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先生 撰稿
黄埔军校的创办时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当孙中山准备返回广州重建大元帅府时,一系列的失败使他认识到,在革命斗争中,组建一支忠于革命的军队何等重要。他决心仿效苏俄红军建军经验创办军官学校,作为建立革命军队的基础,创办黄埔军校,是孙中山革命事业中的重大决策,也是他历经数次挫折和失败后作出的英明抉择。
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最高的任职,张申府还负责黄埔第一期学生的口试、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第一期录取揭榜时,后来的“黄埔三杰”之首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奇怪的是在那部所谓忠实反映历史的电视剧《陈赓大将》中“黄埔三杰”的另二杰蒋先云和贺衷寒都不见了。
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张申府为军校推荐人才,张申府开出十五人名单,第一个就是周恩来。
张申府还为周恩来解决了欧洲回来的经费,用一手之力将周恩来推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也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张申府力推周恩来,期间也因为他们有过一段特殊的相处经历。
张申府还负责黄埔第一期学生的口试、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可以说黄埔一期都是张申府的学生。
1924年6月下旬,张申府因与蒋介石难于共事,辞去了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职务。
张申府曾经参与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黄埔军校的筹建、民盟成立等重大政治活动,却长期被政治冷落。
1931年张申府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九一八事变后,他经常利用讲坛宣传爱国主义,并投身于抗日运动,是一二九运动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而被清华大学解聘。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张申府到了武汉,1938年7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大会,张申府与“救国会”的沈钧儒等六人被聘为第一届参政员。1942年张申府加入民主政团同盟,并任中央常委。1946年1月他出席了在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初,他回到北平,1948年写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受到共产党人和民盟领导人的批判。1957年被认为是右派分子,1960年摘帽。他在文革中受到冲击,直到1979年才获彻底平反,后任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辞世,享年93岁。
张申府代表作品有《所思集》、《张申府文集》等。
1924年6月下旬,张申府因与蒋介石难于共事,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申府列席了会议,会上因讨论党的纲领时反对与国民党结盟而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争执,而后负气提出退党。
周恩来一度支持张申府的观点,但他很快便屈服而改变了态度。
对此,张申府后来有这样的评语:“我很快就离开,而周恩来留了下来,我是一个宁折不弯的人,而恩来则不同,他是弯而不折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