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申府(1893年-1986年),名崧年。1893年6月15日出生在河北河间府献县小垛庄,今河北省沧县杜生镇小垛庄村。
张申府祖父是当地的富农,父亲和伯父都是晚清进士。父亲濂公曾任翰林院编修,后当选国会议员。张申府在早期受过良好的私塾教育,因此拥有扎实的古文功底,对中国的文化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张申府少年时非常勤励,在小学住校时,同宿舍的七八人中,有几个纨绔子弟,整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而他根本不予理会,一心苦读。1906年,张申府14岁时随一位姓陈的远房表叔到北京求学,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考入北平顺天高等学堂中学班读书。顺天高等学堂,这是中国最早的中西结合的学校之一,开设数学、英文和科学课程。
1908年张申府在顺天高等学堂中学班学习时,与同学朱羲胄、李毓、李光宇、刘同度相友善,他早年的排满革命思想,即是受朱羲胄影响。该校当时有两个公认的怪人,一是梁焕鼎(梁漱溟)、一是郭仁林(原名人麟,号晓峰),学级都比他高两年,后来皆与他成为至交。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了,革命风暴席卷神州,张申府和其他热血青年一样,情绪高昂,决心投身于民族革命的大潮中,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当时,以孙炳文为总编辑的天津《民国报》公开进行革命宣传。张申府以“赤子”为笔名,写了一些短小的文章在该报上发表,总题目为《零金碎玉》。
辛亥革命后,学校停课,同窗好友,星散各方。
张申府回家乡暂住一段后,1912年暑期,他再次来到北京,考入高等师范学堂附属中学班。
1913年张申府考上北京大学预科学习数理。他原先的兴趣在数学,“预科”相当于附属高中,学制为三年(后改两年),毕业后可以免试升入本科。
当时的北大设文、法、理、工科和预科。但张申府1914年考上北大时,当时预科尚未毕业,按规定无文凭的学生只能考北大文科。张申府在预科上了一年,觉得并不很吃力,
便报考了北京大学文学院哲学本科,入文科哲学门(系)学习,两个月后,转入数学门(系)。
张申府在北京大学始终迷上了数学,没想到这样一来,张申府知道了罗素,并率先接受了罗素关于自由和平的学说。张申府在哲学系只学了两个月,却对哲学,尤其是罗素的解析哲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先后翻译了《我们所能做的》、《哲学之价值》、《梦与事实》、《民主与战争》等。从此中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数学家。
在建国以后,张申府还同罗素先生有过一面之交,并有过一次交谈机会。
通过罗素,张申府开始深入研究西方思想,他说:“我很像罗素,支持正义,但同时不偏不倚,保持逻辑头脑。”
张申府是第一个研究罗素的中国人,自称“中国哲学第一人”,钱钟书等名家也曾是他的学生和崇拜者。
张申府一生致力于将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统一起来,取长补短。但极其遗憾,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并没有形成系统的一套学术体系。
但思想敏感活跃的张申府对哲学、政治、社会、人生等重大问题深感兴趣,在一系列文章中,他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并撰文评述其哲学思想,在当时曾有广泛的影响。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