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特兰先生的博客
▼
2025年7月3日星期四
第三章 臭虫的祖宗是谁? 《英语自学笔记》G卷 English self-study notes
第三章 臭虫的祖宗是谁?
Who is the ancestor of bed bugs?
臭虫,是半翅目臭虫总科臭虫科(学名:Cimicidae,又名床𧔠科)物种的通称,为一类很小且难以捕捉的寄生性昆虫。
臭虫的首选栖息地是房子的床板,尤其是病床或其他公共地方的床。臭虫虽然不是只在夜间活动,但夜间仍然是它们的主要活动时间,亦可以在宿主不留意下吸取宿主的血液。
臭虫曾经在1940年代早期开始在已发展国家间蔓延,但后来得到治理;1956年,中国将臭虫列为四害之一。从1995年开始,臭虫再度在世界为患,并开始在北美造成严重的卫生问题。2006年,纽约市议会宣布将立法对床垫厂商的行为做出规范,包括禁止回收旧床垫,特别是禁止将其重新加工后再当作新床垫出售。此外,2022年以来,臭虫在日本、韩国、香港等亚洲地区的报告也开始增加。2023年夏天巴黎爆发床虱危机,引起法国境内外媒体争相报导。据法媒《franceinfo》,巴黎6~8月的床虱个案数较前年同期高出65%。
臭虫bed bugs,又称床虱。
一项始于对臭虫“极其古怪”的繁殖方式的研究揭示:臭虫已有上亿年生存史,存在时间远远长于人类。显然,将臭虫称为床虱,至少是人类使用睡床后的事了。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曾报道称,来自30种臭虫的DNA样本显示,这种昆虫已经存在了至少1.15亿年。这种吸血寄生虫比它们已知的最早宿主蝙蝠要早出现5000万年。
这一惊人发现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半月刊上。参与研究的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动植物科学系教授迈克•西瓦-乔西说,研究最初是围绕臭虫“创伤性授精”而进行的。雄性臭虫有一个类似匕首的阴茎,它们将其刺入雌性体内,直接进入血液授精。
西瓦-乔西教授说:“这些动物太奇怪了——它们跟其他动物的行为都不一样。15个人花了15年才收集到所有的基因样本,因为这些生物太隐秘了。”
研究人员找到的大多数臭虫都隐藏在偏远的洞穴里,它们在那里寄生在蝙蝠身上。
但是,一旦研究小组从足够多的不同种类中获得样本,他们就能建立起臭虫的遗传时间表——自然发生在生物遗传密码中的变异,就像一个分子钟,使科学家能够追溯这些昆虫数百万年前的进化过程。
研究负责人、挪威卑尔根大学博物馆的斯特芬•罗特博士说:“我们的第一个惊人发现是,臭虫的历史比蝙蝠长很多,而人们都认为蝙蝠是臭虫的第一个宿主。不过,我们还不知道在霸王龙漫步地球的时候,臭虫的宿主是谁。”
西瓦-乔西教授还说,臭虫的生物学“阿喀琉斯之踵”可能隐藏在它们的遗传密码中——尤其是在靠吸人血为生的两个种类的独特基因组中。
无论这些专家们怎么解释,都无法找到臭虫的老祖宗到底是谁,也不知道最早的臭虫宿主又是谁。
臭虫是一种很可恶的昆虫,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厌恶。有趣的是,人类对臭虫的认知却很肤浅,只知道臭骂臭虫而已,相反,臭虫对人类的了解几乎达到了顶峰。臭虫靠吸血为生。人类的血液是它们最好的食源。
臭虫知道人类有睡眠的习惯,于是它们都是夜间隐蔽行动。臭虫是群居昆虫,因此它们会到人群聚集的地方寻找更多的吸血对象。为了不让人类发现自己的吸血行为,臭虫狡猾地将吸血口器轻易穿过人的皮肤,注入含有抗凝剂和止痛物的唾液,这既方便了它舒舒服服的吸血,也不会让人轻易察觉到。等到人体疼痛发痒时,臭虫早就逃之夭夭。
人类将忍耐视为一种高尚的品性,但臭虫的忍饥挨饿能力远胜于人类。臭虫非常耐饿。臭虫吃饱一次可以顶上三五天,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到人,它只好挨饿。通常成虫能耐饿6-7个月,甚至可达1年以上;若虫也能耐饿2个多月。
臭虫喜欢生活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肮脏环境里,远离文明和太阳照耀的地方,这是臭虫的生存原则。
臭虫bed bugs
(1)简说臭虫形态特征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Bed Bugs
臭虫是半翅目臭虫科臭虫属昆虫,又名木蚤、床虱、壁虱。
臭虫分布于世界各地。在中国热带臭虫主要见于长江以南,温带臭虫各地均有分布,以江北地区为主。主要栖息于室内墙壁、木制家具的缝隙、草垫、床席等处,或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的桌椅缝隙中。有群集现象,白天隐匿,夜晚活动吸血。对宿主无严格的选择性,除人外,也可吸啮齿类、禽类和家畜的血。
臭虫完成生活史主要由环境温度决定,不同温度下发育时间存在较大差异性。
臭虫为不完全变态,其发育过程分为卵、若虫、成虫3个时期。
卵
自然界中的生物就和我们人类一样,在不同的生长周期所展现的形态和状态也是截然不同的。在少年时我们意气风发,生长细胞占据了身体的主导地位,到了老年,我们的身体逐渐老化和退化,这时死亡细胞开始超越生长细胞,人逐渐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那么臭虫在不同的生长周期到底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刚孵化出来的臭虫我们称之为若虫,这时的若虫是淡褐色的,这时的它们比较的稚嫩。
臭虫卵椭圆型,长约1mm,带卵帽,卵白色,卵壳有明显的网状花纹。常粘负于缝隙和粗糙表面上。臭虫产出的卵借助于副腺分泌液,牢固地粘附于板缝、墙缝、床席的缝隙或糊墙纸的皱褶等栖息场所;初卵为乳白色,渐变黄色,5-6枚一堆,卵期受温度影响:35-37℃为5-6d;22-26℃为8-9d;16-19℃为21-22d;低于7℃不孵化。
若虫
臭虫分温带臭虫、热带臭虫两类。两种臭虫形态相近,其主要区别点在于前胸部形态:温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深,两侧角较宽;热带臭虫的前胸凹入较浅,两侧角较窄。刚孵化和新蜕皮的若虫为淡褐色,以后变深,若虫形似成虫,习性相近,唯虫体小,性未成熟和颜色较浅。
若虫自卵冠孵出即吸血,每次吸血6-9min。其形似成虫,但体小,且无翅基,生殖器官发育不全。
若虫分5龄,每吸血一次蜕一次皮,平均每隔4-6d蜕皮1次,经5次蜕皮。
若虫初为黄白色,随龄期增长个体渐大,色变深,后变为红棕色,约需20-30d发育为成虫。
成虫
成虫虫体背腹扁平,呈卵圆形,红褐色,体长4-5mm,宽约3mm,厚约0.5mm。遍体生有细毛;头部两侧有1对突出的复眼;触角能弯曲的有4节,末2节较细;口器为刺吸式,下唇分3节;前胸背板大而明显,其前缘有一凹陷,头部即嵌在凹陷内,侧缘呈弧形,后缘向内微凹;中胸小,其背板呈倒三角形。
雌虫稍大于雄虫。雌虫腹部后端钝圆,末端有生殖孔;雄虫腹部后端窄而尖。
若虫发育为成虫1-2d后即行交尾,雌虫交尾后3-4d后吸血产卵,从卵到成虫的整个发育过程,在温度适宜条件下(35-37℃)约35d左右,一年可繁殖5-6代(寒冷地区约3-4代)。成虫寿命通常为9—18个月。
成虫羽化后1—2天即可交配,雌虫吸血后经数天开始产卵。臭虫在温带地区1年可繁殖3—4代,热带地区可达5—6代。
成虫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2)臭虫的三大生态恶习
Three ecological vices of bed bugs
可怕的臭虫,被人称为躲不掉的“吸血鬼”。
臭虫,属昆虫纲半翅目亚目臭虫科的小型昆虫,是一种完全以血液为食的昆虫,也就是我们平常所俗称的床虱、壁虱。世界上大约有90多种臭虫,它们的大小只有1到7毫米。
与异翅亚目昆虫的亲戚相比,臭虫是独一档的存在。臭虫没有翅膀,体型小,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经历五次蜕皮之后,就会发育为成虫,成虫体长为3至5mm。所以,人们很难用肉眼去发现它们的位置。
温带臭虫适应性较强,分布于全世界,而热带臭虫要求较高的温度,除热带地区外,繁殖不兴旺。我国温带臭虫遍布全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热带臭虫分布仅限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长江以南城市。
通常来说臭虫有明显的臭味,不过除了极端侵袭之外,如身体被碾碎,气味还是不明显,因此不能以有无臭味监测判断臭虫的存在。
但是无处不在的臭虫,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臭虫喜群居,臭虫的扩散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它们是非常聪明的物种。
善于隐蔽藏身的臭虫
臭虫活动很敏捷而机警,在吸血时,如人体稍有移动,即停止吸血,爬走而隐藏,臭虫每分钟能爬行1-1.25m。
臭虫主要栖息在室内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被褥、草垫、床席等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他们扁平的身体让它们能够适应栖息在微小的缝隙当中,特别是在床垫、床架和床板的缝隙中以及各种角落,也就是家里的犄角旮旯都可能是它们的藏身之地。
臭虫栖息处常有许多棕褐色的粪迹。这些区域都可能存在臭虫的干燥排泄物,未孵化的卵,脱皮的若虫以及成虫。
臭虫极容易通过“搭便车”在各种家居用品上传播,比如二手货物、旧家具等。人们在旅行过程中,如果在搭乘的交通工具、居住的酒店遭受了臭虫的侵害,就可能通过所使用的行李和箱包带入。
吸血贪婪又狡猾的臭虫
不同的昆虫通过捕食不同的食物来达到维持自己生命和繁衍后代的目的,臭虫繁衍自己生命的唯一桥梁和纽带就是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
大多数哺乳动物在夜晚都会选择休息,此就会放松警惕,这时也是臭虫下手的最好时机。臭虫非常狡猾,为了寻找吸血的机会,它们掌握了人类的睡眠习惯,于是作恶时间选择夜间,是一种夜行性的昆虫,会在晚上出来活跃,寻找可以吸血的人们,白天则躲得严严实实。臭虫虽然怕光,多在夜间活动,但白天也能吸血,因为人类也有午睡的习惯。
雌、雄虫成虫和若虫均吸血,吸血时能分泌一种碱性涎液,通过口器注入人体,防止血液凝固。这种唾液通过臭虫的口器来进入人体,这种唾液可以很好的防治人体内血液的凝固,帮助臭虫进行血液的吸入。
人体是无法分解这种唾液的毒性的,所以被臭虫叮咬的地方,人们往往会出现红肿和瘙痒等症状,使叮刺部位红肿奇痒,严重时还会过敏和出现皮炎,后果十分严重和不堪设想。
臭虫在若虫初孵出后,即能吸血。臭虫无论体型大小、性别都以吸血为生,吸血这一点要比蚊子还让人讨厌,因为蚊子只有雌性成虫才吸血。
虱子寄生于人体上,它不离开人体,随时吸血。而臭虫只有吸血时才接近人体,吃饱就离开。因为它们的“不积极”,即使有人被臭虫吸了血,也意识不到是臭虫所为,更不知道家里被“侵略者”占领。
因为臭虫很狡猾,吸血时口器可以轻易穿过人的皮肤,注入含有抗凝剂和止痛物的唾液,这既方便了它舒舒服服的吸血,也不会让人轻易察觉到。等到疼痛发痒时,臭虫早就逃之夭夭。
臭虫很是贪婪,短短几分钟的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通常每隔24-48小时吸血1次。成虫每次吸血大约持续10-15min。
臭虫吸血时,一般不爬在皮肤上,而是停在紧接皮肤的被褥、衣服或家具上。
臭虫不仅擅长隐藏,而且还很耐饿。臭虫吃饱一次可以顶上三五天,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到人,它只好挨饿。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环境里,通常成虫能耐饿6-7个月,甚至可达1年以上;若虫也能耐饿2个多月。
具有超强近亲繁殖力的臭虫
根据研究显示,臭虫几乎都是近亲繁殖。一般来说,动物如果保持多代近亲繁殖,通常生下来的后代具有生理缺陷。但是近亲繁殖下来的臭虫不仅没有影响后代,反而使种群更加繁盛。遗憾的是科学家目前还不清楚它们是如何拥有这种能力的。
臭虫有着超强的近亲繁殖力。雌虫每日产卵2-8枚,一生产卵6-50次,产卵总数可达200-300枚,多可达500枚以上。卵产出后粘附于产卵处的物面上。
臭虫于夏季极其活跃,繁殖旺盛,其繁殖适温度一般为28-33℃,相对湿度为55%-60%。温带臭虫一般是从5月份开始活动,8月份多,10月以后较少出现,冬季则停止活动和产卵。
被臭虫叮咬了可不是一件小事。
臭虫叮咬后可使皮肤敏感性高的人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痛痒,长期被怀疑是传播疾病的媒介。因为臭虫还是病毒的携带者,如斑疹伤寒、黑热病、炭疽热、鼠疫、回归热、兔热症、Q热、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毒等多种疾病的病原体。但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表示臭虫能够传播人类疾病。这种现象或许与臭虫独特的免疫机制有关,也可能是臭虫唾液中溶菌酶的作用。臭虫叮咬引起瘙痒,抓挠可继发细菌感染,引起皮炎甚至化脓等。
臭虫已有上亿年生存史,存在时间远远长于人类。人类对付臭虫并没有特殊的手段,常用的灭杀臭虫手段,只是用倍硫磷、溴氰菊酯等药物,或用沸水烫杀及蒸汽喷杀等方式。另外就是保持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整洁。
(3)有关臭虫的传说故事
The legend of bedbugs
臭虫是一种很可恶的昆虫,长久以来一直被人们所厌恶。
臭虫是无脊椎动物,昆虫纲,半翅目,臭虫科昆虫的通称。我国南北各省市常见的为温带臭虫(Cimex lectu-larius)。还有一种热带臭虫 (Cimex hemipterus),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地区。
成虫身体扁平,近于椭圆形,棕红色。头部小,触角较长,刺吸式口器,能刺吸人、禽血液。雌虫腹部纯圆、宽大,雄虫腹部较尖,末端具有弯曲的交尾钩。翅退化,仅有翅基,不能飞行,但爬行迅速。
臭虫的后胸腹面有1对臭腺,能分泌一些散发出臭味的物质,所以人们称这种昆虫为臭虫。
古人话臭虫
臭虫喜欢群居,白天会藏在床、墙、家具的缝隙中,其往往会在夜晚活动,而且能够吸食人血。
其实,古人常会用臭虫来骂人。因为这种生存给人带来的困扰非常巨大,尤其是在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古代。
与臭虫有关的小故事也有很多,据说黄庭坚有一个弟弟,藏有一张漆琴却往往不会弹奏,于是其中就生了臭虫。
黄庭坚幽默地说:“龙池生壁虱”,却没有说出与之相对的下联。黄庭坚的兄长早上见到床下的尿壶里养着鱼,于是就问这是谁养的,有人回答说是那位藏有漆琴的弟弟,他恍然大悟,说自己对出了下联,即:“虎子养溪鱼”。
老北京的俚语将经纪人称作臭虫,因为买卖双方的交易一旦达成,经纪人就像两只巴掌中间的臭虫,本来想着饱餐一顿,却反而被拍死了。
也有一些谜语是与臭虫有关的,比如“大肚皮来小短腿,只长脑袋不长尾,白天到处钻空子,夜里专当吸血鬼”,其谜底就是臭虫。
明代谢肇淛《五杂俎》卷九记载了一则故事:
在福建地区有一座监狱,其中长着很多臭虫,囚犯们深受其苦,到了白天再去找那些臭虫,却找不到了。一个狱卒在清晨出门,看到街市上有一条黑线,发现是臭虫从监狱中出来,藏匿在即是西面一家卖饼的垆下。卖饼的人家时间久了变得非常富裕。
于是这个狱卒向官员告明了这个情境,从垆下挖出了许多臭虫,将其全部杀死,臭味飘得很远。从此监狱里不再有臭虫,而卖饼的人家也逐渐变得贫穷。这个故事听起来还是非常传奇的,如今也已经是渔樵闲话的内容了。
《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反对理学空谈,也反对当时空洞教条的八股文。据说有一天,吴敬梓的朋友金兆燕去看望他,看到吴敬梓的书桌上方的墙上挂着8根细线,每根细线上一头绑着一只臭虫,另一头绑着一只蚊子。
金兆燕刚要询问吴敬梓这样做的用意,却恍然大悟:“原来是反对八股臭(虫)文(蚊)啊!”说完之后,两人哈哈大笑。
比如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在《赐英国全权特使额尔金诏》中曰:“西洋番弟听朕诏,同顶爷哥灭臭虫。”《天历六节并命史官作月令诏》曰:“妄为推测有何益,可怜叛爷成臭虫! ”或泛指坏人。《天父诗》也有:“怕有人子不开门,总是臭虫有冤牵。不好怨,不好怨! ”
洋人话臭虫
日本人在日语中称臭虫为“南京虫”,对此,我们感到着实冤枉,因为臭虫既不是南京独有的,也不是中国独有的,只是表明日本人从中国不仅带回去先进文化资源,同时把臭虫也带回去了。
进入1972年之后,美军在越南战场上的处境越来越困难。为了阻止越南北方向老挝和越南南方输送人员和物资,切断越军的后勤交通补给线,达到釜底抽薪的目的,美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名为“后卫一号”的破交战役。不论是在深山还是密林,只要越军的运输行动一开始,美军的轰炸机便尾随而至。发现并及时报告越军行踪的竟是身长只有4毫米的微型“臭虫兵”。
臭虫具有很强的忍饥挨饿的能力。作为寄生虫的臭虫平时生活在野外,只有吸血时才爬到人身上,吃饱喝足了便离开。如果臭虫没有机会遇见人,就只好饿肚子。美军就是利用了臭虫的这一生活习性,将一种超微型的发报机放置在长期饥饿的臭虫身上,并将它们投放到越军可能经过的高山、原野和丛林中。因为臭虫对人的汗味特别敏感,当它闻到越军官兵身上的汗味时便爬到他们身上开始“饱餐”一顿,而此时它背上的超微型发射器便发出信号,美军的轰炸机便依照臭虫发出的信号实施轰炸。
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有着装备精良的武器,在战场上处于绝对的上风,不过他们却被一群的难缠的“死士”盯上,无能为力,任何武器、任何战术都无法阻止它们的进攻。这些“死士”不是敌军派来地,而是自然中生长的臭虫。
退休在家,开始探索自学英语的途径,编写《英语自学笔记》是为了让自己复习方便,选择的词句,也全都与我的兴趣爱好和用语习惯有关。
回复删除