节一过,就该准备春耕生产了。故而吃拉魂面,就是要把心收回来,准备春耕生产。

民国以前,人日这天青年男女会结伴到郊外游玩,选出“人日皇后”,中选者将主持一天的活动。年长者则登上观音山(今越秀山)或白云山饮酒、吟诗作赋;女的去神庙参神,男的到花地(今芳村区)赏花或拜黄大仙庙。

那么,古代中国人又是如何确认“人日节”的节庆日子的?

中国人认为:

远古天地混沌且孕育万物,也孕育了盘古,后来,盘古开辟天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天地中一日九变,如此一万八千岁。再后来,盘古在正月间开始造物,初一造鸡,初二造犬,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造人,初八造谷。
从此,人类开始了自身的生活,人们为了记念天地和盘古的恩情,就在正月间的前八天中要分别祭祀天地人皇、盘古及其优待鸡、犬、猪、羊、牛、马、人、谷。这就是正月初七的人日节的来历。

又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后,是女娲创造了世上生灵万物。她依次第一日造鸡,第二日造成狗,第三日造猪,第四日造羊,第五日造牛,第六日造马,第七日造人。

因为女娲造人时,前六天分别造出了鸡、狗、羊、猪、牛和马,第七日造出了人,因此,正月初一便是鸡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羊日,初四是猪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马日,初七是人日,初八是谷日。后来,人们又将初九定为天日,将初十定为地日。因此,汉民族认为,正月初七是“人类的生日”。

汉族人在人日节时还延续了吃“七样羮”的习俗。按照“人日节”的习俗,有的地方吃用芹菜(勤快)、大蒜(划算)、葱(聪明)、韭菜(耐久)以及鱼(有余)、肉(取富足之意)、米果(取团圆之意)等做成的“七菜羹”,借七种菜的谐音或寓意,祝福新的一年里丰衣足食,家庭美满幸福。

如对于人日节,潮州人不作为重要节日,但吃七样羮,却十分普遍。七样羮,多用芹、葱、蒜、春菜、大(芥)菜、芫荽、百合。取义是:勤快、聪明、能划算、有缘遇、新春发大财、百事合想、万事如意。如果换入韭菜,那就是久久发大财了。

做七样羮时,客家人喜用鱼一起煮,取食有余之意。汕头市区的菜摊,在这一天将7件菜搭配好,论把算钱,不计斤两,人们乐意接受。农村哪一户欠一两件菜,在地里采他人一二株菜凑成七件,没人说他是贼。

在潮州,还有个民间传说:昔时有户穷困人家,父子俩艰苦度日,没能同他人一样欢欢喜喜过春节,儿子在初七日过洋去了。儿子一去无消息,穷老汉更苦了。他想儿子一定死了,每年正月初七,不管有吃没吃,都摆上两盅筷,表示父子对坐。有一年此日,穷老汉照例正要吃七样羮,忽报儿子寄来“回头批”(平安信),并有一笔银子。穷老汉不穷了,此事传开,一些侨属便照样给侨外的亲人摆上盅筷。

农历正月初七这天,在广州俗称“众人生日”。过去这天早饭时,人们要吃七种菜(芹菜、芥菜、菠菜、青葱、大蒜等)制成的“七宝羹”和“董天饼”(在露天中煎成)等,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七样羮的做法,各地也有些微差异:

广东潮汕人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
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

台湾、福建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在人日节,各地的习俗也略有不同:

晋东南地区要于“人日”之夜,焚香点灯。并用煮熟的稷米祭祖北斗星,进行祈福活动临县等地习惯在门前或地里堆一堆谷糠煨燃,称作“灸地”。

晋南地区习惯用彩色丝线和绫绸制作首饰、称作“彩胜”。这天男子往往进行游宴。

吕梁地区习惯“跳麻老姑”游戏。用椿木制作一个女形人物,两人先闭住眼默祷数字。然后,升起木人跳跃。跳到与默祷数字吻合时,观察麻老姑的向背,面向人则为吉刮,背向人则为不吉利。
有的地方还习惯在这一天祭拜百神,祈祝人口平安。如和顺县等地,又讲究上坟拜扫。

在民间,妇女则忌用针,忌纺线,忌吃米饭,传统习惯要吃七样蔬菜做成的饭菜。

晋西北地区一些县将人日节甚至称为“再过年”。鸣炮张灯,做席豪饮,盛况不亚于春节。  

河南淮阳人会举办祖庙会,在祖庙会上还有大量的泥泥狗销售。泥泥狗,又称小陵狗,实际是指各种泥制的玩具,皆以当地出产的黄土和泥制成,以黑、红、白诸色画成各种图案,造型以人祖为主。人祖是一种猴面人身泥偶,还有打火猴、兜肚猴、抱膝猴、穿衣猴、猴头燕、猫拉猴、双头虎、多角兽、鱼、蛙、狗、鸡、猪、牛、马、羊、蛇和陶埙等。所有祭祖进香的人,都争先选购,其用途有三:一是供求育巫术时“挂娃娃”用,二是赠送给沿途小孩的,三是带回家哄孩子玩乐。

泥泥狗是生育信仰的产物。
过去淮阳地区有一个传说:原来的人祖陵并没有那么大,如果朝香者从家乡带一把黄土添在人祖陵上,就可以借助人祖的神力,以黄土易人,生儿育女,而伏羲正是抟黄土为人的圣人。于是朝香祭祖者都从家乡装一小袋黄土,撒到人祖陵上,从而人祖陵才日益扩大,变成现在的规模。
后来,人们感到携带黄土十分不便,就开始有人以黄泥捏人,又捏禽兽等物,最后发展成制泥泥狗。这个传说表明泥泥狗发端于抟黄土造人传说和求育巫术。
淮阳地区已婚未育的妇女,为了祈求生育,在人祖庙会上选购几件泥娃娃,象征伏羲、女娲捏的泥人,也象征自己要生育的子女,供奉在人祖奶奶像前,或者挂在人祖奶奶像身上。除烧香祈求外,还要绕人祖奶奶转一圈,认为这样才能在人祖的保护下,生儿育女。事后把泥娃娃带回家中,如同从人祖那里领回了小孩,今后生育的子女就能健康成长。
在人祖陵显仁殿的台每年“人日节”这天,人们都希望天气晴好阳光普照,这样,就代表新的一年里平安顺利。如果是阴雨天气,便代表这一年运气不好。所以,人们便会在这天举行祈祷活动,祈求一年康顺!

人日节的前六天代表的是动物们的生日,时间长了,便被人们都忘了,但第七天因为关系到人类自己,便被人们有意识地保留了下来。如果能引起中国民俗界的重视,将中国人日节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扬起来,不仅会给全体华人丰富这个特殊的民俗节日,也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展示中国人权保护历史的最好明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