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人口
2011年3月31日,印度人口普查委员会对印度全国的人口进行了普查,结果显示印度的人口达到1,210,193,422人[87],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第二大国,于2001年至2011年间的年均人口增长率为1.76% ,较前一个十年(1991年至2001年)的2.13%为低。性别比为0.94女/男,于2001年人口普查时的年龄中位数为24.9岁。截止至2019年,印度的人口数为1368,737,513,每年以1.08%在增长。
过去50年来的医疗进步及绿色革命使农业生产力提高促使人口快速成长,但印度仍面临数个公共卫生相关的挑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印度每年有90万人死于饮用受污染的水以及呼吸受污染空气,每10万人约有50名医师。
于1991至2001年间,都市人口成长了31.2%,然而,全国仍有超过7成的居民居于乡村。根据2001年人口普查统计,印度共有27个百万人以上的城市,其中孟买、德里、加尔各答及金奈人口最多。人口主要分布于恒河平原。2001年人口普查表明,72.22%的人生活在超过55万个村庄中,其余生活在2000多个城镇和城市中。
印度于2011年的识字率为74.04%(男:82.14%;女:65.46%),识字率以卡拉拉邦最高,比哈里邦最低;性别比是1.064男/女,预期寿命68.59岁,人口增长率为1.606%,出生率为22.69 /1,000人。
印度由于贫富差距大,都市中有不少的贫民窟,传染病窜流:登革热、疟疾、日本脑炎、甲型肝炎、E型肝炎等危险程度皆高。
印度民族
印度的主要族群包括了72%的印度- 雅利安人和25%的达罗毗荼人。印度还有一群非定居的族群,如以打铁闻名的加督利亚洛哈尔人,以游牧为生的拉巴里人;也有以采集和狩猎维生,或是从事盐商、算命师、法术师、阿育吠陀治疗师、变戏法者、石磨工、刺青师傅等行业。人类学家已辨识出印度约有500个非定居的流浪团体,人数可能高达8000万人。
2014年4月,印度最高法院作出历史性裁决,承认变性人为男性与女性之外的第三种性别。印度目前有约200万名变性人。
印度经常发生针对女性的强奸和暴力事件,大部分发生在贫穷落后的北部地区,例如印度人口最密集的北方邦,妇女地位非常低下;同时社会有严格的种姓之分,关于性别、宗教等的偏见根深蒂固,导致出身于低种姓如贱民的女性往往受害。
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尚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根据吠陀经将人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剎帝利、吠舍、首陀罗,各个种姓之间不能通婚,身份、职业世袭,另外还有不可接触的贱民 —— 旃陀罗。该种姓制度由来已久,在雅利安人最早的宗教典籍《梨俱吠陀》(吠陀经中最早的本集)中,就出现了4个最初的种姓,即婆罗门 (僧侣)、剎帝利 (贵族和武士)、吠舍 (平民)、首陀罗 (奴隶)4个等级。以后又演变为三大等级,即大体由原来的婆罗门、剎帝利和吠舍所组成的高级种姓;由原首陀罗组成的低等种姓;第三等级是一些没有种姓身份的“ 旃陀罗(贱民)”,社会地位最低,即所谓不可接触者,为数竟近1亿人,约占全国人口总数1/14。
种姓之间,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地位悬殊,经常引起冲突。目前在城市和较发达地区,种姓间的隔阂有所消除,但农村中仍有很大影响。
印度语言和印地语
印度-雅利安语支及达罗毗荼语系分别为印度主要语支,分别占总人口的74%及24%,其他语言则属藏缅语族、南亚语系,印度未订定国语。
目前印度的第一官方语言是印地语,约30%人口使用,为印度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英语已经在1965年终止了它唯一官方语言(或与印地语相同的)的地位,但依旧保留了它“第二附加官方语言”的地位,亦是全国性的通用语言,主要在政治和商业交往场合使用,英语在教育方面也相当重要,尤其是中等及高等教育。
另外还有其他21种地方性的预定官方语言,包括了马拉雅拉姆语、泰米尔语、泰卢固语、卡纳达语、孔卡尼语、马拉地语、乌尔都语、古吉拉特语、奥里亚语、旁遮普语、阿萨姆语、克什米尔语、信德语、尼泊尔语、梵语、曼尼普尔语等,另外登记的还有超过1,600种语言。
印度宗教
印度也是一个宗教色彩非常浓厚的国家,是众多宗教的发源地,几乎能在印度找到世界上所有的宗教,被称为“宗教博物馆”。
全印度约有80.5%的人口信仰印度教,其他的主要宗教团体还有伊斯兰教(15%)、锡克教(1.9%)、耆那教(0.4%),又因早期叙利亚基督教的传入和近现代受到英国殖民统治,也存在基督教(2.3%)[107]。佛教起源于印度,如今在印度的影响力比较小,占总人口的0.8%,但佛教的传播对印度周边的国家却有相当大的影响。 十四世达赖喇嘛流亡印度后,每年都有众多佛尔教徒前往朝圣。
印度文化
传播媒体
印度主要的新闻机构和通讯社有:新闻发布署、印度报业托拉斯(印度最大的通讯社)、印度联合新闻社(第二大通讯社)。
印度报业绝大部分为私人和财团所有,官方没有报刊。报刊中,最大的三家日报依次为《印度时报》、《马拉亚拉姆娱乐报》和《古吉拉特新闻》。主要印地文报纸有《印度斯坦报》等;主要英文报纸有《印度报》、《印度快报》等。
印度主要的电视台有国营的全印电视台和私营的新德里电视台等。广播电台主要有国营的全印广播电台。
T-Series是一家印度著名的音乐录像带和电影公司,2019年3月28日起youtube订阅数持续领先PewDiePie至2019年4月1号被PewDiePie成功再次夺回第一名,因此T-series也快速的换掉了当天才替换的封面页,双方的订阅数仍不分轩轾。[7]现今T-Series已经完全超过PewDiePie,成为YouTube订阅量最多的频道。
此外,T-Series拥有自己的多频道网络,有27个在线播放平台,截至2018年11月,其全部平台总计订阅人数超过1亿,总计观看人数超过615亿次。
印度电影
印度是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印度的电影产量是世界之冠,每年生产1000部电影,是好莱坞的4倍,主要应付国内庞大的需求。印度同时是世界上电影观众最多的国家,每天进出影院的观众达1400万人之多。印度电影在住有大量印度移民的国家也很受欢迎。
印度是一个多语言的国家。虽然英语仍是官方语言之一,不同语言的族群对母语的电影有很殷切的需求,造就了电影业的发展,尤以孟买为基地的印地语电影业发展最为成熟,被誉为宝莱坞(取自Bombay与好莱坞Hollywood)。所以印地语的电影产量和票房数字均最大。很多在印度其他地区成名的电影工作者都会到宝莱坞寻找机会。不同地区的电影会互相模仿,所以同一套电影可能会有不同语言的版本。
由于印度是个喜好音乐和舞蹈的民族,所以在印度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歌舞元素,于是歌舞片与爱情片成为印度最有特色的电影类型,如2000年的《真爱永存》和2002年的《胭脂泪》(Devdas)等都是最杰出的代表。近年来印度不仅在不断学习和模仿美国电影,如现代动作片《遁天神盗》系列都获得了很好的票房;而且在类型开拓上更是有目共睹,如2007年体育题材的励志片《加油印度!》,2009年批判落后教育思维和模式并着重展现友情的《三傻大闹宝莱坞》等都带给观众以强烈的印象和感染。
著名男影星有沙·鲁克·罕,李提克·罗山,阿米尔·汗和阿米塔布·巴沙坎,女影星有艾西维娅·莱伊,玛都丽·荻西特,卡约儿,拉妮·穆科吉,诗丽黛玮·阿雅潘等。
印度电影观众奖是印度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电影奖项,由杂志《印度电影观众》举办,广大观众参与投票,始于1953年,每年评选一次。
印度体育
在印度,一些民族的传统运动如卡巴迪、印度式摔角仍很受欢迎。但印度并未举办过奥运会、世界杯等世界级体育赛事。
印度在大型国际综合运动会的成绩
夏季奥运会:9金6银11铜26枚奖牌(亚洲第7,世界前50)
亚运会:126金168银245铜539枚奖牌(亚洲第5)
世界运动会:1铜1枚奖牌(亚洲第17,世界第70位以后)
夏季大学生运动会:3金1银3铜7枚奖牌(亚洲第12,世界前60)
亚洲室内运动会:22金21银43铜86枚奖牌(亚洲第8)
夏季青年奥运会:6银2铜8枚奖牌(亚洲第11,世界第58)
世界武搏运动会:无奖牌
亚洲武艺运动会:3金7银23铜33枚奖牌(亚洲第10)
亚洲沙滩运动会:8金4铜12枚奖牌(亚洲第5)
亚洲青年运动会:5金3银3铜11枚奖牌(亚洲第7)
印度教育
印度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
全国现有254所综合性大学,著名的有印度理工学院、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