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5日星期六
第十四章 国家、城市的英文名称《英语自学笔记》L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1)世界七大洲的英文名称
1、亚洲的英文名称是Asia。
亚洲名称由来:
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为古老。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之地”。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茫茫的大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字发展做出了贡献。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一律称之为“Asu”,英语“Asia”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脉等作为两洲的界限,分界线以东南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以西北的地区则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2、欧洲的英文名称是Europe。
欧洲名称由来: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Europe),名字源于希腊神话的人物“欧罗巴”(希腊语:Ευρώπης)。欧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北部,北临北冰洋,西濒大西洋,南滨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66°10′E,67°46′N),南至马罗基角(5°36′W,36°N),西至罗卡角(9°31′W,38°47′N),北至诺尔辰角(27°42′E,71°08′N)。
欧洲面积居世界第六,人口密度70人/km²,是世界人口第三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99%以上人口属白色人种,比较单一。欧洲是人类生活水平较高、环境以及人类发展指数较高及适宜居住的大洲之一。
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以直布罗陀海峡为界。
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与亚洲合称为亚欧大陆,而与亚洲、非洲合称为亚欧非大陆。
因为文化、经济、政治等原因,欧洲的边界总是不一样的,所以就有了多个“欧洲”的概念。
3、非洲的英文名称是Africa。
非洲名称由来: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对于阿非利加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 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
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传说,侵入迦太甚地区(今突尼斯)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别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干”。
以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当时,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做阿非利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之后,该名称又泛指非洲大陆。
4、拉丁美洲的英文名称是Latin America。
拉丁美洲名称由来: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也就是地处北纬32°42′和南纬56°54′之间的大陆,包括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
拉丁美洲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北全长11000多公里。东西最宽处5100多公里,最窄处巴拿马地峡仅宽48公里。北部有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面积2070万平方公里。2018年人口6.51亿人 [2]。主要是印欧混血种人和黑白混血种人,次为黑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
就居民的语言而论,西班牙语占统治地位(巴西为葡萄牙语,海地为法语),由于本区都隶属拉丁语族(罗曼语族),因此美国以南的众多国家被称为拉丁美洲国家,这个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拉丁美洲共有33个国家及若干未独立地区。
5、北美洲的英文名称是North America。
北美洲名称由来:
北亚美利加洲(英语:North America;字源: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简称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或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南美洲划分。北美洲还包括加勒比海中众多岛屿(主要为西印度群岛)。北美洲面积2422.8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约占当今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3大洲。人口5亿2872万(2008年七月),居世界第4位。美国、加拿大是北美洲面积最大且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
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主。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宜于作物生长和人类生存。由于所有的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有严寒和下雪的现象。
6、大洋洲的英文名称是Oceania。
大洋洲名称由来:
大洋洲(英语:Oceania),旧译为澳萨尼亚洲(简称澳洲是指地缘政治学上,将澳大利亚洲与太平洋诸岛屿并称的地理区域;大洋洲并不是地质学上严格意义的大陆。大洋洲占全球总陆地面积的6%。大洋洲通用英文名称为“Oceania”,本义为大海洋中的一大片陆地。大洋洲包括4个区域:澳大拉西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横跨了东半球和西半球;面积为8,525,989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100万。与各大洲相比,大洋洲的陆地面积最小,人口第2少,仅多于南极洲。
7、南极洲的英文名称是Antarctica 。
南极洲名称由来:
南极洲的英文名称“Antarctica”源自罗马化希腊语的阴性复合词“antarktiké”(希腊语:ἀνταρκτική),意指“北极的对面”。
大约在公元前350年,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著作《天象论》里提及了“Antarctic region”(南极地区)。据说在公元二世纪,泰尔(今属黎巴嫩)的马利纳斯在他的世界地图中用了这个名称。古罗马作家许癸努斯和阿普列尤斯(公元1–2世纪)则使用了罗马化希腊语“polus antarcticus”描述南极。古法语词“pole antartike”(现代法语为“pôle antarctique”)在1270年被证实起源于此。该词的中古英语衍生词“pol antartik”(现代英语为“Antarctic Pole”)则首次出现在1391年杰弗里•乔叟编写的科技论文中。
在被赋予真正的地理意义之前,这些词语常被用于形容广义的南方。例如在十六世纪时法国在巴西设立的短期殖民地就被叫做“France Antarctique”,即“法属南部领地”。1890年,苏格兰地图学家约翰•乔治•巴塞洛缪使“Antarctica”一词成为南极洲的正式的地理学术语。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南边的大陆,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南冰洋包围,南冰洋之外是太平洋、大西洋与印度洋的南部,同时也位于世界洋的最南部。南极洲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公里,超过欧洲大约30%,为世界第五大洲。
(2)世界五大洋的英文名称
1、大西洋的英文名称是Atlantic Ocean。
2、太平洋的英文名称是Pacific Ocean。
3、印度洋的英文名称是the Indian Ocean。
4、北冰洋的英文名称是Arctic Ocean。
5、南冰洋的英文名称是the Antarctic Ocean。
(3)世界各国英文简称和全称
世界各国简称和全称(含香港/台湾):
•
A字头
AE-阿联酋(UNITED EMIRATES)
AF-阿富汗(AFGHANISTAN)
AL-阿尔巴尼亚(ALBANIA)
AM-亚美尼亚(ARMENIA)
AO-安哥拉(ANGOLA)
AR-阿根廷(ARGENTINA)
AT-奥地利(AUSTRIA)
AU-澳大利亚(AUSTRALIA)
AZ-阿塞拜疆(AZERBAIJAN(REPUBLIC))
•B字头
BD-孟加拉(BANGLADESH)
BE-比利时(BELGIUM)
BF-布基纳法索(BURKINA FASO)
BG-保加利亚(BULGARIA)
BH-巴林(BAHREIN)
BI-布隆迪(BURUNDI)
BJ-贝宁(BENIN)
BN-文莱(BRUNEI DARUSSALAM)
BO-玻利维亚(BOLIVIA)
BR-巴西(BRAZIL)
BW-博茨瓦纳(BOTSWANA)
BY-白俄罗斯(BYELORUSSIA)
•C字头
CA-加拿大(CANADA)
CF-中非(CENTRAL AFRICA)
CG-刚果(CONGO)
CH-瑞士(SWITZERLAND)
CL-智利(CHILE)
CM-喀麦隆(CAMEROON)
CN-中国(CHINA)
CO-哥伦比亚(COLOMBIA)
CR-哥斯达黎加(COSTA RICA)
CS-捷克(CZECH REPUBIC)
CU-古巴(CUBA)
CY-塞浦路斯(CYPRUS)
•
D字头
DE-德国(GERMANY)
DK-丹麦(DENMARK)
DO-多米尼加共和国(DOMINICAN REPUBLIC)
DZ-阿尔及利亚(ALGERIA)
•
E字头
EC-厄瓜多尔(ECUADOR)
EE-爱沙尼亚(ESTONIA)
EG-埃及(EGYPT)
ES-西班牙(SPAIN)
ET-埃塞俄比亚(ETHIOPIA)
•
F字头
FI-芬兰(FINLAND)
FJ-斐济(FIJI)
FR-法国(FRANCE)
•G字头
GA-加蓬(GABON)
GB-英国(UNITED KINGDOM)
GD-格林纳达(GRENADA)
GE-格鲁吉亚(GEORGIA)
GH-加纳(GHANA)
GN-几内亚(GUINEA)
GR-希腊(GREECE)
GT-危地马拉(GUATEMALA)
•H字头
HK-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HN-洪都拉斯(HONDURAS)
HU-匈牙利(HUNGARY)
•I字头
ID-印度尼西亚(INDONESIA)
IE-爱尔兰(IRELAND)
IL-以色列(ISRAEL)
IN-印度(INDIA)
IQ-伊拉克(IRAQ)
IR-伊朗(IRAN)
IS-冰岛(ICELAND)
IT-意大利(ITALY)
•J字头
JM-牙买加(JAMAICA)
JO-约旦(JORDAN)
JP-日本(JAPAN)
•K字头
KG-吉尔吉斯坦(KYRGYZSTAN)
KH-柬埔寨(KAMPUCHEA(CAMBODIA))
KP-北朝鲜(KOREA,DEM.PEOPLE'S)
KR-韩国(REPUBLIC OF KOREA)
KT-科特迪瓦共和国(COTE O'IVOIRE)
KW-科威特(KUWATI)
KZ-哈萨克(KAZAKHSTAN)
•L字头
LA-老挝(LAOS)
LB-黎巴嫩(LEBANON)
LC-圣卢西亚(SAINT LUEIA)
LI-列支敦士登(LIECHTENSTEIN)
LK-斯里兰卡(SRI LANKA)
LR-利比里亚(LIBERIA)
LT-立陶宛(LITHUANIA)
LU-卢森堡(LUXEMBOURG)
LV-拉脱维亚(LATVIA)
LY-利比亚(LIBYAN)
•M字头
MA-摩洛哥(MOROCCO)
MC-摩纳哥(MONACO)
MD-摩尔多瓦(MOLDOVA,REPUBLIC OF)
MG-马达加斯加(MADAGASCAR)
ML-马里(MALI)
MM-缅甸(BURMA(MYANMAR))
MN-蒙古(MONGOLIA)
MO-澳门地区(MACAU)
MT-马耳他(MALTA)
MU-毛里求斯(MAURITIUS)
MW-马拉维(MALAWI)
MX-墨西哥(MEXICO)
MY-马来西亚(MALAYSIA)
MZ-莫桑比克(MOZAMBIQUE)
•N字头
NA-纳米比亚(NAMIBIA)
NE-尼日尔(NIGER)
NG-尼日利亚(NIGERIA)
NI-尼加拉瓜(NICARAGUA)
NL-荷兰(NETHERLANDS)
NO-挪威(NORWAY)
NP-尼泊尔(NEPAL)
NZ-新西兰(NEW ZEALAND)
•
O字头
OM-阿曼(OMAN)
•
P字头
PA-巴拿马(PANAMA)
PE-秘鲁(PERU)
PG-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
PH-菲律宾(PHILIPPINES)
PK-巴基斯坦(PAKISTAN)
PL-波兰(POLAND)
PT-葡萄牙(PORTUGAL)
PY-巴拉圭(PARAGUAY)
•Q字头
QA-卡塔尔(QATAR)
•R字头
RO-罗马尼亚(ROMANIA)
RU-俄罗斯(RUSSIAN FEDERATION)
•
S字头
SA-沙特阿拉伯(SAUDI ARABIA)
SC-塞舌尔(SEYCHELLES)
SD-苏丹(SUDAN)
SE-瑞典(SWEDEN)
SG-新加坡(SINGAPORE)
SI-斯洛文尼亚(SLOVENIA)
SK-斯洛伐克(SLOVAKIA)
SM-圣马力诺(SAN MARINO)
SN-塞内加尔(SENEGAL)
SO-索马里(SOMALIA)
SY-叙利亚(SYRIA)
SZ-斯威士兰(SWAZILAND)
•
T字头
TD-乍得(CHAD)
TG-多哥(TOGO)
TH-泰国(THAILAND)
TJ-塔吉克斯坦(TAJIKISTAN)
TM-土库曼(TURKMENISTAN)
TN-突尼斯(TUNISIA)
TR-土耳其(TURKEY)
TW-台湾 (TAIWAN)
TZ-坦桑尼亚(TANZANIA)
•U字头
UA-乌克兰(UKRAINE)
UG-乌干达(UGANDA)
US-美国(UNITED STATES)
UY-乌拉圭(URUGUAY)
UZ-乌兹别克(UZBEKISTAN)
•
V字头
VC-圣文森特岛(SAINT VINCENT)
VE-委内瑞拉(VENEZUELA)
VN-越南(VIET NAM)
•Y字头
YE-也门(YEMEN)
YU-南斯拉夫联盟(YUGOSLAVIA)
•Z字头
ZA-南非(SOUTH AFRICA)
ZM-赞比亚(ZAMBIA)
ZR-扎伊尔(ZAIRE)
ZW-津巴布韦(ZIMBABWE)
(4)世界各国首都英文名称
首都,又称国都、首要城市或行政首府,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和中央政府所在地的政治称谓。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将南京称为首都,至此中国第一次有了“首都”的称呼,并将该词沿用至今。
首都通常是一个国家的中央政府所在地,政治和经济活动的中心城市,各类国家级机关集中驻扎地,国家主权的象征城市。有的国家不只有一个首都,也有的国家为了谋求发展而进行迁都。中国历朝历代的首都也在不断变化。
国家和首都(Country and capital)
中华人民共和国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北京 Beijing
蒙古 Mongolia
乌兰巴托 Ulaanbaatar
朝鲜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平壤 Pyongyang
韩国 Republic of Korea
首尔 Seoul
日本 Japan
东京 Tokyo
菲律宾 Republic of the Philippines
马尼拉 Manila
印度尼西亚 Republic of Indonesia
雅加达 Jakarta
文莱 Brunei Darussalam
斯里巴加湾市 Bandar Seri Begawan
新加坡 Republic of Singapore
新加坡 Singapore
泰国 Kingdom of Thailand
曼谷 Bangkok
马来西亚 Malaysia
吉隆坡 Kuala Lumpur
越南 Socialist Republic of Vietnam
河内 Hanoi
老挝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万象 Vientiane
柬埔寨 Kingdom of Cambodia
金边 Phnom Penh
缅甸 Republic of the Union of Myanmar
内比都 Nay Pyi Taw
不丹 Kingdom of Bhutan
廷布 Thimphu
东帝汶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ast Timor
帝力 Dili
尼泊尔 Kingdom of Nepal
加德满都 Kathmandu
印度 Republic of India
新德里 New Delhi
孟加拉国 People's Republic of Bangladesh
达卡 Dhaka
斯里兰卡 Democratic Socialist Republic of Sri Lanka 科伦坡 Colombo
马尔代夫 Republic of Maldives
马累 Male
巴基斯坦 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
伊斯兰堡 Islamabad
阿富汗 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喀布尔 Kabul
塔吉克斯坦 Republic of Tajikistan
杜尚别 Dushanbe
吉尔吉斯斯坦 Kyrgyz Republic
比什凯克 Bishkek
哈萨克斯坦 Republic of Kazakhstan
阿斯塔纳 Astana
乌兹别克期坦 Republic of Uzbekistan
塔什干 Tashkent
土库曼斯坦 Republic of Turkmenistan
阿什哈巴德 Ashgabat
伊朗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德黑兰 Tehran
伊拉克 Republic of Iraq
巴格达 Baghdad
科威特 State of Kuwait
科威特城 Kuwait
卡塔尔 State of Qatarc
多哈 Doha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United Arab Emirates
阿布扎比 Abu Dhabi
巴林 Kingdom of Bahrain
麦纳麦 Manama
阿曼 Sultanate of Oman
马斯喀特 Muscat
也门 Republic of Yemen
萨那 Sanaa
沙特阿拉伯 Kingdom of Saudi Arabia
利雅得 Riyadh
约旦 Hashemite Kingdom of Jordan
安曼 Amman
巴勒斯坦 State of Palestin
e 耶路撒冷 Jerusalem
以色列 State of Israel
耶路撒冷 Jerusalem
叙利亚 Syrian Arab Republic
大马士革 Damascus
黎巴嫩 Lebanese Republic
贝鲁特 Beirut
塞浦路斯 Republic of Cyprus
尼科西亚 Nicosia
土耳其 Republic of Turkey
安卡拉 Ankara
阿塞拜疆 Republic of Azerbaijan
巴库 Baku
格鲁吉亚 Georgia
第比利斯 T'bilisi
亚美尼亚 Republic of Armenia
埃里温 Yerevan
挪威 Kingdom of Norway
奥斯路 Oslo
冰岛 Republic of Iceland
雷克雅未克 Reykjavik
瑞典 Kingdom of Sweden
斯德哥尔摩 Stockholm
芬兰 Republic of Finland
赫尔辛基 Helsinki
爱沙尼亚 Republic of Estonia
塔林 Tallinn
拉脱维亚 Republic of Latvia
里加 Riga
立陶宛 Republic of Lithuania
维尔纽斯 Vilnius
白俄罗斯 Republic of Belarus
明斯克 Minsk
俄罗斯 Russian Federation
莫斯科 Moscow
乌克兰 Ukraine
基辅 Kiev
摩尔多瓦 Republic of Moldova
基希讷乌 Chisinau
波兰 Republic of Poland
华沙 Warsaw
捷克 Czech Republic
布拉格Prague
斯洛伐克 Slovak Republic
布拉提斯拉发 Bratislava
匈牙利 Republic of Hungary
布达佩斯 Budapest
德国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柏林 Berlin
英国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伦敦 London
爱尔兰 Ireland
都柏林 Dublin
丹麦 Kingdom of Denmark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荷兰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
阿姆斯特丹 Amsterdam
摩纳哥 Principality of Monaco
摩纳哥 Monaco
法国 French Republic
巴黎 Paris
比利时 Kingdom of Belgium
布鲁塞尔 Brussels
卢森堡 Grand Duchy of Luxembourg
卢森堡 Luxembourg
奥地利 Republic of Austria
维也纳 Vienna
瑞士 Swiss Confederation
伯尔尼 Bern
列支敦士登 Principality of Liechtenstein
瓦杜兹 Vaduz
西班牙 Kingdom of Spain
马德里 Madrid
安道尔 Principality of Andorra
安道尔 Andorra la Vella
葡萄牙 Portuguese Republic
里斯本 Lisbon
意大利 Italian Republic
罗马 Rome
马耳他 Republic of Malta
瓦莱塔 Bamako
圣马力诺 Republic of San Marino
圣马力诺 San Marino
梵蒂冈 Vatican City State
梵蒂冈城 Vatican City
斯洛文尼亚 Republic of Slovenia
卢布尔雅那 Ljubljana
克罗地亚 Republic of Croatia
萨格勒布 Zagreb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Bosnia and Herzegovina
萨拉热窝 Sarajevo
南斯拉夫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贝尔格莱德 Belgrade
马其顿 Republic of Macedonia
斯科普里 Skopje
阿尔巴尼亚 Republic of Albania
地拉那 Tirana
罗马尼亚 Romania
布加勒斯特 Bucharest
保加利亚 Republic of Bulgaria
索非亚 Sofia
希腊 Hellenic Republic
雅典 Athens
埃及 Arab Republic of Egypt
开罗 Cairo
苏丹 Republic of the Sudan
喀土穆 Khartoum
埃塞俄比亚 Federal Democratic Republic of Ethiopia 亚的斯亚贝巴 Addis Ababa
厄立特里亚 State of Eritrea
阿斯马拉 Asmara
吉布提 Republic of Djibouti
吉布提 Djibouti
索马里 Somali Republic
摩加迪沙 Mogadishu
利比亚 Socialist People's Libyan Arab Jamahiriya 的黎波里 Tripoli
阿尔及利亚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Algeria 阿尔及尔 Algiers
突尼斯 Republic of Tunisia
突尼斯 Tunis
摩洛哥 Kingdom of Morocco
拉巴特 Rabat
佛得角 Republic of Cape Verde
普拉亚 Praia
毛里塔尼亚 Islamic Republic of Mauritania
努瓦克肖特 Nouakchott
马里 Republic of Mali
巴马科 Bamako
塞内加尔 Republic of Senegal
达喀尔 Dakar
冈比亚 Republic of the Gambia
班珠尔 Banjul
几内亚比绍 Republic of Guinea-Bissau
比绍 Bissau
几内亚 Republic of Guinea
科纳克里 Conakry
塞拉利昂 Republic of Sierra Leone
弗里敦 Freetown
利比里亚 Republic of Liberia
蒙罗维亚 Monrovia
科特迪瓦 Republic of Cote d'Ivoire
亚穆苏克罗 Yamoussoukro
布基纳法索 Burkina Faso
瓦加杜古 Ouagadougou
尼日尔 Republic of Niger
尼亚美 Niamey
乍得 Republic of Chad
恩贾梅纳 N'Djamena
尼日利亚 Federal Republic of Nigeria
阿布贾 Abuja
加纳 Republic of Ghana
阿克拉 Accra
多哥 Togolese Republic
洛美 Lome
贝宁 Republic of Benin
波多诺伏 Porto-Novo
喀麦隆 Republic of Cameroon
雅温得 Yaounde
加蓬 Gabonese Republic
利伯维尔 Libreville
赤道几内亚 Republic of Equatorial Guinea
马拉博 Malabo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Democratic Republic of Sao Tome and Principe
圣多美 Sao Tome
中非 Central African Republic
班吉 Bangui
刚果 Republic of the Congo
布拉柴维尔 Brazzaville
刚果民主共和国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金沙萨 Kinshasa
乌干达 Republic of Uganda
坎帕拉 Kampala
卢旺达 Republic of Rwanda
基加利 Kigali
布隆迪 Republic of Burundi
布琼布拉 Bujumbura
坦桑尼亚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
多多马 Dodoma
肯尼亚 Republic of Kenya
内罗毕 Nairobi
安哥拉 Republic of Angola
罗安达 Luanda
赞比亚 Republic of Zambia
卢萨卡 Lusaka
马拉维 Republic of Malawi
利隆圭 Lilongwe
莫桑比克 Republic of Mozambique
马普托 Maputo
马达加斯加 Republic of Madagascar
塔那那利佛 Antananarivo
科摩罗 Union of the Comoros
莫罗尼 Moroni
塞舌尔 Republic of Seychelles
维多利亚 Victoria
毛里求斯 Republic of Mauritius
路易港 Port Louis
津巴布韦 Republic of Zimbabwe
哈拉雷 Harare
博茨瓦纳 Republic of Botswana
哈博罗内 Gaborone
纳米比亚 Republic of Namibia
温得和克 Windhoek
斯威士兰 Kingdom of Swaziland
姆巴巴内 Mbabane
莱索托 Kingdom of Lesotho
马塞卢 Maseru
南非 Republic of South Africa
比勒陀利亚(Pretoria)行政首都
开普敦(Cape Town)立法首都
布隆方丹(Bloemfontein)司法首都
澳大利亚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堪培拉 Canberra
巴布亚新几内亚 Independent State of Papua New Guinea 莫尔兹比港 Port Moresby
所罗门群岛 Solomon Islands
霍尼亚拉 Honiara
瓦努阿图 Republic of Vanuatu
维拉港 Port-Vila
新西兰 New Zealand
惠灵顿 Wellington
斐济 Republic of the Fiji Islands
苏瓦 Suva
汤加 Kingdom of Tonga
努库阿洛法 Nuku'alofa
瑙鲁 Republic of Nauru
亚伦 Yaren District
基里巴斯 Republic of Kiribati
塔拉瓦 Tarawa
图瓦卢 Tuvalu 富纳富提 Funafuti
萨摩亚 Independent State of Samoa
阿皮亚 Apia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 Federated States of Micronesia 帕利基尔 Palikir
马绍尔群岛 Republic of the Marshall Islands
马朱罗 Majuro
帕劳 Republic of Palau
科罗尔 Koror
加拿大 Canada 渥太华 Ottawa
美国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华盛顿 Washington
墨西哥 United Mexican States
墨西哥城 Mexico City
危地马拉 Republic of Guatemala
危地马拉 Guatemala
伯利兹 Belize 贝尔莫潘 Belmopan
萨尔瓦多 Republic of El Salvador
圣萨尔瓦多 San Salvador
洪都拉斯 Republic of Honduras
特古西加尔巴 Tegucigalpa
尼加拉瓜 Republic of Nicaragua
马那瓜 Managua
哥斯达黎加 Republic of Costa Rica
圣何塞 San Jose
巴拿马 Republic of Panama
巴拿马城 Panama
古巴 Republic of Cuba
哈瓦那 Havana
巴哈马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
拿骚 Nassau
海地 Republic of Haiti
太子港 Port-au-Prince
多米尼加共和国 Dominican Republic
圣多明各 Santo Domingo
牙买加 Jamaica
金斯敦 Kingston
圣基茨和尼维斯 Federation of Saint Kitts and Nevis 巴斯特尔 Basseterre
安提瓜和巴布达 Antigua and Barbuda
圣约翰 Saint John's
多米尼克 Commonwealth of Dominica
罗索 Roseau
圣卢西亚 Saint Lucia
卡斯特里 Castries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Saint Vincent and the Grenadines
金斯敦 Kingstown
格林纳达 Grenada
圣乔治 Saint George's
巴巴多斯 Barbados
布里奇敦 Bridgetown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Republic of Trinidad and Tobago 西班牙港 Port-of-Spain
哥伦比亚 Republic of Colombia
波哥大 Bogota
厄瓜多尔 Republic of Ecuador
基多 Quito
委内瑞拉 Bolivarian Republic of Venezuela
加拉加斯 Caracas
圭亚那 Co-operative Republic of Guyana
乔治敦 Georgetown
苏里南 Republic of Suriname
帕拉马里博 aramaribo
秘鲁 Republic of Peru
利马 Lima
玻利维亚 Republic of Bolivia
苏克雷 Sucre
巴拉圭 Republic of Paraguay
亚松森 Asuncion
阿根廷 Argentine Republic
布宜诺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乌拉圭 Oriental Republic of Uruguay
蒙得维的亚 Montevide
巴西 Federative Republic of Brazil
巴西利亚 Brasilia
智利 Republic of Chile
圣地亚哥 Santiago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退休在家,开始探索自学英语的途径,编写《英语自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复习方便,选择的词句,也全都与我的兴趣爱好和用语习惯有关。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