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历代都讲究出身门第,共产党也将
阶级出身列为政审的必要条件。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
儿子会打洞。“血统论”将中国青少年划为“红五类”“黑
六类”,“红二代”已成了“官二代”的代名词,“工人
阶级”和“贫下中农”在主流媒体上已不再提及。那么中
共最早的组织部长周恩来又是什么家庭出身呢?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
1898年3月5日,周恩来生于江苏淮安(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内驸马巷。祖籍浙江绍兴,其家谱记载先祖是宋朝学者周敦颐,与鲁迅(即周树人)同宗。其所属宝佑桥周氏(又称“老八房”)尊周庆为始祖,从周庆到周恩来共历18代。
祖父周骏龙(又名攀龙,字云门,后改名起魁),在清咸丰年间跟随二哥周昂骏北上淮安,随馆学幕,并在此定居。
生父周劭纲,生母万氏,出生后不久即过继给早逝的叔父周贻淦为嗣,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长大。
1910年春,周恩来随伯父周贻庚来到东北,先在铁岭银岗书院学习,半年后转入奉天官立东关模范小学,立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913年7月毕业,8月16日入天津南开学校学习,因表现优异而为学校创办人严范孙、张伯苓所器重,视之为“宰相之才”而特别免除其学杂费,这也是南开当时唯一的一个免费生。
作为外交部长的周恩来有次应邀访问苏联,在同赫鲁晓夫会晤时,赫鲁晓夫就出身问题刺激周恩来道:“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
周恩来回答道:“是的,但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
青年时的周恩来相貌英俊潇洒,在南开还曾反串表演,期间相识了以后的妻子和革命伴侣邓颖超。邓颖超出生在一个晚清地方官吏家庭。父亲邓庭忠曾官任南宁镇台。母亲杨振德,出身官宦世家,从幼学习中医。在杨振德嫁给邓庭忠的第三年里,生下女儿“邓文淑”(即“邓颖超”)。在邓文淑三岁时,其父亲因得罪上司遭到陷害,被流放新疆;随后,客死异乡。不管怎么说,邓颖超并未出生在无产阶级家庭。
周恩来毕业时,南开学校《毕业同学录》中对他的评语是:“君性温和诚实,最富于感情,挚于友谊,凡朋友及公益事,无不尽力”。
1917年至1919年,周恩来赴日本明治法律学校(后来的明治大学)学习。
在周恩来赴日学习期间的1919年,北京学生点燃了五四爱国运动的革命火炬,天津学生闻风而动。刘清扬和直隶女师的同学邓文淑(即邓颖超)、郭隆真等发起成立了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刘清扬被选为会长。她们上街游行,高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外抗强权,内除国贼”等爱国口号,在大街小巷宣讲提倡国货、抵制日货的道理。她们还打破男女界限,跟天津学联并肩战斗,举行声势浩大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刘清扬与周恩来的家庭出身背景不同。刘清扬出生于天津一个回族的平民家庭。她12岁时进入天津严氏女校读书,初步受到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1911年辛亥革命时,在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读书的刘清扬,参加了同盟会在天津的秘密组织――天津共和会。她和共和会会员们一道,油印反清宣传品,向群众进行革命宣传,积极为滦州起义探听军情、筹措经费。
在一次天津爱国人士发起的“建立海军,巩固国防”的募捐大会上,讲演人的慷慨陈词,激发了少女刘清扬的爱国热忱,她不但将身上的零花钱全捐出去,还毅然摘下自己心爱的金戒指捐给大会。一时间,“十三岁的女学生捐出一枚金戒指”的动人事迹,在天津传为佳话。
刘清扬在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和高超的组织才能,尤其是她那激昂慷慨、铿锵有力的演说,更是振奋人心。她先后被选为天津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抵制日货委员会常务委员以及全国各界联合会常务理事。
1919年6月下旬,因“凡尔赛和约”签字日期迫近,天津各界联合会于1919年6月26日开会决定派刘清扬等10位代表进京,会同山东、北京代表向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19年6月27日晨,刘清扬一行乘火车赴京。当他们来到新华门总统府递交请愿书时,总统徐世昌拒不接见请愿代表。
刘清扬等10位天津代表不顾烈日炎炎,在总统府大门前静坐,强烈要求徐世昌出来接见。天津代表们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北京学生和市民群众的热情支持,徐世昌不得不于1919年6月28日晚出来接见天津代表。
面对徐世昌,刘清扬义正词严地指出:“拒绝巴黎和约并取消二十一条卖国密约,这是四万万人民的呼声。今请总统立即致电巴黎我国代表,拒绝签字,并取消二十一条及一切不平等条约。这次请愿我们既受人民重托,决不空手回去!”在各界请愿代表的强烈要求和全国人民的压力下,中国代表团终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这段历史很重要,因为这段学生运动历史的主角显然是刘清扬。周恩来尚在日本留学。
周恩来是在1919年4月才决定回国学习的,因为他得悉南开学校即将创立大学部。9月8日,周恩来注册进南开学校大学部文科学习,学号62号,其后大学部正式改名南开大学。
周恩来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
1919年9月16日,刘清扬相约马骏、郭隆真、邓颖超等20位男女青年,及刚从日本留学归国的周恩来,在草厂庵天津学生联合会办公室举行会议,成立了天津青年进步团体“觉悟社”。
觉悟社本着“革心”、“革新”的精神,以“自觉”、“自决”为宗旨,出版刊物《觉悟》,研讨世界新思潮,领导天津学生运动。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成为运动的领导核心,他当时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用笔名“伍豪”在报刊上发表时评文章。
1919年11月16日,福州学生在焚烧日货时,日本帝国主义者竟开枪打死我国学生和巡警,制造了轰动全国的“福州惨案”。为了抗议“福州惨案”,声援福州学生抵制日货的爱国运动,在“觉悟社”精心组织之下,天津各界人民举行了声势浩大的集会和示威游行。
1920年1月29日,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当局出动军警,用武力镇压群众的爱国行动,拘捕了周恩来、郭隆真等4名学生代表,酿成震惊全国的“一·二九惨案”。
刘清扬于惨案发生的次日清晨,化装成天主教修女,沿津浦路南下到达南京。她向南京学联控诉了天津反动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罪行,呼吁全国各界同胞营救天津被捕的学生代表。南京学联立即动员万余名学生示威游行。
随后,刘清扬又来到上海,向全国学联做了控诉。全国学联在上海跑马厅举行了3万多人的集会,刘清扬在会上痛陈天津学生爱国运动惨遭镇压的经过。
大会强烈要求天津当局释放被捕的周恩来、郭隆真等4名学生代表,并决定通电全国一致声援。
正是由于刘清扬的奔走呼号,激起了全国各界人士的广泛声援,被捕的周恩来、郭隆真等学生代表终于在1920年7月中旬全部获释。
但在直隶省教育厅的压力下,南开大学开除了包括周恩来在内被捕学生的学籍。为此严范孙特捐款7000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李福景出国深造。
周恩来组织和参加这次学生运动及被捕经历,让他得到了历练,也为他今后人生中多次组织城市暴动和武装起义积累了经验。周恩来作为“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他非常懂得如何组织和发动学生,他是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运动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也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组织者推动者,这都与他的这段经历有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