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兰先生的博客

2020年12月24日星期四

第3868章 回放特朗普反击通俄门调查



反击通俄门,川普公开备忘录掀政坛风暴

来源:黎蜗藤http://lwt2017.blogspot.tw/

时间:2018/02/06,

黎蜗藤 旅美历史学者,哲学博士,近年专注东海南海历史与国际法、美国政治外交、以及东亚国际关系。

我们想让你知道的是:努尼斯备忘录无疑大大强化了阴谋论者的这种想象。鉴于川普的支持者大都对阴谋论缺乏免疫力。公开备忘录为川普「集气」显然非常有利。

2月2日下午,川普(Donald Trump)不顾民主党、FBI以及司法部的反对,签署命令,公开众议院情报委员会(House Intelligence Committee)共和党委员在听证时写下的「努尼斯备忘录」(The Nunes Memo),引发了新一轮政坛风暴。

议员努尼斯是川普通俄门的最佳盟友

加州共和党众议员努尼斯(Devin Nunes)是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从去年2月上任主席后,他就一直阻挠通俄案的调查,成为川普在通俄案上最重要的同盟。他否决了要求公开川普税务的提案,阻止了众议院调查前国安顾问佛林(Michael Flynn)「通俄」,阻止前情报总监及前CIA主管在国会的作证,甚至为此曾被国会伦理委员会调查。

如果不是国会情报委员会在欧巴马(Barack Obama)时代已经开了「通俄案」的调查案件,恐怕努尼斯一开始就否决国会调查该案了。去(2017)年5月底,穆勒(Robert Mueller)被委任为通俄案特别检控官,努尼斯的影响力才有所缩小。

在穆勒调查步步深入之际,川普与努尼斯等共和党人也不能坐以待毙。川普最希望是直接炒掉穆勒。

最新披露,早在去年穆勒上任不久,川普就想直接下命令炒掉他。但被白宫律师,也是川普集团多年的法律顾问,麦甘恩(Don McGahn)以辞职「死谏」才被阻止,不至于演变为水门案(Watergate Scandal)中的「星期六之夜大屠杀」。

麦甘恩知道,在司法部长塞申斯(Jeff Sessions)宣布回避通俄案调查后,通俄案由司法部副部长罗森斯坦(Rod Rosenstein)主管;总统既无权跳过罗森斯坦直接炒穆勒,也无权绕过塞申斯炒罗森斯坦。于是此后,川普又多次羞辱塞申斯想逼他辞职,再委任新的司法部长接管通俄案,再炒穆勒。但塞申斯顶住压力不辞职,令川普无可奈何。

动不了司法部,川普找民主党开刀

此路不通之下,川普的目标转向民主党。川普一有事必搬出希拉蕊(Hillary Clinto)转移视线,除了老生常谈的「电邮门」,还有所谓「希拉蕊才真正通俄」的指控。这主要指两件事,第一件乃2010年的「铀壹」公司股权售俄案,共和党人指责「希拉蕊受贿把20%的美国铀矿卖给俄罗斯。」

第二件就是这次的焦点「斯蒂尔档案」(Steele Dossier)。2016年12月,媒体冒违法风险发布了一份自当年10月份就开始在政界、情报界、媒体圈流传的档案。档案由前英国情报人员斯蒂尔(Christopher Steele)撰写,指控俄罗斯总统普亭(Vladimir Putin)处心积虑地「培植」川普,帮助他登上「大位」。

各方都认为,档案的内容难以证实(这是主流媒体此前一直没有披露之故),特别是其中一些情节颇为「儿童不宜」;但鉴于斯蒂尔在俄罗斯拥有长期情报关系,其内容也未必完全失实。档案在2016年12月「通俄门」爆发时,是最吸引目光的事件,但不是调查通俄案的主因。

去年下半年开始,有关档案的来龙去脉逐渐被披露。2016年初选时,有共和党候选人聘请一闲叫「Fusion GPS」的调查公司调查川普与俄罗斯的关系,于是Fusion GPS聘请了斯蒂尔。川普赢了初选后,共和党候选人就不再付钱了。这时,希拉蕊阵营接了过来,通过博钦律师事务所(Perkins Coie)继续付钱让Fusion GPS调查。斯蒂尔同时也是FBI的线人,向FBI提供情报。

川普一开始对此事件的指控是,希拉蕊聘请斯蒂尔调查,靠他的私人关系向俄罗斯官员拿情报针对川普,于是「希拉蕊才真正通俄」。但在大选投票前,没有一家主流媒体报导过档案的内容,希拉蕊也没有拿此档案说事,把它说成希拉蕊「通俄」显然难以令人信服。

今年1月出版的畅销书《火与怒:川普白宫内幕》(Fire and Fury: Inside the Trump White House)里面,前白宫首席顾问巴农(Steve Bannon)大爆「通俄案」内幕,直指川普的大儿子小唐纳(Donald Trump Jr.)、女婿库许纳(Jared Kushner)及竞选主席马纳福特(Paul Manafort)在川普大楼25楼与俄罗斯女律师见面是叛国之举;又为「通俄案」指路,透露库许纳与德意志银行之间关系非比寻常;又透露推动解雇前FBI主管柯米(James Comey)的就是伊凡卡(Ivanka Trump)与库许纳,因为他们担心柯米查到自己与德意志银行之间的交易内幕,这进一步佐证了「干预司法公正」的指证。

川普大怒下与巴农决裂,巴农不得不低头认错,但影响已造成。穆勒给巴农发出在大陪审团前作证的传票,通俄案进一步「杀到埋身」。

为求应对,川普与努尼斯使出第三招,即贬损FBI与司法部在调查川普通俄案上的「中立性」,希望以此中止穆勒的调查,为此从另一个角度用上了「斯蒂尔档案」。这就是这次努尼斯备忘录事件的背景。

努尼斯备忘录五大重点:监听调查不够中立

努尼斯备忘录中提及之事其实都在保守派媒体上流传已久。通俄案爆发后,川普就声称自己被欧巴马政府「非法监听」。备忘录也集中指责FBI与司法部「不合法」地「监听川普团队」上。

在美国,根据FISA法案,FBI等情报机关监听美国公民要由FBI与司法部的共同提出申请,由一个特别法庭(FISC)的批出许可,每次许可有90天有效期,延期要重新申请。

2016年10月起,司法部与FBI向FISC申请监听川普阵营一个叫卡特‧佩奇(Carter Page)的「志愿者」的通讯,同时他也是川普阵营的外交顾问之一。柯米与FBI副主管麦卡比(Andrew McCabe)、司法部时任副部长耶茨(Sally Yates)与时任代理副部长波恩蒂(Dana Boente)及罗森斯坦都签署过申请或延长申请。

几次申请与延期申请中,「斯蒂尔档案」都是申请监听的理由(之一)。但备忘录认为申请「隐瞒」了若干事实。

第一,最初申请中没有提及档案与Fusion GPS、博钦律师事务所、希拉蕊竞选团队及民主党的关系。延长申请中,也没有指出档案由民主党与希拉蕊支付了调查费,没有提示法官档案的中立性成疑。

第二,最初申请中引用了一篇2016年9月23日的雅虎新闻报导,指佩奇在2016年7月到莫斯科活动,作为申请理据。但报导的来源是来自斯蒂尔,申请中没有说明这一点,再次没有提示法官理据的中立性成疑。不过,备忘录承认,斯蒂尔当时对FBI隐瞒了与媒体接触这点。

第三,斯蒂尔后因与媒体接触而被停止作为FBI情报来源。此前或此后,他一直与时任助理副司法部长奥尔(Bruce Orh)接触。2016年9月,斯蒂尔曾向奥尔说「对川普可能当选感到绝望」,这再次说明,斯蒂尔调查存在个人的偏见,但申请中也没有提及此点。此外,奥尔的夫人在Fusion GPS中担任调查川普的工作,也由民主党与希拉蕊付钱。但司法部也没有提及这个关系。

第四,备忘录认为,好几个的FBI主管都「承认」,如果没有「斯蒂尔档案」,FISC就不会发出监听许可。

第五,FBI最初对通俄案的注意,是因为川普外交顾问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与俄罗斯人之间的联系。但最先关注此事的FBI探员斯特劳佐克(Peter Strzok),在2017年7月被穆勒开除出调查通俄案。因为穆勒发现了他因与其情妇FBI律师丽沙佩姬(Lisa Page)的短信(Strzok-Page texts),有表示强烈支持希拉蕊与反对川普,这说明FBI中对川普有「严重的偏见」。此外,斯特劳佐克还负责处理希拉蕊电邮门的调查,同样被指「偏袒希拉蕊」。

总之,在这份备忘录中,共和党人试图把FBI与司法部描绘为一个被民主党一手遮天,专门针对川普的「深层政府」(Deep State)。不但「非法监听」,也对川普「不公平」。

为何备忘录是片面之词?

在此前一两星期,双方一直为是否公开备忘录的拉锯战。民主党、FBI、司法部认为这份备忘录的准确性与是否断章取义都成疑。一些共和党人也批评川普把FBI工作流程公开,恐怕泄露国家机密,损害国家利益。贬损司法部与FBI更会令社会对法治信心低落。川普批准公开这份备忘录前几天,FBI副主管麦卡比已在压力之下被迫「休假」直至退休。

但最后,川普还是公开了。

可是出乎共和党意料,备忘录公开造成的影响远不如预期大。原因很简单,备忘录中的指责多半是一面之词,有些扭曲了当事人的意思,有些则把其他事实抽离。单看备忘录,可能确实会产生FBI等专门针对川普的印象,但在媒体补充上其他事实之后,杀伤力远不如想象中大。

民主党也有自己版本的备忘录,却被否决公开

首先,虽然共和党声称发放这份报告是为了「公开透明」,一些媒体(特别是中文媒体)又把它当作委员会的共同决定。但实际上,这份四页的备忘录以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多数党(Majority Staff)名义发放出来,并非整个委员会的名义。

委员会内的民主党成员极力反对,抨击它故意省略了对川普方不利的信息,并要求同时公开一份10页长的民主党版本的备忘录,但在决定公开共和党版本的同一天被共和党议员否决了。如果真的要「公开透明」,何不把民主党版本也一并公开出来呢?

其次,从备忘录很容易得出「斯蒂尔档案」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监听佩奇的依据。但实际上,每份申请都是长达60-80页的文件,经过约10个政府部门的官员层层审批。FBI早在2013年就开始注意到佩奇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

备忘录中也承认,已经向穆勒认罪曾对调查人员撒谎的帕帕佐普洛斯,是FBI注意到通俄案并啓动监听事件的源头。帕帕佐普洛斯与俄罗斯人间的可疑联系被爆出后,连川普也没有否认其关系可疑,只是把这个曾经的外交顾问贬低为「无足轻重的人物」,撇清自己阵营的关系而已。

所谓几个相关高层人员「承认」斯蒂尔档案对申请监听非常重要一事,好几个当事人都指出,共和党委员扭曲了其含义,他们指出「斯蒂尔档案」对申请有帮助,但绝非如此重要。根据众议院情报委员会的民主党人发出声明,即便没有这份档案也有足够的材料监听佩奇。

第三,佩奇在2016年9月就离开了川普团队,对他的监听从10月才开始。可以说,监听佩奇与川普竞选毫无联系。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即佩奇只是名义上离开川普团队,实际还保持紧密来往,这样就监听到川普阵营的秘密。但从这份备忘录中得不出这样的结论。

因此,即便斯特劳佐克等FBI探员对川普存在「严重的偏见」,这也无法指责FBI偏袒希拉蕊监听干预大选。至于另一位被指「偏袒」希拉蕊的司法部的奥尔,他根本没有参与到2016年的第一次监听申请的工作中。在得知其隐瞒了与斯蒂尔的谈话内容后,他立即被司法部调到另一个部门了。

第四,在申请监听许可时,文件虽然没有写明档案与希拉蕊的关系,但已经指出档案是某个主要政党付钱的产物,表明了其中的党派因素。而且总共四次申请都由不同法官处理,申请都得到批准,说明申请没问题。

深层政府的阴谋论:只是川普反击通俄门的手段

努尼斯与川普顶着巨大压力公开这份备忘录,自有其政治用意。其直接目标是迫使罗森斯坦辞职,再解散穆勒的调查团。但这恐怕极难实现,因为备忘录对他的指控非常薄弱:他只是在最后一次延长监听申请上签名而已,备忘录也没有指出他有何不当行为。

但在政治上,川普方面更希望借助备忘录,让「阴谋论」进一步发酵,通过贬损「深层政府」而获得其支持者响应,为反击通俄案造势。

所谓「深层政府」是指FBI、CIA等情报机关、司法机关、甚至包括其他政府公务员体系,乃至「背后」的金融巨头与军工部门等。阴谋论指控,他们结成利益集团,是真正控制国家的幕后玩家。

川普鼓吹的阴谋论认为:川普是「国家的圈外人」,欧巴马、希拉蕊等是「深层政府」的幕前人与代表者。川普在大选中,「依靠人民战胜深层政府」,又誓言「抽干沼泽」,必然引来「深层政府的反扑」。于是情报机构和行政部门官员等「深层政府」就透过消息泄漏或其他内部非法手段,干预及抵制川普的政策,违背了「政治中立」立场,变为「民主党的打手」,试图击垮川普。

努尼斯备忘录无疑大大强化了阴谋论者的这种想象。鉴于川普的支持者大都对阴谋论缺乏免疫力。公开备忘录为川普「集气」显然非常有利。

但这种深层政府是否存在,以及能多大程度影响了国家运转都值得质疑。除川普以外,没有多少总统真正受所谓「深层政府」影响。如果有的话,在水门事件中,正是「深层政府」阻止了尼克松(Richard Nixon)的为所欲为,拯救了国家。

至少从备忘录看,没有确切的证据说明情报机关与司法系统对川普有偏见。无可否认,机关中一些人员有政治立场,但要求人员没有政治立场是不可能的。关键是第一,专业人员如何「专业地工作」,第二制度上有没有防止「不专业」的行为。

从此事看,如奥尔、斯特劳佐克等人在被发现有过激言论之后,都得到处理,被调离敏感职位,这就是避嫌与回避制度的作用,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为确保政治中立而设的,而且看起来也没有失效。

当然,说FBI袒护希拉蕊最经不起推敲的,就是FBI在选前11天突然发起「二次电邮门」,严重影响希拉蕊胜算,同时又一直拒绝在选前公布FBI正在调查川普「通俄」。这怎麽看都像在帮川普多一些。

与情报单位关系紧张,问题出在川普自己

川普与情报机关的关系紧张是一个事实,很多情报机关人员都不满意川普大致可信,但最大的原因就是川普自己。

上任后,他自己不去努力以「总统的方式」构建与各部门的良好关系,反而把国家当作企业管理:他不理劝阻,对情报机关与司法部门采用「战斗格」,从一当选开始就不断贬损情报机关;他违反「司法独立」与「政治中立」原则,要求情报机关(如柯米)与司法机关(如罗森斯坦与塞申斯)对自己个人效忠;他把「学徒真人秀」那套「你被炒了」肆意用在这些机关的人员上。正是他糟糕的管理方式,才是所谓「深层政府与他对着干」的根本原因。

无论如何,川普顶着情报与司法机关、民主党与一些共和党人的强烈反对,公开备忘录。可是备忘录威力有限,对非阴谋论支持者效果不大,也无助于川普摆脱通俄案的压力,反而加剧了川普与FBI与司法部的矛盾,也令很多建制派共和党人不满,显然打错了算盘。

可以预期,川普与「深层政府」的矛盾只会越来越激烈。它不但无法阻止通俄门调查,反而还可能引发一轮泄密风,令美国政坛陷入新一轮不安。或许这两天的道琼斯指数大跌,就是一个前奏。

2月5日,众议院委员会在议长莱恩(Paul Ryan)的介入下,终于通过了公开民主党版本的备忘录。川普是否会在本周内批准公开,是考验他的智慧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罗元祺

核稿编辑:翁世航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