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世界01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简称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国土面积2,381,741平方公里。北临地中海,东临突尼斯、利比亚,南与尼日尔、马里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与摩洛哥、西撒哈拉交界。沿海有狭窄平原。阿特拉斯山脉横亘北部,分泰勒阿特拉斯山脉和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脉北、南两支,两山之间有高原和山间盆地,多咸水湖。中、南部是撒哈拉沙漠,占国土面积85%,其中有高大死火山和许多绿洲,最高点塔哈特山海拔2,918米 。
南北线长约2000千米 ,东西最宽约1800千米 ,海岸线长约1200公里 。北部沿海地区属地中海气候,中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沿海为地中海式气候;山区属半干旱气候,多森林和草原;其他广大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雨量少,夏季酷热。
最晚从西元前一万年起,柏柏人便居住在阿尔及利亚一带;公元前一千年后,迦太基人开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柏柏人借着布匿战争,占领迦太基,柏柏王国并逐渐有了眉目,其中努米底亚以出产精锐骑兵最为著名。然而,西元前两百年,柏柏人遭罗马帝国统治。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柏柏人又于许多地区独立,同时汪达尔掌管了其他地区,一直到被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驱逐为止。
拜占庭帝国维持着对国土西部的统治,一直到八世纪沙特阿拉伯的兴起。公元前十二世纪腓尼基人到达沿海一带。公元前九世纪起受迦太基控制。公元前3世纪,在阿北部建立过两个柏柏尔王国。后罗马、拜占庭、阿拉伯人、西班牙、土耳其入侵。1830年法国开始入侵,逐步沦为法国殖民地。
8世纪起阿拉伯人入侵,本地开始伊斯兰化。在此过程中柏柏尔人也曾建立过自己的王朝,伊斯兰教的传入和阿拉伯人的深刻影响始于公元7世纪。后来,阿尔及利亚以及周围地区统称为柏柏尔诸国(Barbary States),因海盗行径和奴役基督徒,美国与其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巴里战争。
17世纪起海岸部分曾是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伊斯兰国家——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830年起法国以一个外交事件为战争理由,占领名义上属于但是实际独立的奥斯曼帝国的阿尔及利亚海岸地区,阿尔及利亚总督侯赛因(Hussein)被流放,法国殖民地自此逐渐向南渗透,直至对此地区和居民产生深刻的影响开始入侵,但由于遭到当地居民的顽强而有力地抵抗,法国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对整个阿尔及利亚的占领。
二战期间,阿尔及利亚支持同盟国,支援自由法国武装战斗。1945年5月8日 德国投降后,戴高乐领导下的法国政府开始镇压阿尔及利亚反叛运动。
1954年,民族解放阵线发起了争取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游击战争,经过近十年的斗争,阿尔及利亚于1962年独立。
阿尔及利亚人口数量38.100.000(2013年估计),大多数是阿拉伯人,其次是柏柏尔人(约占20%),少数民族有姆扎布族和图阿雷格族。官方语言是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通用法语。伊斯兰教是国教。
阿尔及利亚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左绿右白两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中央为一弯红色新月和一颗稍微倾斜的红色五角星。绿色象征未来的希望,白色代表纯洁与和平,红色象征革命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献身精神。阿尔及利亚以伊斯兰教为国教,新月和五角星是这个穆斯林国家的象征。
阿尔及利亚国徽启用于1976年。是以一只伸展的手掌为中心图案,两只鸽子站在拇指与小指上,衔来和平的橄榄枝,另外三只手指直插云霄,象征国家的三大革命:工业、土地和文化革命。一轮旭日从手中冉冉升起,照耀着美丽富饶的绿色大地,昭示着国家的独立,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手掌左侧立着厂房、井架和密林,分别代表工矿、石油和林业;右侧绘有象征农业生产的麦穗与绿色橄榄枝。国徽下端的红色新月与五角星将阿尔及利亚与伊斯兰教及阿拉伯世界维系在一起。
阿尔及利亚全国被划分为48个省、553个县、1,541个市。
首都阿尔及尔(Alger),人口376万。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贸的中心;最大港口,有炼油、石化、机械、 水泥、纺织、酿酒、制革等工业部门。阿尔及尔是地中海的交通要冲。公元10世纪前叶建为港口。17世纪时城市日渐繁荣。1830年后成为法属北非殖民地军事、政治中心。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以此为都。
阿尔及尔是一座美丽的城市,依山而建的建筑物,几乎是白色的,清新圣洁。该城共分10个区,卡斯巴区呈斜坡式的建筑、木结构的小楼、纵横交错的狭窄街巷,古色古香。而新市区高楼耸立,街道宽阔。阿尔及尔是一座古城,现存的古建筑有马利基(11世纪)、哈纳菲(17世纪)、凯乔瓦清真寺(17世纪)和奥斯曼帝国总督宫等。
重要城市奥兰(瓦赫兰):全国第二大贸易港。有金属加工、化学和一些轻工业。安纳巴:阿拉伯人7 世纪建立的古城,现为重要海港。
阿尔及利亚经济规模在非洲居第四位,仅次于南非、尼日利亚和埃及。石油和天然气是经济的支柱,大约占总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三十的国民收入总值,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出口收入。阿尔及利亚天然气储量为全世界第五,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气出口国。阿尔及利亚石油储量为全世界第十四。
粮食与日用品主要依赖进口。阿自1989年开始市场经济改革,1995年通过私有化法案,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现有农业从业人员约1800万,占全国人口的56%。2004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2%。主要经济作物是葡萄、柑橘、蔬菜,粮食作物有小麦、大麦等。牲畜多绵羊、山羊。盛产栓皮栎和阿尔法草。葡萄酒、柑橘、蔬菜、橄榄油、软木、阿尔法草均是传统出口商品。
阿旅游资源丰富,至2008年止,阿尔及利亚共有7处世界遗产,如下:提帕萨考古遗址、阿尔及尔堡、贾米拉古罗马遗址、贝尼哈迈德城堡、蒂姆加德古罗马遗址、姆扎卜山谷、阿杰尔高原国家公园。
首都市内有著名的非洲圣母院、319座清真寺和众多博物馆,北部有气候宜人的地中海金色沙滩,南部有浩瀚的撒哈拉沙漠,还有高原雪山和众多古罗马遗址。
阿尔及利亚对6-16岁少年儿童实行9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制定了教育民主化、阿尔及利亚化、阿拉伯语化、重视科学和为了国家发展四项原则。中、小学生教育免费,大学生享受助学金和伙食补贴。阿尔及利亚还实行免费医疗制度,看病只交少量挂号费,药品自行到药店购买,住院后费用全免。平均预期寿命68岁(男子67.5岁,女子70.3岁),在非洲名列第五。
阿尔及利亚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边歌边舞是阿尔及利亚舞蹈的主要特点,伴奏以阿拉伯盆鼓和安达卢西亚音乐为主,歌词表达舞蹈的内容。舞蹈服装带有浓厚的阿拉伯色彩,和生活服装基本相似,只是更加华丽鲜。
阿尔及利亚的舞蹈基本是按地区划分的,每个地区都有一种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流行最广泛的舞蹈是婚礼舞。舞蹈表现了该地区的婚礼习俗,是婚礼仪式中的集体舞蹈。该舞只有一个基本的步法,但队形复杂多变,加上人们不断发出“哟……”的喊叫声,气氛热烈并具有特殊的情调。阿尔及尔地区的舞蹈,一般都具有温柔含蓄、节奏舒缓、动作简单、队形多变的特点。
撒哈拉地区的舞蹈以撒哈拉骑士舞和马舞为代表。舞蹈表现了骑士驯马的情景。舞蹈时男子手握火枪,马则由女子代表,以男女对排的集体舞为主,中间插有单个“驯马”的双人舞,并展示每个女子胯部和脚下的不同技巧。这一地区的舞蹈脚下的动作较多,以脚步的停顿和行进来带动胯的动作,不同的节奏有不同的舞步,但上肢的动作较少。由于这里是牧区,所以表现骑士和马的舞蹈最多。
卡别里地区的舞蹈形式特别丰富,舞蹈语汇较多。以胯部的动作为主,动作较激烈、活跃。鸽子舞是该地区最常见的节目之一,这是一种游戏舞蹈,表现鸽子、猫头鹰和看守人相斗的情节。舞蹈中常有一只“鸽子”的单独表演,以抖胯、旁抖胯、快抖胯、圆抖胯等不同的技巧表现鸽子的不同神态。
阿尔及利亚的舞蹈,一般多带戏剧情节,但也有纯情绪的舞蹈,君士坦丁地区的让达利舞就是该地区的一种群众性情绪舞,表演时男女分别围成两个圆圈,随着音乐节拍来回错动。让达利舞有时也有独舞,多为女性。
阿尔及利亚人非常注重礼节和礼貌。无论是见面还是分别时,一般都行握手礼,与挚友见面时,有的也行拥抱礼和贴面礼。见面时问候和祝愿中用的最多的话是:“愿真主保佑你。”他们还喜欢别人称呼他们的头衔或职称加姓。若遇客人来访,主人总是热情款待。当客人坐定时,主人通常要先问一句:“请问要喝咖啡还是喝茶?”而且在未喝之前,客人是不能匆忙起身告辞的。
在很多地方有见面送花的习惯。他们把花束扎得很精致悦目,花的朵数一般为双数拜访朋友或客人时,鞠躬献花,同时祝福一番,这被视为是一种对待朋友和客人的热情而又高雅举动。
阿尔及利亚人性格豪爽,勇敢无畏,待人热情大方。所不同的是,南方的图阿雷格人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部族相反,在这里,妇女不带面纱,且出入自由。而男子到了25岁左右,就要将全身用布遮住,只露双眼,行动也愈加谨慎。阿尔及利亚人大多数为阿拉伯人,他们的饮食习惯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几乎完全相同。
阿尔及利亚有一种著名风味食品,他们叫做“库斯库斯”,这是一种用清水、橄榄油、牛羊肉、蔬菜和晒过的小麦等做成的面食。他们的主食还有香酥可口的烤羊、烤鱼及烤虾等。阿尔及利亚人的口味偏辛、辣、鲜、香,惯用橄榄油制成食品,多用煎、烤、炸、扒等烹调方法。肉类中一般吃牛、羊、鸡、鸭肉,兔肉和鹌鹑肉,鹌鹑一般是烧烤吃,蔬菜爱吃土豆、西红柿、黄瓜、洋葱、生菜等。海鲜类的喜欢吃鱼、虾。
阿尔及利亚人奉伊斯兰教为国教,所以不吃猪肉。也不吃海参、贝类之类的东西。在斋月期间,从日出到日落这段时间里不吃不喝,水米不沾,开斋进食的时间为日出前和日落后。
咖啡是他们的最佳饮料。椰枣和葡萄是他们最喜爱的水果。
阿尔及利亚国家男子足球队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男子足球国家代表队,属非洲足球协会的一部份。阿尔及利亚曾参加1982年及1986年世界杯决赛周,并夺得1990年非洲国家杯冠军。2009年11月,出线阔别24年的世界杯决赛周。2010年是沙漠之狐阿尔及利亚队时隔24年之后重返世界杯舞台,他们那次的出线颇具传奇色彩。2013年11月,非洲区附加赛,阿尔及利亚淘汰布基纳法索进军巴西世界杯。
2014年是阿尔及利亚队历史上第四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此前他们曾参加过2010年南非世界杯、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阿尔及利亚在2014巴西世界杯预选赛中表现强劲,他们取得小组赛6场比赛中的5场比赛的胜利,仅仅客场输给马里一场,之后与布基纳法索的主客场两回合比赛,阿尔及利亚客场2比3输掉比赛,但回到主场1比0取胜,凭借着客场进球多而晋级世界杯。
主要球星有费古利,曾效力于瓦伦西亚俱乐部,是一位出色的中场边路球员,尽管他曾为法国U18、U21出场,但成年国家队他还是选择了阿尔及利亚。马吉德-博格拉是阿尔及利亚后防线上的重要球员,他打进了预选赛最重要的一粒进球——主场1比0战胜布基纳法索的全场唯一进球,他现效力于卡塔尔的莱赫维亚队。
主教练哈利勒霍季奇是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最出色的波斯尼亚球员之一,90年代开始执教,曾在2003到2005年间执教巴黎圣日耳曼并出人意料的带领球队夺得法国杯冠军和赢得联赛第二,2008年到2010年执教科特迪瓦国际队期间曾带领球队2年在世界杯预选赛中不败并闯入2010南非世界杯决赛圈,不过他在世界杯开始前4个月被解雇,之后他执教过萨格勒布迪纳摩队,2011年7月1日起 开始执教阿尔及利亚国家队,签订了3年合同。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