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简介

我的照片
作家、摄影家、民间文艺家

2025年6月30日星期一

第七章 令人发指的血吸虫《英语自学笔记》F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第七章 令人发指的血吸虫 The heinous schistosomiasis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经常把那些没有任何能力,依靠家人在社会上得以生存的人称之为寄生虫,在这里,寄生虫满满都是贬低和训斥的含义,他表达的是对一个人的不屑和不满。寄生虫没有办法依靠自己生活,在这里人们将它形象化和抽象化了,在自然界中,真正的寄生虫种类确实也和我们说的一样,它们对于自然界中的危害是十分大的,比较典型的一种寄生虫的名字叫做血吸虫。俗称吸血虫。 血吸虫是一种典型的寄宿性虫类,它们主要生活在哺乳动物的血管之中,在其发育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在寄主的身上所完成的,所以血吸虫对于寄主的依赖性非常的强,一旦寄主失去生命,就意味着血吸虫的永久灭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和孕育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但时至今日,人们对于血吸虫的唾弃和厌恶之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抹去的事实。可见血吸虫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伤害之大。 血吸虫(学名:Schistosoma;英语:schistosome,blood fluke)又名裂体吸虫、住血吸虫,属扁形动物门吸虫纲复殖亚纲有壁目裂体科,主要指所有归类在裂体属下19个同属的物种。其中有6种可以寄生人类,主要者有三种,分别流行于中东、亚洲和南美洲地区,分布范围较广,且是可以感染人类的主要三种血吸虫;另外三种则局限于北非、马来半岛、湄公河流域,由于多为动物株(zoophilic strain),对人的影响较小。 血吸虫成长的过程都必须经过在淡水螺体内的寄生阶段,才有能力感染其他宿主,而血吸虫寄生后多选择在宿主体内的静脉定居,所引起的症状表现各有不同,皆统称为血吸虫症(或血吸虫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公布在六大热带医学疾病之一。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一种地方性寄生虫病。人体一般通过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为在肝脏与结肠内由虫卵囤积而引起的肉芽肿。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6种,以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引起的血吸虫病流行范围最广,我国的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引起的,因此,通常将日本血吸虫病简称为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分布于北纬34°到南纬34°之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有74个国家和地区的6亿人口生活在流行区,其中有2亿病人。这些地区的气候和自然环境适于本虫中间寄主螺类的繁殖,人与疫水接触机会亦多。 中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因本病首先在日本发现,病原虫的生活史也首先经日本学者详细研究而阐明,故得名。 中国血吸虫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长江以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流行于长江以南大部分产粮区,患者多达1000余万人。据卫生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2003年全国有血吸虫病人84万,比2000年增加了15万;其中急性感染人数明显增加,2003年发生了30多起急性血吸虫病爆发疫情,2003年流行区7省报告急性感染1114人,较2002年同期上升22%。 (1)血吸虫的生活史 Life cycle of schistosoma 血吸虫是吸虫纲复殖目裂体科血吸虫属寄生虫,又称裂体吸虫。血吸虫是寄生在血管中的一类吸虫,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曼氏、埃及及日本血吸虫3种,在中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成虫雌雄异体,雌雄合抱是童虫正常发育的必要条件,单性雌虫或雄虫感染均不能正常发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其它哺乳动物从粪便中排出虫卵,若粪便污染了水,虫卵被带进水中,在水里孵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水中的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 子胞蚴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尾蚴离开钉螺在水中自由游动。 人们因生产劳动、生活用水、游泳戏水等各种方式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尾蚴便很快钻进人体皮肤,进入皮肤后即转变成童虫,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发育,最终在肝、肠附近的血管内定居寄生,并发育成熟,成为成虫。 雌、雄成虫结伴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二三千个。这样一个周期即是血吸虫的一生,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一个是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它哺乳动物,称为终宿主,许多种哺乳动物都可成为血吸虫的终宿主;另一个是被幼虫寄生的钉螺,叫中间宿主,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 形态特征 成虫 雌、雄异体。雄虫短粗,乳白色,大小为12~20mm,前端有发达的口吸盘和腹吸盘,腹吸盘以下,虫体向两侧延展,并略向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沟,故外观呈圆筒状。 雌虫前细后粗,形似线虫,深褐色,大小为12~28mm,口、腹吸盘比雄虫小,卵巢一个,为椭圆形,雌虫常居留于抱雌沟内,雌雄呈合抱状。 消化系统有口、食道、肠管,肠管在腹吸盘后分为两支,向后延伸到虫体后端1/3处汇合成盲管。 雄虫生殖系统由睾丸、储精囊、生殖孔组成。睾丸为椭圆形,一般为7个,呈单行排列,位于腹吸盘背侧。 雌虫生殖系统由卵巢、卯腺、卵模、梅氏腺、子宫等组成。卵巢位于虫体中部,长椭圆形。输卵管出白卵巢后端,绕过卵巢而向前。与来自虫体后端的卵黄管在卵巢前汇合成卵模,并被梅氏腺所围绕。卵模与子宫相接,子宫开口于腹吸盘下方的生殖孔,内含虫卵约50~ 300个。 虫卵 成熟虫卵大小平均89μm×67μm,椭圆形,淡黄色,卵壳厚薄均匀,无卵盖,卵壳一侧有一小棘,表面常附有宿主组织残留物,成熟虫卵内含有一毛蚴,毛蚴与卵壳之间常有大小不等圆形或长圆形油滴状的头腺分泌物,此为可溶性抗原虫卵抗原。 血吸虫卵 毛蚴 呈梨形或长椭圆形,左右对称,平均大小为99μm×35μm,周身被有纤毛,是其活动器官。体内前端有一顶腺和一对头腺,两种腺体开口于虫体前端,能分泌溶组织物质。体后部有许多生殖细胞。 尾蚴 血吸虫尾蚴属叉尾型,由体部及尾部组成,尾部又分尾干和尾叉。体部长100~150μm,尾干长140~160μm,尾叉长50~70μm。尾叉长度小于尾干长度的1/2,是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特征。体部前端有一头器,口吸盘位于头器腹面的亚顶端,腹吸盘较小,位于体后部。在体部的中后部有五对穿刺线,开口于虫体前端,能分泌溶组织酶,以利尾蚴侵入宿主皮肤。 童虫 尾蚴钻入宿主皮肤时脱去尾部,进入血流,在体内移行至寄生部位,在发育为成虫之前均称为血吸虫童虫。 日本血吸虫的生活史比较复杂,包括在终宿主体内的有性世代和在中间宿主体内的无性世代的交替。终宿主为人或其他多种哺乳动物,中间宿主为钉螺。 1、成虫产卵及卵的排出:成虫寄生于终宿主的门静脉一肠系膜静脉系统,合抱的雌雄成虫在此处交配产卵。所产的虫卵大部分沉积于肝或肠壁小血管中,约经11d,卵内的卵细胞发育为毛蚴。毛蚴分泌物能破坏血管壁,同时肠的蠕动、腹内压增加,致使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虫卵便随溃破组织落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 2、毛蚴的孵化:含有虫卵的粪便污染水体,在适宜的条件下,卵内毛蚴孵出。毛蚴孵出后,当遇到中间宿主钉螺,就主动侵入,在螺体内进行无性繁殖。 3、幼虫在钉螺体内的发育繁殖: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侵入螺体并逐渐发育成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并在水中活跃游动。 4、尾蚴逸出及侵入宿主:人或动物与含有尾蚴的水接触后,经皮肤感染。 5、童虫定居及营养:尾蚴侵入皮肤,发育为童虫。童虫穿入小静脉或淋巴管,随血流或淋巴液带到右心、肺,穿过肺泡小血管到左心并运送到全身。大部分童虫再进入小静脉,顺血流入肝内门静脉系统分支。雌雄合抱后移行到门静脉一肠系膜静脉寄居,发育成熟交配产卵。 (2)可怕的血吸虫病 The terrible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病症状 血吸虫对人体损害导致症状称为“血吸虫病”,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属于人和牛、羊、猪等哺乳动物感染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血吸虫人对人畜危害以虫卵损害为最为严重;虫卵沉着在宿主的肝脏及肠壁等组织,形成虫卵肉芽肿,最后导致肝脾肿大、肠壁纤维化、肝硬化和腹水;儿童如果反复感染血吸虫会引起发育不良、智力减退、生殖机能不好,形成血吸虫性“侏儒症”,丧失劳动力。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 血吸虫病的诊断是检测粪便或尿液标本中的寄生虫卵,血吸虫病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尤其是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和适当卫生设施的贫穷社区。据估计至少有90%需要得到血吸虫病治疗的患者生活在非洲。 血吸虫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由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血吸虫成虫寄生在肠系膜静脉,虫卵沉积于肠壁及肝脏,急性期以发热、肝脾大、腹痛、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为特征,慢性期症状多不明显,晚期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以门脉高压症、巨脾和腹腔积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吸虫潜伏期15—75 天,平均40天。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根据病期早晚、感染轻重、虫卵沉积部位以及人体免疫反应不同,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慢性与晚期血吸虫病和异位损害。 中国只发现与流行日本血吸虫,因最早发现于日本而得名。日本血吸虫的毛蚴在水中可活2~3天,毛蚴主要寄生于钉螺,在螺体内发育为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逸出;人畜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尾蚴即可通过皮肤侵入;尾蚴脱去尾成为童虫,在寄主(宿主)体内移行发育,在移行发育过程中未能到达肠系膜静脉的童虫,因不能发育为成虫而死亡。童虫一旦到达肠系膜静脉,即定居其中发育为成虫,终生不再移动。 致病原理 我国有日本血吸虫,其雌雄异体。雄虫粗短,平均体长16mm,呈乳白色。雌虫细长,前端纤细,平均体长20mm,虫体后部因肠管内充满被消化的血红蛋白而呈暗褐色;雌虫常处于雄虫的抱雌沟内,呈合抱状态,两者合抱寄生于人及储存宿主牛、羊、猪、鼠、兔等哺乳动物的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系统中。两性成虫体表部分或全部具有小结节或棘状突起,口与腹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虫体借吸盘吸附于静脉内壁,通过口与腹吸盘的一吸一离逆血流匍匐移行至肠粘膜下层的静脉末梢,在该处交配产卵,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内含有毛蚴。 毛蚴分泌溶组织物质透过卵壳,破坏血管壁导致周围组织炎症、坏死,并刺激肠蠕动加强,引起腹内压、血管内压变化,部分虫卵随坏死组织向肠腔溃破,混于粪中排出宿主体外,与水接触后在25℃~30℃的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浮游于水中,遇中间宿主钉螺时,即主动侵入螺体,经母胞蚴、子胞蚴系列的发育和增殖,最后陆续形成许多尾部分叉的尾蚴,分期分批逸出螺体,常浮于水面。 尾蚴为血吸虫的感染阶段,当人畜接触疫水时,尾蚴以口、腹吸盘附着皮肤,穿刺腺分泌溶蛋白酶类物质溶解皮肤组织,并迅速脱尾侵入皮肤转变为童虫。童虫经微血管或淋巴管入静脉,随血流经右心、肺、左心进入体循环,其中部分到肠系膜静脉,随血流移行到肝内门静脉系统分支,发育为成虫后再逆行到肠系膜静脉中定居。尾蚴侵入宿主24天后,雌虫开始产卵,一条雌虫每日产卵1000个左右,5周后宿主粪便中可出现虫卵。血吸虫在人体内可存活长达30年或40年。 (3)血吸虫病的感染方式 Schistosomiasis infection 虽然人鱼共患传染病暂未发现,但其实是生活在海洋中还是淡水中的鱼类,身上都存有寄生虫的可能。提起寄生虫病,不得不说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属于传染病范畴,俗称“肚包病”,就是血吸虫的成虫寄生于人类的门静脉系统血管之中,引发周围组织坏死,带来发热、腹泻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救治,则会进一步引发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让患者丧失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 血吸虫病的传播性很强,血吸虫在人体内寄生后产卵,虫卵随人体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化为毛蚴,然后通过中间宿主钉螺发育成尾蚴。尾蚴在水中任意游动,当人们在这样的水中劳动、洗澡或者游泳的时候,血吸虫尾蚴就很容易钻进人体。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急性和慢性病,多发于淡水流域。人们在从事日常农业、家务、职业和娱乐活动时因接触疫水,尾蚴侵入人体皮肤,造成感染;而尾蚴在人体内发展为成虫寄生于血管中并产卵,虽然有一些虫卵随尿液或粪便排出体外,但还存有一些困在人体组织内,引起免疫反应。据估计,每年至少有数亿人需要得到血吸虫病预防性治疗。 吸血虫病扩散过程 血吸虫病主要分两种类型,一种是肠血吸虫病,主要由曼氏血吸虫和日本血吸虫引起;另一种是尿路血吸虫病,由埃及血吸虫引起。吸血虫病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及长江流域以南的部分地区高发,特别是是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长江流域和四川、云南省大山区流行严重,主要是由日本血吸虫引发的肠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已经有很久的历史,据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和1975年湖北江陵凤凰山男尸查到的血吸虫卵来看,其在我国至少已经有2100年的历史。 人得了血吸虫病,会严重损害身体健康,造成劳动力下降,影响生产;急性或者慢性病人若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发展到晚期可危及生命;儿童患了这种病,影响发育,严重者患“侏儒症”。 血吸虫 我国大规模防治血吸虫病始于1955年,当时上海、江苏、浙江等12省市约有1亿人民受到血吸虫病的威胁,患者约1000万人,防治任务十分艰巨。 钉螺是其唯一的中间宿主(虫卵在水中孵化为毛蚴后会侵入钉螺,发育繁殖为尾蚴,扩散后污染水体成为“疫水”),因此要防控血吸虫病,一种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地消灭自然界中的钉螺,消灭掉宿主,血吸虫病自然难以传播扩散。 传播血吸虫的钉螺又叫做湖北钉螺,个头非常小。跟我们在餐桌上见到的那种长长的钉螺还不一样,吃的钉螺是一种海水螺,又叫做“棒锥螺”。 自然环境中的钉螺 这个是我们餐桌上吃的钉螺,又名“棒锥螺”。 钉螺是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血吸虫传播途径:人畜传播主要有钉螺、粪便、水源。血吸虫感染人体需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传染源 血吸虫是人畜互通寄生虫。其储存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 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 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性疫源地;而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性疫源地。 传播途径 传染源的粪便进入有钉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触疫水而传播。 ①粪便入水:粪便污染水源的方式视各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家畜管理饲养方法不同而异。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 ②钉螺存在: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故仅限于有钉螺的地区,才有可能有血吸虫流行。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方法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 ③接触疫水:在流行区,居民因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物、洗脚等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从皮肤侵入。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体内。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为多见。儿童与非流行区人群一旦遭受大量感染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对再感染的耐受力并不完全,因而重复感染经常发生。 主要症状 自尾蚴钻入皮肤,经童虫移行并发育为成虫,成虫成熟后交配产卵,虫卵沉积于肠道与肝脏等处组织内,血吸虫生活史中四个发育阶段均可造成人体损害,但前三者所造成的病变,或为一过性,或较轻微,均不足以对人体造成显著损害。唯虫卵沉积于组织内所诱发的虫卵肉芽肿反应乃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尾蚴性皮炎 一般发生于感染后6~8小时,长者2~3天。尾蚴钻入皮肤后,其头腺所分泌的溶组织酶及其本身死亡后的崩解产物,可引起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及水肿,伴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皮肤出现红色丘疹,成为“尾蚴性皮炎”。系由速发型和迟发型变态反应所致。持续1~2天后,丘疹自行消退。 脏、肺病变 童虫沿血流移行时,可引起经过处的脏器病变,以肺部病变较为明显,局部可见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严重感染者可发生出血性肺炎,出现咳嗽、发热、荨麻疹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这与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贫血 实验表明,成虫及其代谢产物仅产生局部轻微的静脉内膜炎、轻度贫血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虫体死亡后,虽可引起血管壁坏死和肝内门静脉分支栓塞性脉管炎,但较轻微,不致造成严重损害。成熟的雌虫产卵后,某些初次重度感染者可出现重度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急性血吸虫病表现,它可能属于免疫复合物型。 虫卵肉芽肿 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是由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主导的。虫卵除可沉积于直肠、乙状结肠、升结肠、阑尾、回肠末端及肝脏外,尚可见于肠系膜及腹膜后淋巴结、肺脏及脑等器官内。沉积于各处的虫卵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基本相似,后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 病变区域 血吸虫病引起的肠道病变一般都在肠系膜下静脉分布的范围内,以结肠,尤以直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为显著,小肠病变极少,仅见于严重患者。急性期表现为肠粘膜红肿,呈急性卡他性炎症,有散在的点状出血和表浅小溃疡。镜下见粘膜和粘膜下层虫卵肉芽肿(急性期)。粘膜坏死脱落,形成浅表溃疡,虫卵由此落入肠腔。临床上出现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粪便中可检出虫卵。至慢性期,轻度感染者,其肠壁结缔组织轻度增生,临床上通常无症状。感染较重者,其病变较广泛,受累结肠明显增厚,肠粘膜增生呈颗粒状,甚至形成息肉;或粘膜萎缩、粘膜皱襞消失。在增生与萎缩肠粘膜间,夹杂有污灰色的浅小溃疡。此外,尚可见小量灰黄色急性虫卵结节。重症慢性血吸虫病时,结肠壁因弥漫性纤维化而广泛增厚,病变部位的肠系膜也见纤维增厚,两者一起形成肿块。 病变 由于重复感染,雌虫不断产卵,虫卵分批沉积于肠壁,病变新老不一。在纤维增厚、慢性溃疡、息肉形成基础上有发生癌变的可能。 血吸虫病引起的肝病变,为早期肝肿大,表面可见粟粒状黄色颗粒(虫卵结节)。晚期由于门静脉分支周围大量纤维组织增生,肝变硬、缩小,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形成血吸虫性肝硬化,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使食管下端静脉及胃底静脉曲张,脾因门脉高压而淤血肿大,可引起脾功能亢进。 血吸虫引起的异位损害以肺和脑部最多见,肺内可见粟粒状结节及结节周围渗出性炎症,脑部可出现不同时期的虫卵结节和胶质细胞增生。 (4)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How to prevent schistosomiasis 怎样确认是得了血吸虫病? 血吸虫入侵的部位会出现皮炎,并伴有发热、全身皮疹、腹痛腹泻、肝区压痛等临床症状。严重感染患者则会出现腹水、门脉高压致胃食管静脉破裂出血、出血性肺炎,肝脾肿大等肝功能受损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生长发育以及生命健康。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血吸虫感染人体,需要有传染源(血吸虫)、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条件,传播途径则是粪便入水,钉螺存在,人畜接触疫水! 20世纪70年代初期,海盐县科技和医务人员在河道边查钉螺 预防要从以下四点开展: (1)避免接触疫水 我们根据传染途径来看,我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办法。我们怎样知道那里是疫水?在流行区一般都是有钉螺生存的地方,遇到有钉螺生存的湖、江等水域,大家就不要下水戏水游玩了。 (2)避免传染源 相关部门在有钉螺生活的水域警示标牌,提醒市民不要私自下水游玩。如果是在城市内公园的江湖,需要加强现场巡视,及时劝阻人员下水。市民不要私自接触野外的钉螺,以免被血吸虫入侵。 (3)做好防护措施 如果我们工作、生活需要下有钉螺生存的水域,一定要采取防护措施,如防水水裤,戴手套、涂防护油膏等等,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水体。 (4)发现不适,及时就诊 市民若因直接接触有疫水嫌疑的水体(时间可以往后一个月),出现发热、全身皮疹、腹痛腹泻、肝区压痛等临床症状,建议到医院就诊,告知医生自己曾接触疫水情况,及时进行血吸虫病检查,以免错过检查项目,影响自己健康与生活! 消灭血吸虫病科技连环画 (5)血吸虫的启示 The revel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血吸虫的启示 血吸虫雌雄相拥隐藏在人体中靠吸血为食。 吸血鬼抱团掠夺社会资源靠榨取血汗致富。 The revelation of schistosomiasis Male and female schistosomiasis hide in the human body and feed on blood. Vampires work together to plunder social resources and get rich by exploiting blood and sweat. 血吸虫 Schistosoma 吸血鬼 Vampire

1 条评论:

  1. 退休在家,开始探索自学英语的途径,编写《英语自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复习方便,选择的词句,也全都与我的兴趣爱好和用语习惯有关。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